溫馨提示:
開辦此次活動意義在於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諧,倡導文明新風。
投票時間:11月17日—11月25日
11月25日,平臺將對投票作出統計,票數越高的我們將會優先上報上級宣傳部門進行宣傳!快快行動起來吧!
1、胡萬貴
68歲,自結婚以來鄰裡之間團結友善,夫妻和睦,她有三個兒子,他們分別成家後婆媳之間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誰家裡有事了老人都會去幫忙,二兒子和三兒子的媳婦都在外面工作他們常年在縣上,這兩個兒子又都在鎮上跑出租她每天都會把中午飯準備好等著他們回來能吃上飯,她的三個孫女也非常孝順老人,孫女每次回家都會去看望老人,老伴的眼睛不好到晚上就會看不見,她每天都要照顧好老伴的生活。
2、楊鳳蘭
漢族,1944年8月生,中共黨員,大廟村大廟片農民。楊鳳蘭是一位老黨員,她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思想素質很高,年輕時,她和丈夫一起照顧因病臥床不起的公婆,對待二人就像自己的親生父母。後來,兒子們先後成了家,她又成了村上人人稱讚的好婆婆。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成家早,她和小兒子一家住,每年兒子兒媳開始忙農活時,她就在家把飯做好,把孩子們帶好,讓兒子兒媳少操心。她經常教育兒子,你娶了一個好媳婦,我多了一個好兒媳,她來我們家不容易,我們要好好對待她。多少年來,她對兒媳像親閨女,兒媳待她就像是親媽媽,婆媳關係融洽,讓大家羨慕。
3、樊玉玲
76歲,北五岔鎮浪灣村人,家裡有6口人。她在村上40年如一日,照顧家裡患病的丈夫和兒女,任勞任怨地在家裡忙著,即使身體有病也沒見過她在家休息一天,對於照顧兒女更是沒的說。小孫子生病了,她急的幾天幾夜睡不好覺,把家裡的大事小事攬下來,讓兒子媳婦一心一意照顧孫子。在家人的關懷下,小孩的病好了,她卻精疲力盡。在對待兒女和家人上,她是公認的好婆婆。
4、譚吉梅
涼州戶村一位村民,以種地為生,有兩個兒子。15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留下了孤兒寡母,這十幾年來她一個人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嚴格的父親,又是慈愛的母親,更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她沒有文憑,主要靠種地維持家裡的日常開支,又要操心家裡的家務,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因為她的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把孩子扶養大,讓他們成家立業。在生活中,她勤勞簡樸。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她知道種地的收入,維持基本的生活都已經很困難了,家裡的一切家務她都來承擔,每次有點好吃的,她自己捨不得吃。家裡的一切開支她都精打細算,兒女在母親的薰陶與感染下也形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2013年兩個兒子陸續娶了媳婦,她更忙了,天天帶著孫子做飯幹家務。到現在還帶著四個孫子,接送孫子上學。她以母愛的堅強情懷,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詮釋了什麼是偉大的母愛。
5、陳志英
60歲,是朱家團莊村一名普通的婦女,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孩子們都已陸續成家,陳志英在教育子女方面以孝為先,注重傳統美德教育,如今兩個兒子都非常的優秀,在縣城買了房,經常接老人過去住,她從生活點滴關心子女,陳志英本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老伴也有糖尿病,即使如此,她在家洗衣疊被,照顧孫子,總是擔心兒子兒媳忙不過來,照顧完這個照顧那個,任勞任怨,而自己的身體卻大不如從前,都說婆媳關係難相處,而在陳志英老人家裡卻讓人感受到無比溫馨,婆媳相處的關係超過自己的女兒,大家都稱讚她是個通情達理持家有道愛護晚輩的好婆婆!
