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之關係

2020-12-12 百家號

什麼是五胡?

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是居住在中國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數民族。

「八王之亂」起因與結果。

這完全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各個階層強勢角力的結果,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而且,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滅掉孫吳政權,這是自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之後,古代中國的又一次統一。好景不長,到了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逝,晉惠帝即位,就在他登基後的第二年發生了迅速瓦解西晉統治的「八王之亂」。其禍根就是是晉初分封藩王導致的。事件雖然爆發於晉惠帝即位後的第二年,但多種不安定因素早在晉武帝統治時期就已有苗頭。

西晉行政劃分實行州、郡、縣三級制,此外,還大肆分封了好多諸侯王,確定他們的封地。當時全國共劃分了19個州,下轄郡、王國共173個,這其中,光王國就佔了57個。這些王國的大小不一,其政治實力和軍事權力也不一。各藩王各領屬地交由地方長官管理,自己則坐鎮京城。

到了滅東吳前,晉武帝不知道怎麼想的,讓這些個藩王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直接負責治理自己的封地。各國大小不一,自然實力不一,引發了各封國間的惡性競爭與互相攀比。在後來的滅吳戰爭中,各地藩王勢力還未有多大影響。當時主要是外戚掌握著指揮大權,伐敵的主力則是門閥世族和士大夫階層。滅吳以後,晉武帝開始縱情享樂,大肆封賞功臣,調整現行統治政治狀態,改變軍政權力的分布方式。自此,藩王們從地方行政長官、軍事首領全面進入了中央統治權力中樞,強勢把持西晉中央和地方、政治和軍事大權的政治態勢開始出現。

而且這種情況,直到晉武帝臨死前,還不忘臨終權力調整,繼續布局身後的人事安排,還新分封多個藩王,強化藩王勢力。據說,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權力制衡,畢竟太子的能力堪憂,他打算以外戚力量保護惠帝,可又擔心外戚專權,於是,藩王們成為他所倚重的重要牽制力量。

於是,統治集團中形成了晉惠帝、外戚(太傅楊駿為代表)、後黨(皇后賈南風為首)、藩王以及門閥世族等五股勢力。據歷史記載,「時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後亂國,遣(荀)勖及和嶠往觀之。」晉惠帝這智商和能力也確實讓人著急,自從被立為太子就陷入了任人擺布的鬥爭,更談不上能約束、阻止哪股勢力的惡性膨脹。到了晉惠帝初年,外戚勢力與後黨集團的爭鬥達到了白熱化狀態,外戚掌握著朝中軍政大權,後黨控制著惠帝詔令大權,雙方間的矛盾衝突圍繞著奪取君主實際控制權展開。

而這時的藩王勢力也日趨強大,封國不僅是他們的獨立王國,而且還控制著整個西晉王朝的邊關軍事要地。如果說對藩王的控制在晉武帝時期還有所效果的話,那到了愚昧無知的晉惠帝時期,卻是完全無能為力,只能任其發展了。

最初是以賈南風為首的後黨集團,他們聯合藩王勢力,向以楊駿為首的外戚集團發起了進攻。而這時的藩王勢力咄咄逼人,早就覬覦朝中大權,借著賈南風的召喚,介入爭鬥,永平元年(291年)後黨集團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政變,殺死楊駿,徹底清除楊氏外戚集團,一大批藩王得以進入西晉中央政權,政權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此時,統治集團內部的藩王、後黨和官僚士大夫三股勢力暫時平分秋色,但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不過,很快朝中的政治生態又惡化了,當年六月,賈后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死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又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把將司馬瑋處死。

剛剛進入中樞的藩王們圍繞著權力分配,勾心鬥角,還沒來得及著手廢后,他們之間就開始出手傾軋了,反而被賈后所利用,最終,一度在後黨的打擊下,暫時偃旗息鼓。此後,新的藩王領頭人物趙王倫也不得不放低身段,朝中的官僚士大夫們也與後黨聯手,想方設法阻止藩王們再入主中樞。

