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人民日報
2015-10-30 07:58 來源:澎湃新聞
前不久,筆者利用年假到歐洲旅行,近兩周時間裡,進古堡、賞佳景、嘗美食,一路下來,除了機票,最大的花費是住宿、租車、吃飯。至於門票,古堡、博物館門票價格一般不過十幾歐元。景區內的穿梭巴士,很多是免費,小鎮也不收門票。聯想到之前在國內南方某地的旅行:每人門票230元,纜車票170元(上下山),景區內部巴士票價19元……我們一家三口,光這些費用就1300多元。兩相對比,令人感慨。
今年「十一」長假,一些高高在上的景區門票和頻頻出現的「宰客」新聞, 再次觸動著人們的神經:張家界245元、西霞口230元、莫高窟220元……而「38元一隻蝦」「天價蟹」等事件,更讓遊客卻步。很多人說:如今在國內旅行花費高、「風險」大,遠不如出境旅遊省心。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數據,2014年我國內地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億人次,預計今年出境旅遊人數將超1.2億人次。回到2000年,我國內地出境遊人數只有1050萬人次,15年來增長速度世界少見。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赴日本、韓國、東南亞等熱門出境遊線路全線暴漲。
平心而論,休閒度假「捨近求遠」,出境人數激增,與人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觀念轉變很有關係,而匯率利好、籤證放寬等,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出境遊的熱情。但也要承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高、交通堵、食宿難、秩序差等,也是將很多遊客「推向」國外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大多超過百元,有的甚至超過300元。雖然有國家發改委的「禁漲令」,但景區門票漲價的腳步從未停止。在黃山風景區,「進山」的綜合花費已經達到了550元/人。用這筆錢,把法國羅浮宮、美國黃石公園、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的門票全買一遍都用不完。而許多景區存在的黑導遊、黑商戶、黑旅行社等非法經營、欺客宰客、強迫消費等行為,更令遊客怨憤。
不可否認,在旅遊旺季,國外一些旅遊城市也存在門票漲價、市場秩序不佳等問題。但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多用完善法律行規等約束從業者,不敢肆意妄為。反觀國內某些旅遊熱點城市,相關管理者、旅遊從業者往往以「黃金周客流大」作為自己放鬆監管的藉口,以至對非法行為視而不見、毫無作為,暗中助長「宰客」之風。這些景區倘不能在保障遊客權益方面有所改進,那麼,不僅會把越來越多的國內遊客推到異地、推向境外,對吸引境外遊客也有負面影響。
遊客是發展旅遊的根本。人來了,才能拉動消費,繁榮經濟。解決國內旅遊體驗不佳、爭相「出境」問題,不僅需要監管部門和地方擔起責任,用完善的監督審核機制,對不合理收費和漲價嚴格規範,對宰客欺客行為嚴加打擊;也需要儘快改變旅遊產品形態、提升旅遊品質,而不是一味盯著門票不放。只有一手整治旅遊環境,一手創新旅遊產品,綜合發展住宿、餐飲、娛樂等休閒產業,才能讓旅行更有「味道」、讓遊客更有信心。主題酒店、旅遊營地、旅遊小鎮、演藝、溫泉等,都是旅遊轉型的方向。這不僅能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也有利於形成景區和旅遊者共享、共融的一種發展狀態。
權益有保障,花費更合理,遊客才樂意「舍遠求近」,在國內旅行中充分享受到輕鬆愉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國內旅行,出境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