6、張秀文
73歲,個兒不高,走起路來,腿一拉一拉的,在她家的大院子裡,一年四季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一個傳統女性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在她身上都一一展現了出來,煜煜發光……她的婆婆是92歲是去世的,雙目失明了二十幾年,她從未嫌棄過,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她的生活起居,直到生命的結束。如今她也是兩個媳婦的婆婆了,大兒子在街上上班,每逢春節,她總是樂此不疲的準備了花卷、蒸餅給媳婦帶去,年年如此,去年大兒子生病,她又把自己開商店的積蓄拿去以解燃眉之急,小兒子和媳婦每年種地多,又經營農式車很忙,她總是很體諒,像做飯、種菜園子,照看小孫女,她都包了,不論媳婦什麼時候從地裡回來,總會有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大家不禁羨慕的說:「家裡有個老人就是寶,真好。張秀文老人侍奉走婆婆,二兒子出車禍癱瘓了,她每一天像照顧嬰兒一樣可二兒子還是在四年後走了,爾後,去年大兒子患癌症去世了……這一種重重的磨難和打擊沒有擊垮她,她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引領著這個家,她是孩子們的榜樣;是我們每一個婦女的榜樣,更是全沙窩道村的榜樣。
7、唐培秀
78歲,與千千萬萬個天下母親一樣,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她雖沒有文化,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通過自己的學習現在能獨立看懂報紙和一些簡單的文章。她有一個四世同堂之家,家庭和睦、鄰裡和諧;勤勞善良、純樸是她們一家做人的標準,是鄰裡們羨慕家庭。幾十年在家,裡裡外外,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10年,與此同時,她心疼兒子和兒媳在地裡幹活辛苦,家裡的所有家務她全包了,像看孫子、做飯、種菜園子、飼養家禽等等。不論媳婦什麼時候從地裡回來,總會有熱騰騰的飯在桌上,大家不禁羨慕的說:「家裡有個老人真好!」 人們常說,世上的關係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係,但在她看來卻不然,因為我與媳婦之間的關係是很和諧融洽的。我們之間與其說是婆媳關係,不如說是母女關係,因為她給予媳婦的關心與愛並不亞於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她常常對兒子說:「兒子呀,你得了個好妻子,我得了個好媳婦,你不準欺負她,要對她好一點,如果讓我知道你有欺負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饒你。」她的這番話,兒媳聽到了樂在心裡,喜在臉上,為她們相敬如賓的婆媳關係奠定了基礎,也增強了兒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她常說,媳婦邁進咱家的門就是咱家的人,她說,孩子們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現在自己還能自食其力,多幹一天是一天,多幹一點是一點,只要能動彈,就不要耽誤他們的日子,街坊都說唐培秀是個好婆婆,在兒媳的眼裡婆婆也是一個好榜樣。
8、李秀花
58歲是北五岔鎮西魏家場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婦兩個孫子,鄰居們都程贊李秀花是一個通情達理持家有道、 愛護晚輩、婆媳關係相處融的好婆婆,李秀花平時很節約,從不浪費一點糧食,也深知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一分錢,不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兒媳婦也這樣做,她就在家準備一日三餐,接送孫子上學放學洗衣疊被任勞任怨。
9、張浩秀
家住北五岔鎮党家莊村,今年78歲,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她雖然沒有文化,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與兒媳和睦相處,帶領兒子媳婦把家庭管理的緊緊有條,五個兒媳沒有一個不誇自己婆婆好的,縫年過節放假,都會給婆婆買些吃得穿的,現在張浩秀年齡大了,她小兒媳主動擔起了養老的責任,張浩秀見人就誇自己的兒媳好,媳婦聽了心裡暖暖的,雖然張浩秀歲數大了,,但還是會幫兒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夏天地裡忙了,她就在家種菜,做飯,她說,『兒媳幹活累我把飯做好他們回來能吃口熱乎的』 就是這樣一位質樸善良的婆婆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幸福的家。
10、關鳳蘭
漢族,1946年8月。她是紅柳坑村一名普通村名。年輕時丈夫有病,都是她一個人在外勞作,回家還要照顧3個年幼的孩子。幾十年過去了,辛勤把孩子撫養成人,後來丈夫癱瘓在床多年,也是她悉心照料,尋醫問藥,直到去世。如今苦盡甘來,她也當上了婆婆,兒子媳婦讓她在家養老,她也閒不住,每當春秋農忙的時候,在家做飯帶孩子。從沒閒過一分鐘。婆媳關係融洽,互敬互愛。冬季農閒時,帶領村裡婦女跳秧歌舞,健身娛樂。常說當老的把自己身體養好,就是不給後輩增添負擔。是村裡人公認的好婆婆,得到大家一致稱讚,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好媳婦
