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長卿披錦繡,滿園花木競朝暉!今天(8月17日)上午,長卿鎮舉行恢復原名、「撤鄉設鎮」揭牌儀式,標誌著長卿鎮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步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葉文德和長卿鎮黨委書記謝昆明為中共長卿鎮委員會揭牌
↑↑↑縣政府副縣長林毅敏和長卿鎮人民政府鎮長葉展峰為長卿鎮人民政府揭牌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汪禮才和長卿鎮人大主席肖銘煌為長卿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揭牌
↑↑↑縣武裝部政委汪濤和長卿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葉振陽為長卿鎮人民武裝部揭牌
↑↑↑長卿鎮黨委書記謝昆明和長卿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林泓澍為中共長卿鎮紀律檢查委員會揭牌長卿鎮(原長坑鄉)在隋唐朝代屬南安縣地,唐鹹通五年(公元864)安溪始置小溪場時,屬小溪場轄地,在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置縣時隸屬清溪縣,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改「安溪」時,長卿一直屬安溪縣地,區劃為金田鄉還集裡(11、12都)。
沿用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還集裡析為還一、還二裡,今長卿鎮屬還二裡,一直沿用到民國21年10月(1932年),全縣劃為6個區,開始設有「長坑區」,轄還一、還二、感德、常樂4個裡。民國25年(1936年)7月,長坑區改為「第三區署」,領西南鎮、劍義鄉、感桃鄉、福珊鄉和藍進鄉。
民國30年(1941年)1月,第三區更名為「第二區」,民國31年(1942年)4月,第二區改為「長康區」。民國34年(1945年)1月,長康區撤銷,屬「崇新區」所轄,同年10月崇新區撤銷,長坑設「長卿鎮」,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屬福珊鄉,祥泉村屬藍進鄉。
1949年9月20日,安溪縣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縣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遊擊活動劃分區域,設「長康區」,轄長卿鎮及藍進、福珊、多卿、潘桃等5個鄉鎮,同年12月長康區改為「第五區」,轄長卿鎮及尚卿、藍進、樂德鄉。1950年4月,全縣區域調整,仍為「第五區」不變,轄長坑、劍鬥、感德、翰卿、龍居、溫泉等6個鄉鎮,29個小鄉。
1952年7月全縣區域劃為14個區,長坑為「十一區」,轄13個鄉鎮。1955年9月十一區改為「長坑區」,轄17個鄉,十四區改為「珊屏區」。1956年6月,全縣12個區並為7個區,長坑區轄長坑、藍田、祥華、感德、桃舟等25個鄉鎮。1958年2月,撤銷7個區公所,劃為28個鄉鎮,設長坑鄉,轄6個小鄉。1958年11月,取消鄉建制,全縣重新調整成立9個人民公社,設「長坑人民公社」,轄今藍田、祥華、長卿40個大隊。
1961年8月,全縣區域再次調整,設8個區,長坑區轄14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銷區建制,長坑區劃分為長坑、祥華2個公社,長坑公社轄30個大隊。1981年11月,長坑公社析為長坑、藍田2個公社,長坑公社轄22個大隊。1984年7月實行政社分開,長坑公社改為「長坑鄉」,轄有26個村、1個居民組、1個茶場。2020年6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恢復原名,撤鄉設鎮為「長卿鎮」。(via:安溪縣人民政府官網)
註:文章中部分圖片和文字引用於網絡,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關注我!
有疑問!發給我!----免費為您解答
要投稿!發給我!----現金獎勵犒勞
免費為粉絲!刊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