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要舉過頭」
「保庇考試考第一」
「保庇工作順利,全家健康」
在漳州長大的孩子,大都有被家長帶去寺廟,拿著香在佛前拜拜的經歷。
山中的古剎、街巷轉角的祖廟、家裡的佛臺,這些都是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寺廟是人們寄託信仰的皈依處,亦為漳州人帶來許多心靈的慰藉,無論內心多麼煩躁,在走進寺廟後,心就會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越來越浮躁,不妨來一場朝聖之旅,讓你能在漳州找到一處心安地吧。
/ 三平寺 /
平和縣文峰鎮文美村
圖/城市捷報
著名古剎三平寺,為義中大師率眾僧尼於唐會昌五年創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圖/城市捷報
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
圖/城市捷報
這裡以三平寺為中心,包括三平祖師文化園、如意谷、廣濟園、迎客園、尚書閣、侍郎亭、九層巖、毛氏洞、龜山、虎林、虎爬泉、龍瑞瀑布、紅軍三平會師紀念館等景點,有古代八景和現代二十四景之稱,各處人文景觀都充滿神奇的民間傳說,令人神往。
/ 關帝廟 /
東山縣銅陵鎮風動石景區
東山關帝廟,依山臨海,氣派巍然,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廟宇,且具有明古建築藝術價值,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山關帝廟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築,面積約為680多平方米。廟內的金木雕、石雕更是巧奪天工,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有一條全國罕見的青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
此外,廟裡的鎏金木雕、石刻都出自於歷代名家之手,均為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擺放著神龕和關帝神像,兩邊的迴廊是關公的四員侍衛大將。
據查證,東山關帝廟是臺灣眾多關帝廟分靈入臺的祖廟,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係。
/ 白礁慈濟宮 /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
圖/香蕉我在這
白礁慈濟宮主奉中國最為著名的醫神之一——保生大帝,是全球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宮。
圖/香蕉我在這
現存的白礁慈濟祖宮,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廟宇為三進皇宮式殿宇,依山遞築,兩側配殿,就塵而列,獻臺前置威猛雄駿的國母獅,系明朝朱棣文皇后為感神恩所踢。
圖/香蕉我在這
白礁慈濟宮的正殿四壁,以及宮樓上兩側邊壁,繪滿了精美的壁畫,特別是正殿後壁的「四顧眼菩薩」,無論遊客站在這幅畫的任一角度與方向,都會明顯感覺到菩薩的眼光正在慈祥地注視著你。
/ 九龍嶺土地公廟 /
龍海市九湖鎮木棉村九龍嶺
圖/海邊山人
九龍嶺土地公廟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公元686年),是全國唯一戴宰相官帽的土地公。
圖/海邊山人
九龍嶺土地公頭戴相帽為亙古以來,華夏大地上絕無僅有,如此特殊顯赫的榮耀相傳緣於清朝時代的漳浦名相,一代帝師蔡新。
圖/海邊山人
土地廟前的對聯「九龍嶺下日日冬至,六鰲海上夜夜元宵」,相傳也是由蔡新所題寫。
因為蔡新,九龍嶺土地廟從此披上了這美麗而神秘的色彩,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漳郡四鄉。各方善男信女前來莫拜、進香,絡繹不絕。
/ 漳州文廟 /
薌城區漳州古城修文西路
圖/花草夕顏
漳州文廟位於修文西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漳州古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宋代,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是許多遊客參觀古城必不可少的打卡點。
圖/花草夕顏
文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大成殿是整個漳州文廟建築群的靈魂,為明代木結構建築,建於石臺座上,面闊五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
圖/花草夕顏
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孔子後裔避兵入漳,居住於此,其子孫世代相傳住於廟內直至明正德年間。
/ 南山寺 /
薌城區雙庵路11號
圖/香蕉我在這
南山寺,原名報劬崇福禪寺,為唐開元年間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並於1983年4月9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42座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之一。
圖/太行肖雯
