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演化「空天母艦」,為何最終無法成功

2020-12-21 鐵血觀世界

天空霸主「空天母艦」

航母在現代軍事中佔據重要作用,是目前技術最複雜,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之一,也成為國家實力的象徵。還有另一種更加強大的存在,在《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震撼出場的空天母艦,想必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設想,其實有很多先驅嘗試對製造空天母艦,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都沒有停止過探索。在上個世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它就是蘇聯「TB-3」重型轟炸機。

蘇聯空天母艦雛形

蘇聯軍隊1932年受命組建重型轟炸兵團,至1938年蘇聯擁有超400架「TB-3」飛機,成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重型轟炸機部隊。奇怪的是「TB-3」在戰爭中主要作為運輸機使用,很少參與轟炸行動,正是它龐大的體型,超大的負重能力。蘇聯空軍科學家弗拉基米爾靈機一動,TB-3能夠攜帶1000公斤的炸彈,那同樣可以掛載飛機吧。他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究出,在「TB-3」重型轟炸機的機翼上方停放兩架雙翼型「I-15」戰鬥機,機翼兩側下方則吊裝兩架單翼型「I-16」戰鬥機,機腹下方還可以掛一架「格格維奇」單翼戰鬥機。這就是最早的空天母艦雛形,蘇聯又稱之為槲寄生組合。

「TB-3」重型轟炸機的誕生經歷

最初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轟戰機的出現,使各國意識到轟戰機的重要性,各國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轟炸機的研究中。從木質飛機到全金屬材質,無論是火力還是動力系統都有飛躍式的發展,在這股潮流中「ANT-6」重型轟炸機(「TB-3」的原型機)圖紙被設計出來。

「ANT-6」的機身和機翼更大,全金屬的機身負荷太大,使圖波列夫放棄原本計劃,改用4臺「M-17」式V字形活塞發動機,又改進操縱臺和螺旋槳,還加裝武器裝備系統,才成功通過試飛。試飛之後蘇聯政府十分滿意,立馬投入生產。第一批10架ANT-6重型轟炸機,1932年5月1日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上首次亮相,就吸引眾多目光。蘇聯空軍正式把它名為TB-3轟炸機,是世界上第一款全金屬懸臂式單四發引擎轟炸機。

「TB-3」整體結構

已有數據記載,該款轟炸機,翼展 22.6米,機長 16.4米,機高 3.4米,機翼面積 56.7平方米。空重15391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6983千克。全金屬製造,波紋蒙皮取代木質材料,整體設計能夠使它在空中飛行的更穩。可以搭乘8名機組人員,包括2名駕駛員、4名機槍手、1名投彈手、1名工程師,後期也作為傘降兵運輸機。

動力系統

由於試飛問題,改用4臺「M-17F」式V字形活塞發動機,每臺「M-17F」式V字形活塞發動機額定功率為715。這款發動機使用時間最長。後來航空科技不斷進步,又改裝「AM-34」型發動機額定820馬力,馬力的提升後,速度提升至250千米每小時。負重能力優越,二戰時經常作為運輸機出現。

武器設計

該機負重能力好,早期除裝備十挺 7.62毫米機關槍外,機艙和機身外掛部分可以攜帶共4噸炸藥。後期改進後負重提升至6噸,甚至出現加掛五架戰鬥機現象。也是「TB-3」轟炸機此種戰鬥形式的出現,被視為第一代「空天母艦」雛形的原因,綜合戰鬥力不容小覷。

參戰經歷及落幕

「TB-3」轟炸機首次參戰是1938年日蘇在哈欣湖爆發軍事衝突,60架「TB-3」參戰,主要作為運輸機使用。1940年6月蘇軍攻打摩爾達維亞時,曾使用 4個TB-3飛行團、對比薩拉比亞地區空降3個傘兵旅,切斷羅馬尼亞軍隊的退路。

