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人幫美軍進攻自己的國家,結果移民被拒絕,美媒:用完就丟

2020-12-18 1號哨所

曾幫助美軍攻擊自己的國家,現如今卻被美國一腳踢開,用完就丟

在2003年,美國及其一眾盟國拿著一個「洗衣粉」,以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向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而在這場被外界稱作「第二次海灣戰爭」裡,卻有一群伊拉克人曾積極幫助美軍攻擊自己的國家,而如今,卻迎來了自己的下場。

據《紐約時報》在當地時間10月18日的消息指出,在白宮方面的幹預下,曾經幫助過美軍對伊拉克作戰的伊拉克人,正在被美國拋棄。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超過11萬「伊拉克人」向美國申請移民,但是只有極少數人被允許進入美國。在歐巴馬執政末期,有接近1萬名「伊拉克人」被允許移民,而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僅有161人。

更諷刺的是,有統計顯示,那些在戰爭中為美軍提供幫助的「伊拉克人」,反而不太容易通過申請。套用網上的說法,「賣國賊和叛徒,在任何一方眼中,都是不受待見的」。

《紐約時報》認為,這樣大幅度削減接收人數,對於曾經在伊拉克戰爭中,幫助過美軍的人來說,十分冷血。美國白宮把這些人當作「工具」,曾經給他們的承諾成了謊言。而這種用完就丟,被美國一腳踢開的現實,十分不利於其他國家的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進行選擇。該媒體也用《曾幫助過美軍的難民,被美國關在門外》為題,進行了詳細報導。說的倒是冠冕堂皇,但說白了就是覺得,白宮這麼做有些明顯,太直接,影響不好。不利於美國以後再招募更多的叛徒和賣國賊。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有美國媒體藉機採訪了幾個在美的前「伊拉克人」,其中一個名叫海達裡斯的婦女就表示,當時她的哥哥為美軍服務並得到了一張「嘉獎狀」,這讓其藉此機會優先進入了美國。但是他的家人卻在審批流程裡被拖延,至今無法與家人見面。而這個「美國人」還十分憤怒地表示,需要擁有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基本權利,但美國卻沒有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有網友就認為,這些移民去美國的「前伊拉克人」挺有意思的。幫著外人把自己家給打爛了,然後就跑別人家呆著,還想著能夠以「主人」身份在別人家活著,是不是想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也不知道是否是因為美軍逐步在中東地區逐漸撤軍,還是因為美國把中東地區這些人的移民路線給堵死,近來在伊拉克地區針對美軍展開的襲擊倒是十分密集。這其中尤其以「火箭彈襲擊」,這種又經濟又實惠,而且還隱蔽的攻擊手段最為出彩。遠的不說,光是本月初,駐紮在伊拉克埃爾比勒國際機場的美軍,就在深夜遭遇到了不明來源的火箭彈襲擊。從後續的消息中,就有人透露,至少有6枚火箭彈投射到了美軍頭上,不過都被防空系統攔截。

而這件事情本身也給美國與當前的伊拉克當局之間,產生了不少齷齪。美國人覺得是伊拉克當局故意洩露的消息,讓當地的反美武裝找到目標。(聽風吹荷)

