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叩靈魂!10部豆瓣高分的臺灣電影,不只有《悲情城市》才夠深意。1.《悲情城市》,豆瓣評分8.1分。描寫臺灣「二·二八」起義的《悲情城市》,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折射出歷史的嬗變。這個大家庭最後七零八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林文清與寬美的愛情,也成了這個大時代下的一場悲劇。
2.《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豆瓣評分8.8分,豆瓣top250第200位。改編自一起真實案件,就發生在1961年楊德昌所在的學校裡,殺人者與楊德昌同屆,甚至和楊德昌有很多共同的朋友。30年之後,成為一個導演的楊德昌把這段記憶拍成了一部電影。在楊德昌冷靜的鏡頭下,這部電影並未僅僅成為一部對殘酷青春的描繪,它包括了對社會、理想、青春、成長等等的思考。
3.《一一》,豆瓣評分9.0分,豆瓣top250第103位。該片勾畫出一幅完整的臺灣中產家庭生存狀態畫卷。父親的企業遭到挑戰,遇見初戀情人;母親依靠修行來醫治病理性精神萎靡;姥姥在昏迷中傾聽眾人的述說;女兒邂逅初戀;兒子以為照相機可以讓他見到事物的背面。
4.《Kano》,豆瓣評分8.0分。本片背景主題為描述嘉農棒球隊於1931年的故事,因此拍攝場景多於嘉義市拍攝,並將嘉義市西區劉厝社區重新打造1931年代嘉義市街道、噴水池(1927年完工,1970年許世賢市長改建)等舊景。
5.《臥虎藏龍》,豆瓣評分8.1分。《臥虎藏龍》在中國電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將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寫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欄。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讓人眼花繚亂的打鬥讓人見識到了中國武俠的魅力。而此後這部電影的漫畫、同名電視劇都有著不錯的影響。
6.《童年往事》,豆瓣評分8.8分。在《童年往事》裡,侯孝賢採用了一種對過去脈脈含情的態度,它那些標準的長鏡頭讓凝視成為一種詩意的總結,許多當時生活的細節總有莫不經心的觸動,像是一頁日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臺北被侯孝賢用暈黃的色彩打亮在過去的記憶裡,他自己也成為臺北街頭的一盞老路燈,黑暗中飛滿曾經的蛾蟲。
7.《戀戀風塵》,豆瓣評分8.6分。《戀戀風塵》裡出現了侯孝賢此前所有電影當中從未出現過的空鏡頭,這種看似臺灣風光宣傳片的鏡頭實際上暗含了侯孝賢對小津的崇敬和模仿。除了意境和某些鏡頭的模仿之外,影片題材仍然來自臺灣本土好友吳念真貢獻出自己珍貴的回憶,徹底「暴露」了自己的過往。
8.《飲食男女》,豆瓣評分9.1分,豆瓣top250第57位。《飲食男女》的敘事簡單明了,在展現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同時,探討了家庭裡兩輩人的親情、愛情、友情。導演李安以內斂的抒情方式將片中的鏡頭處理的恰到好處,乾淨利落,中國文化中的微妙滋味,拿捏地到位。濃鬱的傳統親情令觀眾動容。
9.《那些年》,豆瓣8.1分。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望回頭再淋它一次。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在還沒有獲得女神青睞時,左手永遠都只是輔助。
10.《恐怖分子》,豆瓣評分8.8分。電影充滿了冷酷尖銳的風格,是楊德昌電影語言邁向成熟的分水嶺,也是臺灣電影「新浪潮」中批判性和暗喻性最強烈的作品。該片三條敘事線嫻熟而有節奏地交錯發展,也帶來了全新結構的電影解讀,具有「後現代電影」的特點。這些電影你都有了解嗎?歡迎大家下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