二戰在德軍攻打蘇聯之前,共儲備516架TB-3,戰爭爆發後蘇軍動用一切手段來,阻止德軍裝甲部隊突進。笨重的身體,速度慢成為致命弱點,「TB-3」目標大被德國空軍戰鬥機像釘在牆上打一樣。又做起老本行向前線緊急輸送人員和裝備,支援小規模的空降行動。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戰時期,發揮很大作用,給城內居民和遊擊隊,投遞大量的食物和武器裝備。也是此次戰役讓「TB-3」轟炸機的缺點暴漏出來,作為戰鬥機性它明顯落後。1942維亞濟馬空降戰役後,這個初代空天母艦由於慢吞吞的性格,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空天母艦計劃

不僅蘇聯一戰後的美國也有建造空天母艦計劃,兩者方向完全不同,美國的設想是超大負重的飛艇。在齊柏林飛艇技術的支持下美國海軍開始建造阿克倫級飛艇,針對飛艇薄弱的防護能力。為此專門設計出「F9C」麻雀鷹戰機,不僅可以停在飛艇內部,還可以掛在飛艇外部的鉤子上。投入使用後兩年內先後因極端天氣墜落報廢,這兩次事故暴露出飛艇面對自然災害天氣的無能為力,龐大的製造費用,是美軍放棄飛艇計劃。二戰結束後,蘇聯還沒有停止建造空天母艦的想法,為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和美國開始一系列的競爭,包括空天母艦項目。

據悉蘇聯在這個項目上共計投入600億美元,放到現在折合人民幣4000億左右,「米格-105」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研製出來的。搭載「科列索夫」RD-36-35K渦輪噴氣發動機,不能自主起飛,起飛只能依靠蘇聯製造的火箭或者大型轟炸機。機翼還能進行60度摺疊,進入亞音速飛行後會變成平直狀態,大幅度提升飛行速度。這款空天戰機出現後蘇聯設計師並沒有滿足,他們的目標一直是建造一艘可以漂浮在空中的鋼鐵巨獸,沒有哪個國家能製造出可以支撐這個龐然大物的發動機,何況當時的蘇聯,這種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

目前為止,我們只能在科幻電影裡一睹空天母艦風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航空航天產業逐步成熟,我們已經具備將空間站送入太空的能力,相信在未來,會有人能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