相關焦點

  • 幫助美國佔領自己國家,口頭承諾只是一紙空文,用完就被拋棄
    要知道這些難民曾經幫助美國佔領了自己的國家,因為美國曾經允諾他們移民到美國,然而現在口頭承諾最終還只是一紙空文,這些伊拉克難民被美國利用完之後就慘被拋棄,無家可歸。 2003年爆發了伊拉克戰爭,薩達姆的政權很快就被擊垮,不僅僅是因為美軍的勢如破竹,也是因為那些不堪忍受薩達姆暴政的伊拉克人民,他們在美軍攻城的時候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幫助,因此當時的美軍允諾可以讓他們移民美國
  • 美媒評美軍五大慘敗:韓戰被志願軍擊潰上榜
    【志願軍抓獲的美軍戰俘待遇真好】【環球軍事報導】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23日報導,原題:《美軍歷史上五個最大的失敗》,作者:美國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文章稱,各個國家往往對自己軍事上的失敗耿耿於懷,正如它們對打了勝仗念念不忘一樣。
  • 美軍當初打完伊拉克以後,為何不開採石油?答案其實很簡單
    所以既然和石油有一定關係,美軍當初打完伊拉克以後,為何不開採石油?答案其實很簡單。 但是伊拉克偏偏不認可美國,薩達姆也拒絕使用美元進行石油的貿易和結算,在美國看來這就是對自己的挑釁。
  • 伊戰改變國家和個人命運 伊拉克仍不見天堂蹤跡
    中東郵報:美國曾承諾把伊拉克變成天堂,可天堂在哪兒    這張戰爭花費美國約一萬億美 元,4500名士兵喪命,保守估計,約有10萬名伊拉克人喪生。還記得這場戰爭的最初目的嗎?在伊拉克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呢?事實上這並不存在。 那麼這場推翻了薩達姆的戰爭帶領伊拉克走上民主自由之路了麼?讓我們聽聽伊拉克民眾怎麼說。
  • 美國敢進攻伊拉克,為何卻不敢出兵伊朗?
    海灣戰爭就是美國發動的一場近代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通過發動戰爭幹預伊拉克和他國之間的雙方戰爭,是一場美國為了個人利益為進攻他國的侵略戰爭,從這次戰爭中美國打伊拉克十分果斷,毅然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由此得到了大量的利益。而現在又出現了相似的情況,美國要打伊朗時為何就認慫了?
  • 美媒:美政府將數十名外交官撤出伊拉克,或因與伊朗關係惡化_新聞...
    兩名美國政府官員證實,美國政府將從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撤出數十名外交官。報導稱,在Politico對美國國務院發出置評請求後,國務院雖然「拒絕證實」存在「撤離計劃」,但也並沒有對此否認。  此外,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還向Politico提供了一份聲明,聲明中寫道,「確保美國政府人員、美國公民的安全,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該名官員也表示,「根據當地安全環境、官員的健康狀況甚至是對節假日的需求,國務院不斷調整其駐世界各地使領館的外交人員。」
  • 美軍免戰 伊拉克從此「自治」
    2003年4月 一名美軍士兵爬上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塑像,將國旗蓋在薩達姆塑像上8月31日,對於美國人和伊拉克人而言,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按照歐巴馬去年制定的時間表,從這一天起,駐伊美軍正式宣布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
  • 庫法之戰:美軍的伊拉克「剿匪」戰
    各種派系的抵抗力量不斷製造著爆炸、襲擊和綁架事件,搞得美軍風聲鶴唳。但是,這些反美武裝中的大多數都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也沒有嚴密的組織,基本上屬於隨興所至。因此,他們雖然讓美軍感到頭痛,但還算不上是心腹大患。
  • 伊拉克首都再遭空襲:又是美軍幹的?伊朗決意報復
    來源:FX168原標題:伊拉克首都再遭空襲:又是美軍幹的?伊朗決意報復:中東地區將被改寫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軍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炸死伊朗將軍,導致中東局勢驟然升溫,引爆全球避險,黃金大爆發,且此次襲擊引發了人們對原油供應中斷的擔憂,導致油價勁漲逾3美元,美油創下八個月高位。
  • 美軍為何敢打伊拉克,卻不敢對伊朗動手
    假如美國要打響對伊朗的正面戰爭的話,就算國際上對伊朗實施了武器禁運,伊朗仍然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抵抗美國。 按照伊朗人睚眥必報的心理,只要美國敢發動進攻,他們就必定會傾盡所有去反擊,美國要想攻打伊朗的話就必須要考慮核戰爭的可能性。
  • 海灣戰爭老照片:美軍死亡不到200人,就輕易摧毀伊拉克百萬雄師
    【戰爭前,薩達姆向軍隊訓話】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現代戰爭,這場戰場對世界格局影響無比深遠。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了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就摧毀了伊拉克的百萬雄獅,震驚了全世界。同時,這場戰爭對我國後來的軍隊建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 美媒稱美軍再次練習跳島戰術,曾大敗日軍?