藩王勢力也在坐等時機到來。而這個時機就是賈南風廢太子事件。據記載,晉惠帝太子司馬遹不是賈南風所生,後與賈氏結怨,最終,司馬遹被其設計陷害,先廢為庶人,後被害身亡。這一舉動成了趙王司馬倫討伐賈南風的藉口,司馬倫先是假造詔書,以謀害太子的罪名要廢掉賈南風,這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誅殺賈后黨羽和張華等人後自領相國位,司馬倫獨攬大權,元康十年(300年),賈后被毒殺。藩王勢力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黨集團徹底失敗。

不久,司馬倫逼晉惠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據記載「淮南王允、齊王冏以倫、秀驕僭,內懷不平。 」此後,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紛紛起兵討伐趙王司馬倫,一場最終致使西晉政權徹底毀滅的「八王之亂」開始了。直到,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

八王之亂後,五胡得入侵。

中原發生八王之亂以後,諸王相繼敗亡,生靈塗炭,社會經濟嚴重破壞,整個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頻發。地處北方的這些少數民族匈奴、鮮卑、氐、羯、羌等進入中原,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史稱為「五胡亂華」或「五胡之亂」。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

其實,從東漢時期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就開始不斷地越過長城向內地遷徙。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於此前漢朝的軍事徵服以及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另一方面,有學術觀點認為是氣候變遷及地理因素。原來在長城以外,由於天氣乾燥,一向只能畜牧;反之,長城以南則較宜農耕發展。然漢末魏晉時,北方出現了一次「小冰期」,氣候變得寒冷。本宜於農耕的華北地區,轉為適合遊牧生活;而遊牧民族原居之處,卻不宜居住,因此,胡人大量南下覓生計。

到了西晉統治時期,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的少數民族,在漢族的影響下,逐漸由遊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但在交融的同時,胡漢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民族和階級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期間,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也一直在消長變化中。而此時,西晉內部卻還在那裡扯犢子呢,八王之亂正當其中。

到了公元304年冬天,氐族人李雄佔領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八王之亂時自稱漢王,建立漢國,後被劉曜改為國號為趙),這被視為是五胡建國的開始。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淵之子劉聰的兵馬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了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公元313年,懷帝侄子司馬業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結果到了316年,前趙劉曜攻破長安,將其俘虜,317年將其殺害,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是年,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現南京)重建晉廷,為晉元帝,史稱東晉。

據統計,此後,一百餘年間,北方各少數民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大小國家達數十個,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來,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相關焦點