相關焦點

  • 真的有「空天母艦」?美國曾打造超級飛艇,或實現全球威懾
    說起「空天母艦」,或許很多人都沒聽過,但與之名字相近的航空母艦正是當下大熱的武器裝備,在過去的幾年中,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在努力研製航母,就連美國都不例外,現階段,美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數量最多、功能最先進的航母,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收手的打算,現如今,美國的第12艘航母「甘迺迪」號已經下水大半年了
  • 美國高調宣布「神秘」計劃,空天母艦15年後或現世
    此舉已經是在劍指未來空天,美國高調宣布了自己將要研發可以在空中飛行的航母,聲稱自己要開始新一輪的軍事計劃,就是研發空天母艦,而且美國還透露,自己的空天母艦15年後或現世。 建造空天母艦,美國是真敢想 其實在世界人們的認知裡,航空母艦就已經是一個很浩大的建造工程了,航空母艦的作戰實力堪稱海上霸主,上個世紀的中途島海戰美國就是依靠航空母艦重創日本軍隊,最終強勢扭轉了戰爭局勢
  • 空天母艦有沒有可能成為現實?航母在誕生之前,也曾飽受質疑
    空天母艦有沒有可能成為現實?其實航母在誕生之前,也曾飽受質疑,所以空天航母的存在可能性就像航母誕生之前那樣,總有反對的聲音。 據報導,美國媒體目前對外宣布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中的一個項目,並稱這是為了空天母艦,那麼所謂的空天母艦到底是什麼呢?
  • 空天母艦將橫空出世?美軍戰力或迎來巔峰,新一輪軍事競賽開啟
    空天母艦到底是什麼? 據了解,空天母艦就是一種可以在空中活動的大型飛行器,其作用與航空母艦類似,它就相當於是可移動的空中作戰基地。美媒此前曝出的這一美國國防高級研究所的項目,其空天航母的前期發射需要依託火箭的力量,之後可根據作戰需要拼裝成完整的空中作戰基地。而這種空天母艦作戰裝備,大家也經常會在美國科幻影視劇中可以看到。
  • 美國研製「空天母艦」受挫,連續9次回收無人機失敗,但不可小覷
    在科幻電影中,既能搭載戰鬥機又能裝備各類天基武器的"空天母艦"無疑是最吸引觀眾眼球的亮點之一,一直以來人類也為實現空天母艦做出了不少努力。雖然電影中的空天母艦暫時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但以運輸機為平臺,小型無人機作為載機的簡易版"空天母艦"倒是切實可行的想法,儘管被稱作"簡易版",但其研發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卻一點不簡單。
  • 美軍「空天母艦」計劃遭滑鐵盧,到底要不要繼續?
    美國漫威系列電影中,「空天母艦」出現的機率很高,基本上是「神盾局」中非常常用的一款裝備。而顧名思義,所謂的空天母艦,其實就是將航空母艦搬上了空中,賦予了航空母艦飛翔的能力。
  • 美國曝光「空天母艦」計劃,可空射回收無人機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擁有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海上航母還不夠,美國竟打算將這種重器搬到天上,打造「空天母艦」。 提起空天母艦,不少人認為它是科幻電影中的產物,不過現在,美國正在試圖將這種虛構的東西變成現實。
  • 美國空天母艦計劃曝光,全球都得小心
    美國空天母艦計劃曝光據悉,美媒曝光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一個項目,並報導稱這一項目是為了空天母艦。究竟空天母艦是什麼?嚴格來說,空天母艦指的是能夠在空中活動的大型飛行器,與航母一樣,也能夠搭載艦載機與各類型武器,可以說是飛行的空中基地。
  • 比翼而飛,美國為轟炸機提供護航的翼尖拖拽(空中母艦)試驗
    二戰中,美國憑藉航空技術的領先(至少在轟炸機方面是領先的)和強大的工業能力玩轉戰略轟炸,把對手的戰爭潛力和基礎摧毀。當美軍的重型轟炸機出現在頭頂,勝敗就已經註定。冷戰時,對手變了,要是打開地圖看看,會嚇一跳!那樣的國土幅員和縱深,無論從哪個方向到達目標的航程都那麼遙遠漫長。
  • 這些軍艦全部比航母威力強大,其中最快的時速達到3萬公裡
    冰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要求冰航母能抗擊30米高的海浪撞擊;航母上的冰跑道應適合重型轟炸機起飛;航母在受到魚雷攻擊後只須用冰水填上即可完成損管作業;整艘軍艦要有製冷系統保護冰層不融化等。
