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開始買彩色貴重珠寶, 紅寶石, 藍寶石,祖母綠, 但你了解它嗎?
了解紅寶石初步分為;1基本物理性質 2紅寶石原生礦床 3紅寶石的產地及特點
4如何選購紅寶石 5紅寶石的優化處理 6紅寶石的寓意及保養 7紅寶石的歷史及故事
8如何分辨紅寶石的真假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紅寶石的基本物理性質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紅寶石,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紅寶石的基本物理性質。紅寶石的礦物名稱為剛玉,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鋁,只有由Cr元素致色的紅色的剛玉才能夠叫做紅寶石。紅寶石的質地堅硬,莫氏硬度9,硬度僅在金剛石之下,位居第二。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莫氏硬度,莫氏硬度一共分為10個等級,硬度從1到10由低至高排列。分別是:
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
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
如果某顆寶石能將剛玉刻出劃痕,但是不能劃鑽石,那麼他的莫氏硬度就是為9~10,其他類推。
另外,像我們的指甲硬度大概是2.5,所以指甲是可以將石膏劃出劃痕的。其他的像銅錢的硬度大概是3.5-4,鋼刀大概是5.5,玻璃大概是6.5
給大家介紹到寶石的硬度的時候,大家對硬度的等級就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你們可以知道一顆寶石的硬度是屬於比較高的還是比較低的,一般寶石到達789的硬度就屬於較高的硬度了,不容易刮花和磨損。
除了莫氏硬度之外,紅寶石折射率是比較高的·,大概是1.762-1.770的這個範圍,寶石的光澤度主要是由寶石本身的折射率決定的,折射率越高,
光澤度越強,因此紅寶石擁有較高的光澤度,呈強玻璃光澤,同等級的具有強玻璃光澤寶石有金綠寶石,此外其他大部分寶石都是屬於玻璃光澤的,光澤度沒有紅寶石這麼好。
另外,紅寶石是具有二色性的寶石,二色性的強弱,以及色彩變化均取決於自身顏色及顏色深淺的程度。
寶石的多色性:非均質體有色寶石的光學性質因方向而異,對光波的選擇吸收和吸收總強度也隨方向而異,這種由於光波在寶石晶體中的振動方向不同,而使寶石顏色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多色性。
非均質體:光學性質各方向不同的物質稱為光性非均質體。
包裹體:根據包裹體的形成次序來進行分類,可分為原生包裹體,同生包裹體和次生包裹體。
原生包裹體,是指相比寶石形成更早的物質(施光海,2008),如寶石中的負晶或包裹的其他礦物晶體,它們保留了本身的晶體形狀,是在寶石結晶生長時被包裹進去的;
同生包裹體,是指包裹體與寶石同時形成的,在這其中產生的物質或結構缺陷,如寶石中存在的熔體、液體、氣體、晶格缺陷等包裹體;
次生包裹體,是指在寶石形成以後,由於地質環境變化等進入寶石內部的包裹體,如寶石受應力作用產生裂隙,引起寶石周圍的一些物質隨裂隙進入寶石中而形成的包裹體,充填包裹體應用到首飾設計中可以將不同顏色、形態的物質充填在首飾材料中增加材質的豐富性。
不同產地紅寶石的包裹體特徵:
緬甸紅寶石:含有豐富的金紅石包裹體,其分布特徵構成緬甸紅寶石的產地鑑別依據。緬甸紅寶石顏色分布不均,常呈濃淡不一的絮狀、團塊狀,表現出流動特點的漩渦狀,也稱「糖漿狀」構造,這也是緬甸紅寶石的特點之一。此外,緬甸紅寶石固態包裹體豐富,流體包裹體比較少見。
莫三比克紅寶石:輪廓圓化的透明晶體包裹體為角閃石,其左側出現的表面呈現霜狀外觀的為雲母,雲母包裹體在很多寶石內含物中都有發現。這兩種包裹體是莫三比克紅寶石典型的包裹體特徵。
泰國紅寶石:泰國紅寶石中的流體包裹體常聚集成指紋狀羽狀和圓盤狀,包裹體中央常常分布著溶蝕的磷灰石、石榴石和磁黃鐵礦晶體,晶體四周展開的盤狀流體形成一種類似「煎蛋」狀圖案,是泰國紅寶石的一個典型特徵。
紫外螢光:紅寶石在長波紫外線(365.4nm)可具有弱至強紅色螢光,在短波紫外線(253.7nm)可具有微弱至中等紅色螢光。不同產地,不同顏色樣品的紫外螢光特點隨Cr、Fe含量的不同而變化。Cr含量高者紅色螢光強而鮮豔,Fe含量高螢光弱而暗。
不同產地紫外螢光特點:
不同產地的紅寶石在紫外螢光燈下具有不同的特徵,所以在鑑別紅寶石產地時一個重要的判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