南山寺規模宏大,分別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石佛閣、法堂、藏經閣、陳太傅祠、五祖樓等,而且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藏有大量的詩文、楹聯等。
圖/香蕉我在這
正如中國佛教協會顧問、佛學專家、邑人林子青居士於1992年為南山寺法堂撰聯所稱,上聯:「終始溯唐朝,陳傅開基,梵宮誇壯麗,幾歷滄桑,不愧為南州法窟;」下聯:「踵興於宋代,微公建閣,佛像盡莊嚴,頻遭劫火,依然是左海名藍。」這副楹聯就是南山寺千年歷史的寫照。
/ 玉尊宮 /
天寶鎮珠裡村
玉尊宮是唐代始建的古廟,歷史上四易其名,兩度遷徙,香火遠播臺灣、東南亞,是臺灣玉尊宮的祖廟。
天寶玉尊宮佔地約10畝,殿堂為三重廟頂,用琉璃瓦鋪蓋,中梁與屋簷用瓷片雕塑、剪貼各種神獸造型,色彩斑斕,神態逼真。
玉尊宮殿內五個神閣均用檀香木群雕構成,共雕塑2萬多種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雕塑造型多姿多態,形象各異,無一雷同。
殿中兩根蟠龍古石柱是唐代遺留下來的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整座宮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築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 瑞竹巖寺 /
龍文區藍田鎮嶺兜村
圖/行走漳州
瑞竹巖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千年,屢圮屢建,歷代都有高僧在此駐錫,留下梵行法蹤,使其成為今日的佛教叢林名剎。
圖/行走漳州
瑞竹巖廟宇成群、僧舍眾多,有供奉神象的「圓通寶殿」「功德堂」「大雄寶殿」「華嚴殿」等,還有供方丈處事生活的「竹林丈室」「自在堂」等用室不乏百間,這些建築群依山勢而建,連綿向上,極其壯觀。
圖/行走漳州
大雄寶殿是瑞竹巖最精緻的建築,殿名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所題。廟內裝修十分講究,到處是彩梁畫柱,雕龍刻鳳,更顯金碧輝煌。屋頂採用天花板裝飾,每一方片的天花板堪稱一件藝術精品。
/ 長泰文廟 /
長泰縣國泰路
圖/香蕉我在這
長泰文廟坐落於石崗山南麓,始建於宋代(公元113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文化孕育的搖籃。
圖/香蕉我在這
文廟總佔地面積250多畝,坐北朝南,呈五進位,依山而上,步步登高,其建築風格集北方文廟之大氣,融閩南建築之精細。
圖/香蕉我在這
長泰文廟內通過對儒家文化的展示,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孔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禮敬先師先哲。
在儒學文化的薰陶下,長泰英才輩出,先後湧現進士71人、舉人292人、貢生396人,誕生出了漳州府歷史上唯一的科舉狀元林震和明代兩廣總督戴燿等彪炳史冊的人物。
/ 南靖紫雲寺 /
南靖縣書洋鎮下版寮村紫雲山寺
圖/廈門攝影旅遊
紫雲寺坐落於南靖縣城郊紫荊山中,始建於北宋時期,幾經興替,明清有僧人重修佛堂淨舍,民國時期毀於戰火,直至20世紀90年代,民眾才籌資重建紫雲寺,迄今已有千年歷史。
圖/廈門攝影旅遊
現在的紫雲寺為三進建築,從上到下為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全寺依山起勢,巧構宏制。寺院飛簷翹角,巍峨壯觀,凝重莊嚴,頗具明清閩南建築風格,寺內主要供奉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民間稱「三寶佛」)。
圖/廈門攝影旅遊
寺內天王殿山牆上的青石浮雕九龍回音壁,壁長18.03米,高2.21米,厚0.41米,造型精巧,栩栩如生,是目前我省最大的九龍回音壁。
/ 平和靈通寺 /
平和縣大溪鎮靈通山
圖/坂仔人坂仔事
靈通寺位於擎天峰西側半山腰,原建於盤石覆蓋的天然石洞中,前臨懸崖峭壁,唯有一條小徑可攀登而上,地勢險要,寺廟小而佛神靈,被譽為中國南方最美」懸空寺「的寺廟。
圖/坂仔人坂仔事
靈通山利用獨特的地形,巧妙構思,從寺前向外斜凸的崖壁,鑿崖為基,洞澆灌鋼筋水泥方形立柱13根。柱與柱之間,以梁聯結,縱橫有序,扶持固定,承託天王殿、鐘鼓樓和主殿前埕,遠觀殿宇,狀若懸空,蔚為壯觀。
圖/坂仔人坂仔事
殿內壁是天然巨石,殿中供奉著手握經卷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和三寶佛像莊嚴慈祥,神態可親。
/ 詔安九侯禪寺 /
詔安縣552縣道
九侯禪寺坐落於詔安烏山南麓的九侯山中,據《九侯禪寺碑記》載:「古剎有內舊巖,始建於唐代。宋紹興十年(1140年)始建佛閣大殿…」。
圖/五臺山大聖竹林寺
九侯禪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為重簷懸山頂建築,由門樓、天井、拜亭、大殿、東齋、西齋組成,總面積約660平方米。
圖/五臺山大聖竹林寺
俯瞰九侯禪寺全景,廟廓綠樹環抱,花草簇擁,寺廟東側,山澗飛瀑,流泉湍急,怪石狀物成形。整座大殿雕梁畫棟,歷經多年仍古貌猶存,殿內佛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寺廟對於閩南人來說
除了是建築
還是刻於心中的信仰
閩南人相信有拜有保庇
相信不管是到哪個寺廟拜拜
只要心誠就能靈驗
- END -
圖片|網絡
資料|網絡
整編|青年Z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