  • 日本轟炸機百年發展史,日本開發出唯一以潛艇作為母艦的轟炸機!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大系列——日本百年轟炸機盤點!百年來日本轟炸機款式眾多,觀史君將分多期盤點,關注我的百家號,持續獲取更多內容!圖為川崎九九式雙擎輕型轟炸機,空重4.5噸,最大起飛重量6.7噸,搭載兩臺1130馬力發動機,時速505公裡,配3挺7.7毫米口徑機槍。
  • 老驥伏櫪,依然可怕:俄羅斯圖-22M3重型轟炸機在黑海上空值勤
    早在蘇聯時期,俄遠程航空兵都會定期在北冰洋、北大西洋、波羅的海、黑海以及太平洋等海域的公共海空進行巡邏飛行。圖-22M3型轟炸機經常被國內媒體稱之為"戰略轟炸機",但是事實上圖-22M系列轟炸機最初是作為"航母殺手"而出現的。
  • 人類在現實中曾多次嘗試過《皇牌空戰7》裡的「飛行母艦」
    1916年5月,英軍一架水上飛機在空中成功放飛了一架布裡斯託偵察機,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成功的寄生機放飛案例。 就在美國還在以飛艇為平臺折騰飛行母艦的時候,大洋彼岸的蘇聯已經開始研發以轟炸機為平臺的子母機了。1931年,蘇聯空軍科學研究院提出「鏈環」計劃,具體內容是以圖波列夫TB-1或TB-3轟炸機為平臺搭載護航戰鬥機,提高轟炸機的生存能力。 這一研發計劃進展十分順利。據記載,設計人員為「鏈環」計劃設計了9套方案,並為多數方案製造出了相應的驗證機。
  • 搭載15架戰機瞄準全球,「空天母艦」有多遠?中美已走出第一步
    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可以釋放飛行器的「空天母艦」,其實很多航空航天愛好者也提出過類似的設想,但限於人類的技術水平,這種科幻武器目前只停留在紙上。雖然「空天母艦」存在一系列技術難點,但這並不能阻礙人們探索的熱情。
  • 連續九次失敗,美軍「空天母艦」項目遭重大挫折,還要來第十次?
    後來美軍多次進行試驗,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新的一次就是在今年12月,美軍一口氣進行了九次對接實驗,結果全部以失敗告終。但是美軍方面依然認為,這個項目有成功的可行性。 所謂空天航母的概念,在電影中神盾局就有類似的裝備。不過跟那種科幻的形狀比起來,現在人們對這方面的研究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
  • 比翼而飛,美國為轟炸機提供護航的翼尖拖拽(空中母艦)試驗
    二戰中,美國憑藉航空技術的領先(至少在轟炸機方面是領先的)和強大的工業能力玩轉戰略轟炸,把對手的戰爭潛力和基礎摧毀。當美軍的重型轟炸機出現在頭頂,勝敗就已經註定。冷戰時,對手變了,要是打開地圖看看,會嚇一跳!那樣的國土幅員和縱深,無論從哪個方向到達目標的航程都那麼遙遠漫長。
  • 二戰歐洲戰場的明星,波音研製的重型轟炸機——B-17「飛行堡壘」
    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作為剛剛成立的新政權,為了向世界各國展示其強大的軍工實力,就建造出來了世界上第一款四引擎下單翼TB-3重型轟炸機,該機的出現給外界各國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 蘇聯首款噴氣式發動機:伊爾-28轟炸機,依柳辛設計局成名作
    研製背景蘇聯在研發伊爾-28轟炸機之前,已經掌握德國噴氣飛機製造原理和技術,並且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獲得德國軍事技術也是相當豐厚,再加上蘇聯對美英兩國重型噴氣機收集工作早已經開始。雖然,蘇聯掌握相當多信息,可是礙於沒有建造和設計經驗,障礙依然是擺在蘇聯面前最現實的困境。
  • 永不疲倦的燕子,冷戰時期蘇聯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圖-119轟炸機
    因為沒有制空權地面戰場就無法取得勝利。而轟炸機作為空中當中一支進攻型力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展至今,這種機型依舊深受大國的青睞,現在的轟炸機已經成為了戰略轟炸機,具備航程遠、載彈量大等特點,能攜帶核武器深入敵方腹地進行核打擊。目前戰略轟炸機已經是「三位核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當中關鍵的一環。
  • 審視納粹之鷹,蘇聯人眼中的德國轟炸機
    西班牙內戰後期德國投入的新型轟炸機性能似已超過蘇聯對應飛機,但由於戰局不利蘇聯人已無法在戰場上獲得更新的樣品。這個時期蘇聯航空工業進步主要依靠美國和法國的技術與設備支援,並不依賴德國技術途徑。1939年航空工業代表團訪德之行使蘇聯人得以進一步接觸德國航空發展的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