    圖為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 跳島戰術由麥克阿瑟發明,並在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及其參謀長布朗寧手中完善,曾在二戰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而美軍在兩次攻打伊拉克的戰爭中更是將這種戰術的應用達到了極點
  • 伊拉克與周邊國家關係之五: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
    目前,沙特境內的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15%,伊拉克境內的遜尼派約佔40.5%,什葉派為54.5%。伊沙兩國之間有很長的邊界線,邊界地處沙特北部、伊拉克西南的大片沙漠。據報導,兩國邊界最先是20世紀20年代由一名英國外交官用紅鉛筆在地圖上劃定的。伊沙兩國既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成員國,又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相互間的政治、經濟利益休戚相關。
  • 伊拉克民兵武裝再遭美軍空襲,華盛頓進入戒備狀態
    報導援引一名伊拉克軍方人士的話說,這支由三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塔季地區北部郊區遭遇襲擊。報導稱,6名民兵在襲擊中喪生,另有3人重傷。現場有汽車燃燒 圖源:推特另據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消息,此次襲擊是美軍所為。
  • 川普公開為薩達姆喊冤,駐伊美軍基地四處遭襲,緊急呼叫保護
    美媒報導稱,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抗議活動已持續16天之久,當地抗議者6月13日聚集到市長家門口,要求解散警察局。據《華盛頓郵報》報導,6月13日早些時候,有不少抗議者在白宮附近的街區和廣場上聚集,許多人穿著印有「黑人的命也是命」的T恤,反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同一天,維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也舉行了抗議活動。除了美國本土外,憤怒的浪潮繼續席捲世界。
  • 美媒:當年伊拉克被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今輪到中國
    中國最先遭受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侵襲,中國上下通過黨和國家的正確積極的領導以及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下,終於在三月中旬將疫情慢慢控制下來。可是就在全國人民認為可以為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而歡呼雀躍之時,全球性的疫情爆發了,並且到了一個近乎失控的局面,很多倡導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早早發出的防疫警告不聞不問,一開始還要宣稱人權,拒絕戴口罩,拒絕採取封鎖措施。
  • 兩伊戰爭40周年,伊朗和伊拉克達成共識——驅逐美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由於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等問題,爆發了兩伊戰爭。整個兩伊戰爭打了8年,事實上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都是拼盡了全力,傷亡數據均為數十萬,消耗了積攢多年的財富和國家資源,漫長的兩伊戰爭可能也與伊拉克在1990年海灣戰爭中不敵以美國為首的各國聯軍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 伊拉克和阿富汗明顯不同,戰爭本來可以避免,完全是美軍自找苦吃
    在阿富汗的美101師當然,在一段時間裡美國最大的對手是激進主義,而激進主義的來源恰恰與美國在中東的政策有關。英國當時沿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路徑在1947年將猶太國家建立於中東,這成為了西方與中東地區之間關係的新導火索。
  • 同為美軍,為何打越南耗時多年打伊拉克僅40天?專家答案點醒世人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因欠科威特140億美元的債務,試圖通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降低石油產量,上漲石油價格,坐收漁翁之利後償還債務。但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卻使油價下降,希望可以通過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問題。
  • 美媒:加劇與伊朗緊張局勢,美軍罕見宣布核潛艇駛入波斯灣
    美軍「喬治亞」號核潛艇與兩艘飛彈巡洋艦通過荷姆茲海峽報導指出,在美軍艦艇進入該地區之際,美國與伊朗的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伊朗支持的民兵武裝在20日對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建築群發動了火箭彈襲擊。一些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擔心伊朗可能會在蘇萊曼尼將軍被暗殺一周年之際對美國目標發動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