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全球50家最佳餐廳裡 ,法國餐廳名列第一;在全球的中高端餐飲市場裡,法國餐廳的數量也特別多——似乎,法餐就是餐飲界「高端」的代名詞。
全球做菜好吃的民族很多,中國、日本、義大利……但為啥法餐就特別能代表高端呢?而且全世界人民也特別買他們的帳,願意為法國松露扇貝香檳慷慨解囊?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從食物最本源講起——食材。
法國地處西歐,西出大西洋,東南接著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峽,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三面臨水,國境內也河流眾多,因為國土面積大(與歐洲各國比)法國有多樣性的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並且這三種氣候到了法國大陸以後都變得溫和了,所以法國是個特別適宜發展農業耕種和畜牧業的國家。在法國,本土食材遠比進口食材要貴上許多,並且本國人民也以自家產的各種農產品為榮。良好的食材首先為法餐的品質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其次,從本質上來說,飲食的輸出即是本國文化的輸出,而文化的輸出與國力的強盛不無關係,比如,我們就曾把法國與其他歐洲各國一起稱為「歐洲列強」。借著大航海風潮,法國四處建設殖民地,一番掠奪為法國國力的進一步強盛添磚加瓦,科技文化紛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波旁王朝的帶領下,17世紀的法國一度成為歐洲第一強國,法餐也成為歐洲皇室和貴族們的紛紛效仿的飲食。
法國在國際上傳遞出的形象是優雅、時尚、精緻,因而法餐,也成為了這些形象的代名詞:眾所周知,法餐以工序講究、步驟繁多而文明,一頓完整的法餐吃下來,往往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這其中所表達出的儀式感、高端感,正是人們在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所追求的——而這,也反證了法國國力的強盛,畢竟在大家都吃不飽的時候,誰還有閒心一坐幾個小時僅為了吃一餐飯呢?
同理,在法國的文化中,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就讓有錢有閒的法國人,願意坐下來好好研究,怎麼把他們得天獨厚的食材做得更好吃。
不要小看國民喜歡吃這件事在餐飲中發揮的作用,同樣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飲食這件事上可沒少被全世界人民吐槽。英國人都是清教徒,反對奢靡享受,崇尚嚴於克己,因此對於大吃大喝飲酒作樂這件事,英國人都是拒絕的。
與此同時,熱愛吃吃喝喝的法國民族,正在潛心鑽研怎麼烤牛排怎麼釀紅酒,就連紅衣主教做彌撒前都要先來上幾杯好酒——畢竟,不把自己先伺候高興了,怎麼能做好上帝的僕人呢.
再加上,法國與義大利很近,而義大利餐被認為是西餐之母,西餐常見的主料、調味料和做法,比如牛排、麵包、橄欖油、黑胡椒、焗烤等,都發源於意餐,法餐深受義大利餐飲的影響,這就讓法餐的做法有了正統西餐的來源基礎。
所以,在今天的世界餐飲競爭版圖上,法餐因為品質高、精緻、來源正統,而獲得了更多的認同感,也讓更多人願意為其高價買單,這自然為法餐在全世界高端餐飲屆都贏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