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是英國於1912年預算批准建造的4艘裝備新式15英寸口徑火炮的戰列艦,也是全世界第一型裝備了機械式統一射控的戰列艦,共建造5艘,即伊莉莎白女王號(Queen Elizabeth)、厭戰號(Warspite)、英勇號(Valiant)、巴勒姆號(Barham)和馬來亞號(Malaya)。
厭戰號戰列艦 碧藍航線:厭戰
英國海軍為鞏固在戰列艦火力方面的優勢地位,在當時的海軍大臣邱吉爾的極力主張下,決定在伊莉莎白女王級上安裝15英寸口徑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徑。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皇家海軍首批次運用全重油鍋爐動力設計的戰艦,不但有助於航速提高,燃料補給十分簡便。航速超過25節,已經接近當時戰列巡洋艦的航行速度,在速度上佔有的優勢可以在海戰中搶佔有利位置,並被視為第一批高速戰艦。真正達成了無畏艦的設計初衷,其本身的機動、火力、防護在出生的年代冠絕群倫,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開啟了超無畏時代,堪稱"完美戰列艦"。
厭戰號(HMS Warspite,03)戰列艦是皇家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二號艦,她的名字是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傳統艦名,也是第七個使用這個名字的戰艦。該艦於1912年10月31日在達文波特皇家船廠開工,1913年11月26日下水,1915年3月8日服役,造價為252萬英鎊。厭戰號自誕生伊始直到退役參加了無數次的行動,先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是皇家海軍歷史上獲得戰場榮譽最多的軍艦,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最多的軍艦之一。二戰期間因得到海軍上將安德魯·坎寧安爵士讚譽而獲得綽號"可敬的老女士"。
第一艘Warspite誕生於16世紀,而"spite"一詞源於古法語的"despit" (蔑視)。當然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在謳歌對和平的渴望。但由是可知,其拉丁文"Belli dura despicio"——"蔑視戰鬥的艱辛"——才是這一艦名的真實含義。
戰前生涯
1915年3月厭戰號正式入役後,在結束連串海試後被編入皇家海軍大洋艦隊屬下第二戰列艦分隊,她試射15英寸(381毫米)主炮時海軍大臣邱吉爾親自到場觀看,其對其優秀的火力與精確度表示滿意。1915年9月,不幸因大霧擱淺於海岸。1915年11月,在福斯河由護航驅逐艦帶領下誤入輕型艦艇水道,擱淺造成外殼損傷。修理完畢後,她被編入大洋艦隊下專為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組建的第五戰列艦分隊。1915年12月,在訓練期間因誤讀限速標示再次與其姊妹艦巴勒姆號發生擦撞,造成一定的損傷,之後在德文波特進行修理,於聖誕節前夕重返艦隊。
日德蘭大海戰
戰爭爆發以後,德國在陸地上速戰速決的計劃沒有完成,而在海上也面臨著皇家海軍的封鎖。為了打破封鎖,扭轉戰爭局勢,德國公海艦隊決定尋機與皇家海軍決戰。1916年5月31日,日德蘭海戰(德國稱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爆發。
1916年5月,厭戰與整個第五戰列艦分隊被納入戴維-貝蒂(David Beatty),第一代貝蒂伯爵指揮下的戰列巡洋艦編隊。
1916年5月31日厭戰參加了她畢生第一次也是最重大的作戰行動,即日德蘭大海戰。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海戰,雙方各類型參戰軍艦共計265艘,總噸位達到190萬噸,僅稍遜於二戰時期的雷伊泰灣大海戰。其中德軍擁有22艘戰列艦以及5艘戰列巡洋艦,英軍28艘戰列艦和9艘戰列巡洋艦,從那之後再也沒有過如此規模的戰列艦大決戰。英軍方面除正在維修的伊莉莎白女王號以外,其餘四艘女王級戰列艦全部參與了這場海戰。
在貝蒂的第一、二戰列巡洋艦戰隊陷入劣勢時,四艘女王級加入戰局,於極限射程開始壓制敵方主力艦隊,擊傷多艘敵艦。作為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女王級在這場海戰中表現優異,其強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都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戰中,在試圖避免與艦隊前方受創的裝甲巡洋艦武士號(HMS Warrior)相撞時厭戰號的船舵發生故障卡死,艦長決定讓本艦繼續前進而非停車或倒後,儘管這會讓軍艦不停繞圈,形同標靶。她這一行動使得被重創的武士號得到了良好的掩護,順利撤退到了後方,但如此耀眼的表演,卻瞬間吸引了德軍的眼球,厭戰不得不面對來自公海艦隊主力的集火。德軍主力艦隊的炮火如雨水一般傾瀉在她周圍,此時主炮測距儀和射擊指揮所已經不能工作,只有A炮塔仍能開火,但厭戰號依舊僅靠該炮塔還擊12輪。整個過程約持續了20分鐘,厭戰號在繞了兩個整圈後終於重新獲得操艦能力,繼而在友艦的支援下順利脫離戰場。此時她已被公海艦隊主力艦的主炮擊中15次,被命中大小炮彈150餘發,造成14死16傷的傷亡。
1916年6月1日,在接到第五戰列艦分隊指揮官休 伊文-託馬斯(Hugh Evan-Thomas)海軍少將的命令後,厭戰號帶傷返航。在路上,厭戰號遭受一艘U型潛艇的伏擊但成功規避了對方發射的兩枚魚雷。不久後厭戰號再次遭伏擊並被發射一發魚雷,不過仍舊成功避過。稍後厭戰號在正前方發現一艘U艇,試圖利用艦衝角直接撞擊該潛艇,未果。此後本艦順利抵達羅塞斯並修理了一切損傷。在厭戰艱難回港時,日德蘭海戰也落下了帷幕,儘管打出了噸位上6比11的戰損比,擊沉英國三艘主力艦,但德國海軍還是沒能突破英國的封鎖。"德國艦隊攻擊了她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