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散木書齋匾額—三長兩短之齋」特展26日在省博展出

2020-12-19 哈爾濱新聞網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4月26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四期「鄧散木書齋匾額——三長兩短之齋」特展正式在省博物館展出。

鄧散木(1898-1963),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詩人。1898年10月生於上海,晚年移居北京,1963年10月病逝。原名菊初,學名士傑,字鈍鐵、散木,別號有糞翁、一足等。齋館名有豹皮室、三長兩短齋、廁簡樓等。

鄧散木先生30年代便以篆刻而揚名海上,曾與齊白石在藝壇上有「北齊南鄧」之稱。他的書法雄渾拙樸,在書壇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譽。他精研了篆、隸、正、草各種書體,筆力精道頗具深功。晚年所做草篆、草隸獨闢蹊徑,風格高古。

鄧散木先生於四十歲左右在其書齋上懸起匾額「三長兩短之齋」。鄧散木先生借用「三長兩短」一詞來形容自己的藝術。篆刻、作詩、書法是「三長」,繪畫、填詞是「兩短」。其實鄧散木自謙的兩短是相較於其所長而言。他用「三長兩短」來概括自己的藝術成就,正是其不拘於世俗,率真、豪放、不羈性格的真實反映。

相關焦點

  • 臺灣播音員開特展 省思「二二八事件」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臺灣「中央社」攝)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盼世人省思「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
  • 臺灣播音員開特展省思「二二八事件」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臺灣「中央社」攝)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盼世人省思「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
  • 書房齋號大有名堂
    也有種說法,「堂」有學堂之意,書齋名裡頭帶著「堂」的,有不少是在裡面教學生的。「三長兩短齋」、中國書協會員費廣德的「春華齋」;有用名詞的,如賴少其的「為木石齋」;有用動詞的等 齋號作為文人心靈獨白的窗口,其內容極富哲理和個性,樸實無華,豐富多彩,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獨具特色的奇葩。一個儒雅動情的齋號,可激勵齋主念念不忘,終身為之奮鬥,也可讓旁觀者為之感慨萬千。
  • 曾為毛主席治印:記篆書大家鄧散木
    經過歷代演變,篆書成為今天看來最具有古老氣息和金石味的一種字體,由此歷代都產生了不少篆書大家,鄧散木就是其中富有個性的一位。   鄧散木(1898年至1963年),原名菊初,後名鐵,學名士傑,字純鐵,人多仿效以鐵為名,與吳昌碩(苦鐵)、王冰鐵、錢瘦鐵號稱「江南四鐵」。   鄧散木的書法十分全面,真、行、草、隸、篆無所不涉、無所不精。
  • 一周觀展指南 | 白露時節,京都美術、臨古特展等今展出
    在上海,有「器道:京都工藝美術展」、「浮世繪名作展」、「傅益瑤成扇紫砂特展」、「亂了 亂了:大衛·史瑞格裡展」等。在蘇州, 蘇博帶來「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吳作人藝術館推出「此身猶未出蘇州——吳作人與蘇州研究展(第一回)」。在倫敦,英國國家肖像館也將以一場重要攝影展二度「詮釋女性」。此外,北京、杭州、東京、京都、巴黎、華盛頓也有不少展覽於今日開幕。
  • 無極齋分享: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佳展回顧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遊》,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
  • 近代著名書法家鄧散木,11幅精品書作欣賞,筆法老辣雋秀,好書法
    鄧散木是少有的書法大家和書法理論大家,其書法造詣當今書法能與之匹敵的屈指可數。為了把優質的書法展現給書友,我們將鄧散木的傑出書作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整理,現在將鄧先生的書法展現給大家。在欣賞書法作品之前,我們簡單的簡述書法的氣韻。
  • 「萌寵精靈——玉「鼠」臨風」特展10日在省博展出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青少年寒假文化生活,喜迎2020年鼠年的到來,滿足廣大群眾文化需求,1月10日,「萌寵精靈——玉『鼠』臨風」特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回眸鄧散木藝術人生的最後8年