1、李愛蓮
漢族,1957年9月生,大廟村西溝片農民。李愛蓮丈夫去世多年,兩個兒子已在外地成家立業,她和八十四歲高齡的婆婆生活在一起。丈夫去世後,家裡失去了頂梁柱,面對兩個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婆婆,李愛蓮沒有退縮害怕,她堅強地挑起了全家的重擔,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獨立生活,照顧婆婆日常起居,幾十年如一日。自己獨自一人種田,養活全家,寧可自己平時多吃苦,也不肯向家人說半句怨言。一年四季,她總是忙裡忙外,就是逢年過節,她也沒閒著,給婆婆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輔導孩子做功課,照顧無微不至。婆婆逢人便說,俺的兒媳婦真是好,要不是她,我早死了。
2、周秀麗
大廟村的一名樸實的農民,今年33歲,自嫁2002年,婆婆已是腦溢血住院兩次,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家裡也因病致貧,她沒嫌棄公婆,而是和公公一起照顧婆婆,最終還是沒能挽住婆婆性命。婆婆去世後,剩下公公很孤獨,她就經常給公公聊天,丈夫和她出去也把他帶上,很少把他一人放家裡,現在日子好了,車樓房都有了,但孝心未曾改變,出去玩把老爹拉上,回娘家兩口子也把老人拉上,給老人頭髮焗油,讓老人越活越年輕,逢人便誇兒子娶個孝順媳婦。
3、劉應香
48歲,嫁入大廟村二十多年,對公婆似親生父母,從未和他們紅過臉,分開家後,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會給公婆一塊吃,逢年過節,有吋買衣服,送吃的沒隔過,都知道婆媳難處,但人家婆媳處的跟親生的似。她常說,「父母公婆都一樣,都是自家老人,誰地都有老的吋候」。心靈美才能行動美,她謙和的性格,優良的品質得到了人們的尊重,因他在姊妹中排行老四,都親切的叫她劉四姐。
4、林秀珍
43歲,自從嫁入我們朱家團莊村以來,為人和善,團結鄰裡,家裡面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公公今年八十多歲了,身體狀況特別差,經常走出去不知道回家,在村裡也經常能看到她尋找公公那著急的樣子,冬天的時候,村子裡的村民都搬到了樓房上去住,而她,為了自己的公公行動方便,至今還在村子裡照顧著老人,為老人端吃端喝,就這樣也從未聽她埋怨過,她的一言一行,給我們廣大村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值得我們學習。
5、王梅蘭
沙窩島村呂家莊片村民。自從1998年婚嫁到呂家莊以來家庭和睦,鄰裡團結友愛。任勞任怨扶持這個家庭,王梅蘭夫婦上有80多歲的婆婆,90歲高齡的老公公。 婆婆身體不好,經常住院,家裡就他一個兒子,做為兒媳婦的王梅蘭又要顧在縣上上中學的兒子。又要管家裡年邁90歲的老公公,最近婆婆又住院了,她跑前跑後,為婆婆檢查病樓上樓下,一天下來腳跟都跑痛了,麻了。婆婆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豎起大拇指,見人就誇她的媳婦好。是我們廣大婦女學習的楷模,她的無私奉獻精神羸得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6、樊虎桃
31歲,我覺得作為一個好媳婦首先要做到家庭和目,孝敬老人,愛護子女,對待老人從生活上,精神上,都要做到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對待公婆家的親屬就像自家的親人一樣。在經濟發展上,做到吃苦耐勞。與人合作共贏。並且懂得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體的力量與智慧是無窮的,對與朋友,鄰居,親屬之間的困難能幫就儘量幫助。在集體組織觀念方面做到聽從村位委會的正確指揮,統一安排,並極積參加義務勞動,在人際關係方面做到與人為善,不說閒話,搬弄是非,儘管這樣,我還是覺得我身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生活中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7、舒新芳
黑沙窩村村民,32歲,黨員,多才多藝,她熱心善良樂於助人,這些年每次農民運動會,三八活動她都積極參加每次都能拿到多個名次,在家裡,她還是一位善良賢惠的好兒媳,雖然婆家把家給安置到縣城,可她卻一直和公婆住在村裡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她每到星期五一定會回去,特別是農忙的時候,一回家就幫著公婆家裡地裡的幹活從不叫苦平時在家和婆婆相處的跟親娘倆,互敬互愛,是我村公認的好兒媳 。
8、黨建花
漢族,1971年5月,中共黨員,黑沙窩村東魏家場片,黨建花是村上的婦代主任,村上不管誰家有困難,她都會去幫忙,村民都很喜歡她,2013年村上的一位巴合提她是哈薩克族,她生病了,無人幫助,作為婦代主任,她經常到巴合提家中看望,她組織黨員群眾為她捐款捐物,召集村上的婦女為她打掃衛生,還幫助她聯繫醫院,報銷新農合,直到她身體恢復健康,的到村農的一直好評。