  • 淺析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之關係
    什麼是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是居住在中國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數民族。「八王之亂」起因與結果。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滅掉孫吳政權,這是自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之後,古代中國的又一次統一。好景不長,到了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逝,晉惠帝即位,就在他登基後的第二年發生了迅速瓦解西晉統治的「八王之亂」。其禍根就是是晉初分封藩王導致的。事件雖然爆發於晉惠帝即位後的第二年,但多種不安定因素早在晉武帝統治時期就已有苗頭。
  • 【重要事件】:開啟「五胡亂華」序章的西晉八王之亂
    一、事件概述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 賈南風,一個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醜女人
    因晉惠帝生性懦弱,這就給了賈南風專權的機會,後來因為他的種種所為,致使「八王之亂」發生,繼而導致「五胡亂華」,終被趙王司馬倫殺死。,而且竟然派人在路上尋找美男以供其淫樂,每年有大量英俊青少年慘遭其蹂躪; 因其在位期間的種種罪行,最終使得八王之亂發生。
  • 五胡亂華根本原因是什麼?八王之亂只是導火索,司馬懿要承擔責任
    導語:五胡亂華,指的是西晉末年,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族帶兵進入中原,瓜分了中原王朝的北方大片土地。其實遠不止這五族,他們只是代表而已。西晉,司馬懿奠定基礎,司馬昭學習曹操加九錫封晉王,司馬炎學曹丕取締曹魏王朝,從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內部的一場政治鬥爭,司馬家的八個王爺先後分別為了奪取中央政權,而大打出手的事情,直接到了西晉的滅亡。
  • 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五胡亂華,真正的罪魁禍首為何會是司馬懿?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們知道歷史上對五胡亂華的歷史沒有太多的記載,也許是因為這段歷史太亂了,根本就理不清,講清楚這裡面的事件是需要很長的篇幅的。但是這並不能消除五胡對漢人造成的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五胡亂華的禍源司馬懿。首先,如果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後期的五胡亂華發生。假設司馬家族沒有先亂起來,而是能夠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政治局面,那麼當時已經南遷到濱州境內的匈奴、羌、地等民族就會逐漸被漢人管理,逐漸融入漢人的社會。然而,司馬家族先搞起來政變,從此魏國滅亡,晉國迎來了上升的勢頭。
  • 如何看待司馬昭的傻子兒子皇帝,他直接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中國歷史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三國鼎立局面後重歸一統,史稱西晉,然而這個剛剛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卻隨著一個傻子皇帝繼位而迅速陷入內亂,以至於後面國家分崩、少數民族大舉南侵,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而這位傻子皇帝就是晉王朝建立者司馬炎的次子司馬衷
  • 西晉的八王之亂結局究竟如何?
    司馬家族奪了曹家天下後,認為魏國的亡國之因,在於沒有分封宗室王親,才使司馬家族得到江山。因此司馬炎上臺後,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然而司馬炎卻忘記了漢朝時期就曾因為郡國並行制度,導致了七國之亂。
  • 兩分鐘帶你了解「八王之亂」過程,以及如何造成「五胡亂華」
    因為「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晉朝在歷史上被稱為最悲劇的王朝。了解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的朋友,對「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一定不會陌生,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整個事件的始末。西晉開國之君司馬炎,是一個才能一般的皇帝。他也曾有過許多舉措,比如提拔下層官員,整頓吏制等,但都不能自始至終。
  • 簡述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嗎?
    由於八王之亂的「八王」處於《晉書》中的同一傳記,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亂的說法。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類似於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這兩次暴亂的發生都與分封制有些緊密的聯繫,因為諸侯王在地方上享有很大的特權。但是它們又有所不同,八王之亂爆發的時候,西晉王朝的建立只有26年,這是令人驚訝的。
  •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公元266年曹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西晉建立,中間經歷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大軍攻陷長安,西晉滅亡,國祚51年。嚴格意義上來講,造成五胡亂華的不應該說是司馬懿,而是後來的司馬家族,即晉朝皇室。一開始,晉武帝是想幹一番事業的,平定遼東,發展經濟,但是,他錯就錯在把江山交到了白痴兒子手中。這個白痴皇帝就是個傀儡,朝中有強勢的賈南風亂政,風氣極差,最後引起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是一場波及全國的大範圍混亂。