    本文試以「『霸氣堂堂在』之成因」「『一足抵十夫』之貢獻」和「研究鄧散木之現實意義」為視角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以重溫這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之風貌。一 「霸氣堂堂在」之成因鄧散木(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名鐵,字鈍鐵,三十歲後改為「糞翁」,抗戰勝利後改為「散木」。其號一足、夔(因病截去一足而得號)。
  • "幾米角落特展"開幕 現場展出多樣創意設計
    幾米的角落特展昨天開幕,現場展出多樣創意設計。圖/《聯合報》華夏經緯網12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即日起舉辦「幾米世界的角落」特展,以幾米繪本「躲進世界的角落」跟「走向春天的下午」為藍本,集結臺灣地區與瑞典20多位設計師,打造處處驚喜的魔幻世界。
  • 「花現臺北」花卉特展登場 數百蘭花競相爭豔
    中國園林網3月26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長郝龍斌25日參觀「花現臺北」展場,他對於主辦單位、金傳媒集團運用各式高質量蘭花布置的精緻場景設計、中西兼具的設計主題及創新能力,感到相當驚豔。
  • 不可遺忘的民國書法家鄧散木,楷書《正氣歌》筆精墨妙,貢獻卓著
    書者介紹:鄧散木(1898-1963),現代書法家、篆刻家。1898年出生於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別號蘆中人、無恙、糞翁。一足等。1960年因動脈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齋館名有廁簡樓,三長兩短齋(三長者:篆刻、作詩、書法兩短者:繪畫、填詞,這是散木先生對自己藝術的評價)。
  • 書齋· 莫忘曾經是書生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古人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非人人不受外界叨擾,聖賢之說也怕亂耳,久而久之,書齋便從居宅中分離出來,成了能安放聖賢書之處。有了清靜的環境,獨立思考的空間,書齋除基本的功能之外,在文人的審美裡也越來越風雅。
  • 「海底森林——探尋奇妙之旅」特展在浙自博杭州館開幕
    「海底森林——探尋奇妙之旅」特展在浙自博杭州館開幕發布時間:2020-09-25 17:44:45 Fri  來源:杭州網9月25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院主辦的「海底森林——探尋奇妙之旅」在杭州館開幕。「海底森林——探尋奇妙之旅」特展以珊瑚和珊瑚礁為主線,共分四個單元。
  •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關於把書齋名取為微妙齋,是源於《易經》有言,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德經》有微妙通玄之句,故將書齋取為微妙。因學詩詞向取《道德經》、《易經》之,道之陰陽與詩詞之平仄同,諸意皆有相通互融,在詩詞之初學階段受益匪淺,幾十年來書齋之名未改,皆為紀念之。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南京博物院從2013年起相繼推出了「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南博收藏有龐萊臣虛齋舊藏曆代繪畫名家作品一百餘件套。在2010年,浙江湖州博物館曾向南博商借了八十餘件藏畫,舉辦「巨象文暉:南京博物院藏『虛齋名畫』特展」,展期26天。湖州是龐萊臣的家鄉,這個展覽更類似一個中型規模的「回鄉展」,展品基本依託南博一家單位,數量適中。
  •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省博開幕 展出文物超300件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展出的300多件文物引起市民極大興趣。海口日報記者蘇弼坤 攝12月22日上午,「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和「南海水下考古」三個篇章,共展出文物300多件,通過線下展覽和線上直播的方式,全方位為觀眾呈現海南考古70年曆程。「海南歷年考古工作」篇章全面呈現了海南建省前、建省後兩個階段的海南考古工作。
  • 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
    藏於僻靜的牆垣巷角,又離古城中心一步之遙,鬧中取靜,別有意趣。七畝小園,古楓婆娑,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而書齋之最,首推南院的墨香閣,墨香閣建造在假山上,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山中書齋。圖源丨南影世界那為什麼要造這麼多書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