9、陳巧娟
26歲,是北五岔鎮西魏家場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自從走進這個村,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任務,是遠近孝順的媳婦,其家庭曾多次被評為五好文明家庭和雙文明戶,成為當地有口皆碑的好媳婦。
10、李慧英
家住北五岔鎮党家莊村,41 歲,多年來一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人人誇讚的好媳婦,結婚十幾年來,和婆婆相處和睦,夫妻兩人下地幹活,婆婆在家做飯帶孩子 ,2008 年婆婆得病,李慧英忙裡忙外,精心照顧,2009年婆婆去世,家裡就剩公公一人今年都94歲了,生活不能自理,她也用心伺候他,端屎端尿,她一面打理滴灌場的生意,一面要照顧老人,家裡家外打理的緊緊有條,女兒也十分懂事,今年還考上了延安大學,多麼和諧幸福的一家人。
11、尹紅
漢族。1968年1月出生。她是我們紅柳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年輕時從148團嫁入我村。不怕苦,不怕難,從當初的10幾畝地 發展到如今的100多畝地,生活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把女兒也培養成名牌大學的學生。公公常年有病,她也是毫無怨言的悉心照料。家裡改善生活從來都少不了老兩口的。如今住上樓房也把公婆接來一起住。鄰裡關係相處融洽。是大家公認的好媳婦。值得我們大家像她學習。
12、董玉花
荒公地村村民,37歲。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一平平凡凡的農家媳婦,是一個上孝敬公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媽媽。自從老婆婆得了重病以來,她都細心照料,端吃端喝,裡外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可她從不叫苦,鄰居之間互相幫助,鄰裡和諧,不管是誰遇到困難她都會幫助,她是大家眼裡的好兒媳,好媽媽,好鄰居及好朋友!
13、呂清慧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基本上,結婚頭十年是媳婦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剛進婆家門不適應,懷孕期間的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顧,忙不過來需要人幫忙帶孩子……而大部分婆婆在這十年是最悠閒的十年,身體還硬朗,也是和媳婦培養感情的最好時候,在媳婦剛進門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伸一把手,我能不感激嗎?十年熬過來了,婆婆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時候是婆婆需要我的時候,我敢說最少九成的媳婦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想著孝敬公婆,家庭和諧。我婆婆常說: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大家都看見我待她如親媽,大家沒看見一直以來她待我如親女兒,所以說我遇到了一位好婆婆,怎麼能不做好一個好媳婦呢!
14、尹建霞
39歲,大家經常調侃的叫她「黑牡丹」,顧名思義,漂亮但皮膚有點黑,能說會道,刀子嘴豆腐心。自從嫁到婆家後,把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的,弱小的身軀卻撐起創業、致富、敢於拼搏的一片天。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她對婆婆的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她隨和、豪爽、不記仇自由性格也起了很大作用,自結婚到現在,她和婆婆、公公生活在一個院子裡。生活中她是獨立的,公婆的地她兩口倆全部耕作直到秋收,莊稼地裡的錢老人收著,冬天在自家的樓房頤養天年,老人高興,就幫她把菜園子種好,有時候幫著做飯。老人生病時,她就將自己的錢全部拿出來給婆婆治療,在大家眼裡這兩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婆婆好,媳婦敬,媳婦好,婆婆疼,在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有婆婆的一半,更有尹建霞的一半。
15、江水紅
田家井村村民,46歲。婆婆2007年因患病癱瘓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都是媳婦照顧到2010年經兄弟姐妹研究決定輪流照顧!俗話說久病床前真的都熬不住了,二媳婦江水紅精心侍奉婆婆沒有一句怨言幾年下來村上左鄰右舍都拿江水紅作榜樣提起她別人都豎起大拇指誇她孝順!在村裡她是好媳婦的典範!
投票方法
▼
關注微信公眾號碼
大漠明珠北五岔
dmmzbwc
進行投票
下面就請為您心目中的「好媳婦好婆婆」投票吧
上期「誰是北五岔鎮最好最好的人」投票結果公示
文章來源:北五岔鎮黨委
編校:田永婷
審核:黃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