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互助友愛的中華傳統,加強慈善事業建設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作者: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

慈善事業承載著社會各界的愛心善意,傳遞著樂善好施的中華傳統和互助友愛的核心價值。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研究部署近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重點工作的會議,有一個令人關注的行動細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六位常委均為支持防疫工作捐款。在舉國同抗疫情、全民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通過多種方式,對慈善如此重視和關切,表明了慈善的特殊意義。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戰役中,社會各界踴躍捐獻款物,短期內即募集到逾200億元的款物,許多人士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集中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優勢和公眾的強烈公益責任感。

然而,疫情期間慈善領域發生的失範現象與不當作為,也卻暴露出了我國慈善事業的不成熟,主要表現在於:一是對慈善事業重視不夠。地方普遍並未將其視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進而不能依法依規行事,而是簡單地將其納入傳統行政框架體系進行處理。二是缺乏有效的慈善應急機制。既未建立慈善需求的共享信息平臺,亦未有慈善領域的協商協調協同機制,而是依靠公權力臨時指定湖北、武漢的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集中接收捐贈,這種做法既未尊重民間慈善的客觀規律,亦未考慮公眾的感受。三是慈善組織缺乏足夠的公信力與應急能力,同時又缺乏有效監管。慈善事業發展的根本在慈善組織具有公信力,公信力的確立則是需要經過長期檢驗才能得到認可的,而當地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顯然還缺乏足夠的公信力,在井噴式的社會款物捐獻面前更缺乏高效應急處置能力,很難做到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落到實處,從而導致慈善資源不能及時發揮效能,讓公眾愛心受到減損。

反思抗擊疫情前期慈善領域差強人意的表現,至少可以獲得如下啟示。

第一,應當提高全社會對慈善事業的認識高度。慈善代表的是社會各界的愛心善意,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是永遠值得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而慈善事業顯示出來的強大資源動員能力亦表明其是應對重大災難和改善社會治理的不容輕視的重要力量。因此,應當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政府對慈善的認識高度,並將其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真正尊重慈善的客觀規律,在新時代依法依規發展好慈善事業。

第二,必須建立應對突發重大災難的慈善應急機制,包括政府與慈善的合作機制、慈善組織之間的有效協作機制,以及信息共享機制、資源調度機制等,這是避免疫情期間舉止失措的根本條件。

第三,必須著力培育和不斷提升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的能力。其能力首先是公信力,這是慈善組織與慈善活動的立身之本,必須嚴格規制慈善信息公開,維護募捐與捐助有序運行,同時強化組織內部治理與行業自律機制,通過競爭而非公權力指定而形成具備相應能力的樞紐型慈善組織、慈善行業組織十分必要,這是引領整個慈善事業良性發展與有序運行的重要條件。

第四,必須健全慈善監督機制。民政部門是《慈善法》明確的執法主體,應當切實擔負起提供有效服務和實施有效監督的職責與使命,在遭遇重大突發災難事件時,能夠成為讓公眾放心的保證。

第五,必須儘快調整、優化慈善事業的結構。慈善事業不能只有款物捐獻,而要實現款物捐獻與志願服務並重,物質援助與提供相關服務並重,伴隨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強,款物捐獻將逐漸讓位於各種社會服務的提供,此次疫情防控及疫情過後就特別需要基於人文關懷的心理諮詢輔導、康復服務及社會融合工作,這些服務的供給顯然不是政府部門的優勢,應當成為慈善組織的重要任務。

