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華夏第一古城——平遙,想必很多朋友都去過,藉此機會,小秦將從從文化的角度解讀一下它的經典之處,可能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的平遙縣,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作為明清時期中國漢族城市建設的傑出典範,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獨特的文化畫卷。
平遙古城主要景點有城隍廟、清虛觀、日升昌,其中城隍廟位於古城東南部,由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構成。城隍廟居中,廟內彩塑及壁畫造型十分優美,風格獨特。清虛觀位於古城東北部,坐北朝南,是平遙這古城裡最大一座道觀,建於唐高宗末年,現存的主體建築可以算作是明代遺物,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日升昌位於平遙古城的西大街,是中國現代銀行的開山鼻祖,此地被開發建設成「中國票號的博物館」,有20多個展廳。
古城內文物古蹟保存不僅豐富,而且很完成,很多是國內罕見的物品,因此有「中國古建築薈萃寶庫」之稱。這裡有規模宏大、氣勢輝煌的古城牆,有被列入我國木結構建築第三位的鎮國寺、萬佛殿,還有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的雙林寺,有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
登上古城牆,遙看平遙古城,真是令人稱奇道絕,因為整個古城呈一方形,就像一隻烏龜,有六個城門,南北各一個,東西各兩個,所以古城有龜城之說,也寓意著金湯永固、長治久安。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最低處,城裡的所有的水都是從此處流出。城池東西向有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三個門的甕城城門都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有下東門的甕城,是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防止烏龜爬走,將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古城20裡的露臺上。古城的城牆的四個角各有一座角樓,城牆四周擁有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傳說是象徵著孔子3000弟子72賢人。
平遙的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被稱作中國古代城市的樣本。城裡的居民以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修二進或者三進院落,甚至更大,院落之間大多都是用華麗的垂花門來分隔。院內的裝飾十分精美,簷下有木雕裝飾,門柱、石鼓大多用石雕裝飾,配上文化氣息濃重的剪紙窗花,使得整座古城呈現古樸的風貌。
平遙古城有十大怪,其中一個是房子半邊蓋,寓意著四水歸堂。平遙民居之所以為半坡內落水,是因為山西地區乾旱而且風沙較大,他們會把房屋建成半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這樣可以有效地抵禦風沙,而院子內緊湊的布局則顯示著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民族性格。
其實,山西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當屬平遙古城,那裡有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有繁華的明清老街,漫步其中,一定會讓你感受到歷史的脈搏,這裡的是四季皆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