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昆明2月11日電 (李發興)2月10日,位於昆明鬥南花卉市場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在關閉多日後恢復交易。
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雲南花卉產業遭受重創,作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鮮切花交易量急劇下滑。10日的鮮切花總供貨量、總體成交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1.44%、28.67%;成交均價每枝0.52元,與去年相比下降1.27元/枝,跌幅70.95%,近三年來最低。
復工首日,成交的數據並沒有像玫瑰那麼美麗,但也是關閉前10天交易量的3倍。「恢復拍賣交易,更多的是想讓花卉產業鏈看到希望和信心,儘可能減少損失,共渡難關。」對於花卉產業今後的行情,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總經理高榮梅信心十足。
工作人員在待拍區整理即將進入交易的鮮切花。(人民網 李發興 攝)
花卉產業遭重創
為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帶來的傳染風險,1月26日,鬥南花卉交易市場關停除鮮切花電子拍賣交易之外的交易、旅遊服務和餐飲服務等,並於2月6日20時起關停了鮮切花電子拍賣交易,停止市場內的一切經營活動。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鮮切花交易量佔全國的70%,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易量、交易額、出口額連續十多年居全國首位,已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但受疫情影響,多個地區冷鏈運輸停運、航班壓縮,春節後,許多終端城市的批發市場、花店還未開業,導致鮮切花銷量大幅下滑。」高榮梅說。
從往年的數據來看,春節前後正是花卉市場需求的高峰期。「一般來說,一季度的鮮切花價格是全年最好的,收益會佔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榮梅介紹,對於花卉產業來說,一季度的收益至關重要。
高榮梅預估,一季度鬥南花卉市場的鮮切花交易量會比去年減少1.2億枝左右,全省會減少20億枝,損失在25億元以上,加上農資、物流等成本,鮮切花產業的損失在40-50億元之間,如果再加上盆花的損失,可能會達到100億元。
購買商在交易大廳競拍鮮切花。(人民網 李發興 攝)
疫情防控不鬆勁
根據云南省委省政府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印發《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風險隱患排查徹底,安全培訓到位的企業可於2月10日復工。
10日下午兩點半,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門口,工作人員正在引導前來交易的客商填表登記、測量體溫。所有人進入交易場所必須佩戴口罩,對來自或途經、接觸過疫情重點地區人員,要求必須到指定酒店隔離14天,其它外省籍人員須按照相關要求自行隔離,在確認健康後方可進入交易場所進行交易。
高榮梅介紹,為控制拍賣大廳的人員密度,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將平常可容納600人的大廳分隔為四個坐席區,目前只允許150人進場拍賣,座位之間須要保持一定距離。交易中心每天都會安排工作人員對拍賣大廳、待拍場地、各類設備進行全面消毒。同時採取線上線下多渠道並行的方式進行交易,線下拍賣交易、線上定價交易、訂單交易三個交易渠道同時開通,最大限度保證鮮切花銷售。
購買商在交易大廳競拍鮮切花。(人民網 李發興 攝)
未來依然可期
復工首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交易時間持續到22:30。鮮切花總供貨量351.9萬枝,與去年同期的600.9萬枝相比,減少249萬枝,下降41.44%;成交均價0.52元/枝,較去年的1.79元/枝下降1.27元/枝,跌幅70.95%,為2018年來三年最低。總體成交率60.31%,與去年同期的88.98%相比,下降了28.67個百分點。
受疫情影響,花卉產業損失較重。「恢復拍賣交易,更多的是想讓花卉產業鏈看到希望和信心,儘可能減少損失。」高榮梅介紹,前端的供貨商受損是最嚴重的,復工開市後希望他們儘快恢復生產,保證未來的持續供應。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向1月27日到2月5日參與交易的供貨商,每一把鮮切花補貼2.5元,用於分擔包裝費和物流運輸費,並免除物流商、購買商等商家19天的租金。
「難關總會過去的。」對於花卉產業未來的發展,高榮梅信心十足。「疫情對上半年的交易會有較大的影響,但從花卉產業的發展來看,花卉消費每年都處於增長態勢,待疫情解除後,下半年隨著終端城市的需求增大,大的行情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高榮梅說,雖然拍賣交易已恢復,但受物流的影響,鮮切花目前要配送到終端城市還有很多困難,再加之終端需求量有限,購買力可能只有去年同期的30%-50%。而從首日的交易情況來看,成交率和均價最高的是A級玫瑰,C級玫瑰最低。因此,高榮梅建議,鮮切花前端供應商要理智供貨,以高等級A、B級貨品供應為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