第六,高度重視社區互助機制。在防控疫情期間湧現出來的一些社區自動組成互助組並實施集體採購、互助服務、集體防控,不僅增進了社會成員間的合作,而且解決了不少實際難題,如果這類做法得到推廣,則整個慈善事業的發展就有了最基層的基礎,它與社會化的慈善事業殊途同歸,更符合鄰裡之間互助友愛的中華傳統,值得認真總結與推廣。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導論 中國慈善事業的偉大復興
    慈善事業的發達程度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互助互濟、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慈善理念和慈善實踐源遠流長。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間,在全能主義國家的理念之下,個人被視為完全負面意義的「私」,只有完全拋棄個人——「大公無私」才具有正面意義。
  • 發揚佛教慈悲濟世精神 積極融入慈善公益事業
    佛教在線廣州訊 2010年9月8日,中國佛教協會慈善公益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隆重舉行,標誌著中國佛教協會的公益慈善事業將翻開歷史上新的一頁。會議提出,慈善公益委員會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引導廣大佛教徒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參與各項慈善公益事業,佛教慈善公益工作將更加專門化,亦將更加高效、規範、有序,利益更多社會民眾。
  • 灞橋區城管局「敬老孝親、互助友愛」重陽節系列活動
    敬老孝親、互助友愛「重陽愛老更敬老,秋風溫暖又綿甜」,孝老愛親,學會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我們城管人的文明道德素質,爭做出彩城管人,灞橋區城管局執法大隊
  • 西安:灞橋區城管局「敬老孝親、互助友愛」重陽節系列活動
    敬老孝親、互助友愛「重陽愛老更敬老,秋風溫暖又綿甜」,孝老愛親,學會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我們城管人的文明道德素質,爭做出彩城管人,灞橋區城管局執法大隊、綠化隊、環衛站、保潔公司等部門開展了以「敬老孝親、互助友愛」為主題的重陽節活動。
  •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發表時間:2020-12-03來源:蕪湖文明網為迎接「12.5國際志願者日」, 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鏡湖區汀棠街道香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文化志願服務隊開展
  • 渭南師範學院舉行「慈善事業與志願服務報告會」暨青年志願者聯合...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促進志願服務工作開展,加強志願服務隊伍整合,提升志願服務水平,渭南師範學院於4月15日下午在陶然樓演藝廳舉行「慈善事業與志願服務」學術報告會暨渭南師範學院青年志願者聯合會成立大會。
  • 篤行致遠的榆林慈善事業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黨的建設,帶領廣大黨員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積極組織全體員工學習貫徹《慈善法》,進一步修訂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嚴格財務透明化管理及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各方監督。截至目前,榆林市縣兩級共有14家慈善協會,專職人員130餘人。全市註冊慈善志願者分會和服務隊1446個,註冊慈善志願者75023人,慈善志願服務隊伍蓬勃發展。
  • 2020浙江省慈善嘉年華暨寧波市「中華慈善日」正式啟動
    2020年9月5日是第五個「中華慈善日」。決戰脫貧攻堅,助力疫情防控,9月5日上午,2020浙江省慈善嘉年華暨寧波市「中華慈善日」活動舉行。卞吉安指出,多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政府推動、公眾參與、專業運作」為導向,聚焦培育慈善主體、強化慈善監管、創新慈善方式、營造慈善文化等重點,積極構建現代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格局,經過努力,我市的慈善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慈善事業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 「暖冬行動」慈善募捐在社區進行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困難群體救急解難,營造扶貧濟困的良好社會氛圍,滄浪新城吳門橋街道友聯三社區開展了「暖冬行動」慈善募捐活動。活動前,社區充分利用張貼捐款活動通知、微信公眾號、黨員微信群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向廣大黨員和群眾呼籲慈善募捐活動,弘揚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活動吸引了黨員、志願者以及熱心居民的積極參與,大家紛紛慷慨解囊。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敬業精神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涵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智慧提振我們的精神力量。
  •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新都區土城村開展優秀志願者表彰大會
    活動現場活動現場志願者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光大,志願者是推動志願服務的重要力量,為鼓勵土城村村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營造更加濃厚的志願服務氛圍,同時擴大志願者隊伍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 臺商區年度慈善公益事業突出貢獻人士芳名錄,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
    事業突出貢獻人士的決定 各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區直各部門,各人民團體,各相關企業: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根據《中共泉州市委臺商投資區工作委員會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關於命名表彰慈善事業突出貢獻人士的決定》(泉臺委〔2013
  • 慈善實踐與新時代道德建設
    原標題:慈善實踐與新時代道德建設   慈善行為所包含的愛心、同情、憐憫、移情等道德情感,為道德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重申慈善對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為新時代道德建設進行了可貴探索。
  • 北京歌路營慈善基金會考察團蒞臨蜂鏈互助項目總部
    5月17日,北京歌路營慈善基金會(簡稱「歌路營」)秘書長上官雲舒、盧青蒞臨蜂鏈(北京)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考察,根據公司項目「蜂鏈互助」商洽合作事宜,蜂鏈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周鵬率團隊主幹成員進行接待。蜂鏈互助項目的初心就是要幫助社會上更多的弱小群體,此次考察是為了雙方未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推廣蜂鏈互助項目及歌路營慈善基金會,以救助更多貧困留守兒童等事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洽談。考察團一行對蜂鏈互助項目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以實際行動扶貧濟困的正能量善舉表示讚許,並充分肯定了蜂鏈互助已有的工作成績,認為蜂鏈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頗具發展潛力。
  • 上海市政協民宗委赴蘇州市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學習調研
    本文圖片均由李賢聰 攝課題組先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門診部,聽取陳明宏副院長介紹慈濟醫療特色,以及「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理念;接著在項目處郭奕豔的導覽下,了解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立當初「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的歲月和慈善項目起源,以及因1991年華東水災,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走入大陸賑災,從此搭起兩岸心橋,播撒大愛種子的慈善足跡
  • 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暢談慈善事業
    近日,港籍商人陳麗華女士接受採訪表示,將更大規模投入公益慈善事業。  談及多年來投身慈善的感受,她表示投身城市建設,回饋社會是她和富華國際集團的共同使命。對於富華集團多年以來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陳麗華表示,「樂善好施」是中國傳統文化繼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至阜新市考察工作
    原標題: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至遼寧省阜新市考察工作   11月5日,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對外聯絡部主任楊申申、大眾慈善基金主任張倩玉一行抵達阜新,得到阜新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忠林,副市長馬如軍,市原人大副主任袁傳軍,市慈善總會會長敖秉義,市民政局局長包鳳林等領導的熱情接待。
  • 商丘市召開「中華慈善日」暨「99公益日」動員大會
    為貫徹落實《慈善法》,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積極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助推商丘慈善事業健康發展。9月4日下午,商丘市「中華慈善日」暨「99公益日」動員大會在翔宇大酒店6樓會議室正式舉行。
  • 「一盒煙錢能解大病之憂」丨德州陵城區創新推行職工醫療互助保障...
    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沈紅蕊 陵城報導「我們魯佳五金計劃在企業社會慈善基金的基礎上,健全完善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機制,採取公司慈善基金拿一塊,入會職工個人每月自願交一塊李玉發說,魯佳五金公司2013年初設立企業社會慈善資金,公司每年拿出利潤的1%作為企業慈善基金,由公司工會管理、使用,對企業大病和突發事件陷入困境的職工進行救助,八年來,公司累計籌集慈善資金50餘萬元,發放救助資金30餘萬元,共救助困難職工和貧困群體、大學生等50餘人次。
  • 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運作模式調查——鄧子美 王佳
    摘要: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年成立於1994年,是中國第一家政府民政部門批准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佛教慈善機構,是中華慈善總會的創始會員和特邀理事。自成立以來,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秉承 「勿忘世上苦人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濟世,造福人群」的理念,面向全國開展慈善活動,進行布施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