  • 歷史上的八王之亂,禍害了西晉,還造成五胡亂華的慘劇
    但是一群敗家子的出現,特別是其中八個跳得最歡實的王爺,造成了八王之亂,禍禍了晉朝,直接讓大一統的局面全面崩壞。皇后專政這種事情在當時,直接引發第一階段八王之亂,再加上外戚,所以那些把腦袋別在腰上的王爺們很心煩,西晉剛換了一個皇帝,你外戚就出來了,不把他們這些勳貴放在眼裡,所以第一次八王之亂就出現了,前面也提了,皇后借著這次機會,把專政的位置把得更穩了,還讓族兄賈模、內侄賈謐、母舅郭彰這些親戚手握重權。之後291年到299年一直屬於和平期。
  • 同是叛亂,為何七王之亂後是漢武盛世,八王之亂後就是五胡亂華?
    無獨有偶,西晉初期司馬炎也大肆分封諸侯,結果到了西晉末年,爆發了「八王之亂」。 這兩者的起因是相同的,都是藩鎮諸侯的勢力太強影響到了中央的統治,但是結局卻相差甚遠。 七王之亂之後是漢武帝盛世,而八王之亂以後則是五胡亂華,西晉滅亡。 這是為啥呢?
  • 為什麼西晉八王之亂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並且異族入主中原
    在西晉八王之亂之後,這個一統的王朝迅速國力衰落,並且還進入五胡亂華的混亂時期,國家大量的疆土被異族佔領,而漢人王朝晉朝只能夠偏安一隅。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西晉八王之亂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異族入主中原?西晉的開國時,國家就已經因為三國時期的常年戰亂導致漢人人口大幅度降低,軍隊實力被嚴重削弱。
  • 五胡亂華根本原因是什麼?八王之亂只是導火索,司馬懿要承擔責任
    導語:五胡亂華,指的是西晉末年,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族帶兵進入中原,瓜分了中原王朝的北方大片土地。其實遠不止這五族,他們只是代表而已。西晉,司馬懿奠定基礎,司馬昭學習曹操加九錫封晉王,司馬炎學曹丕取締曹魏王朝,從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內部的一場政治鬥爭,司馬家的八個王爺先後分別為了奪取中央政權,而大打出手的事情,直接到了西晉的滅亡。
  • 西晉「八王之亂」不亂,一張圖看關係,5張表看過程
    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了爭奪皇權而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的事件數不勝數,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因為實在太亂,讓很多人對其望而生畏,也包括我。我最近為了給大家捋清「八王之亂」,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穫。
  • 西晉為什麼會發生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
    公元291年至306年,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終釀「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八王之亂」血腥殘酷,歷時長達16年之久,沒有誰是勝利者。
  • 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亡國,這八王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西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從公元266年立國,到公元316年亡國。如果以西晉滅掉東吳為開始,那其在中國歷史上僅存在37年,而直接導致西晉滅亡的導火索就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導致了中國將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
  •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被稱為漢民族的災難,「五胡」下場如何?
    歷史上,漢民族曾今多次發生過大的災難,在西晉末年,發生八王之亂的時候,邊塞之外的遊牧民族趁此機會,陸陸續續的創建了數個不是漢族的統治政權,對抗中原漢族統治。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五胡亂華」,五胡指的是鮮卑、匈奴、羌、羯、氐五大湖人部族。
  • 西晉八王之亂後,八王的結局如何?(一)
    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其實質是一場由爭奪皇位所引發的內亂。其直接導火索是皇后賈南風亂政。參與造反奪權的王爺當然不止八個,而其核心人物主要有司馬亮、司馬瑋、司馬乂、司馬倫、司馬囧、司馬穎、司馬顒 、司馬越這八人。藩王們相互攻伐,使得國力下降,民不聊生。
  • 西漢七國之亂涅槃重生,而西晉八王之亂卻就此衰亡
    西漢景帝之時,因為漢景帝聽信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乃至於東方的諸侯以吳王劉濞為首群起而叛之,這就是七國之亂;而西晉惠帝時期,圍繞著皇儲和國家權柄問題,引發八王之亂。於是西晉建立後,他為了西晉王朝的長治久安,就對司馬氏大封諸侯,並授予兵權等,目的是司馬氏的強大,一旦有事就互相照應,防止權臣篡權走曹魏的老路,可是結果的卻導致司馬氏諸王的權力過大,各諸侯王野心開始瘋長,都想問鼎最高權力,同時司馬炎給自己的傻兒子娶了一個醜陋險惡的媳婦賈南風,於是司馬氏諸王和賈南風的後族等彼此爭權奪利,兵革不休,導致八王之亂居然前前後後打了16年。結果生生的將中原之地打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