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限購?看看臺灣的環保自然葬

2021-02-13 人民日報政文

目前,臺灣民眾已普遍接受骨灰入塔的觀念。臺灣各地墓園以及一些寺廟均建有靈骨塔,也有私人購地修建家族靈骨塔。

4年前,王女士的母親去世,她精心挑選後,將母親骨灰安置在臺北市護國禪寺的靈骨塔中。她欣慰地表示,此地交通方便,便於祭奠,花費9萬多元,價格也可以接受,「這樣的塔位現在已經很難找了。」也有人理性地認識到,入塔也並非長久之計。張國雄就表示,「你的子孫記得你,但三代之後、50年後可能就沒人記得了,100年後要留給誰?」

2002年臺灣主管部門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包括樹葬、花葬、海葬等方式。除了做觀念上的宣導,政府補助殯葬設施建設,鼓勵興建環保園區。目前,全臺灣已設立29處樹葬園區、2處植存園區。樹葬、花葬園區環境都非常優美。臺北富德公墓的詠愛園樹葬區,松柏青翠,綠草如茵;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區,種植了櫻花、流蘇、羅漢松等喬木,以及杜鵑、茶花、桂花等灌木,如同一座大花園。樹葬、花葬須選址墓園,植存園區就設於普通林園。

然而,將骨灰撒入海裡或土中,不立碑、不留名,民眾心理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臺灣的經驗是名人示範,帶動風潮。「內政部」2001年在一場殯葬改革研討會上,首次舉辦淨化殯葬儀俗意願書籤署活動,希望通過社會精英帶頭,超越死亡禁忌,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要的殯葬方式。

2004年,著名導演李安父親李升病逝。告別式後,李安按照父親的遺願出海舉行了海葬。李安告訴大家,父親生前交代要將骨灰撒至海中,以完成其遙望大陸故鄉,守護臺南之心願。他說:「海好美,水好清,這一切都很美。父親走得很乾淨,我也不掉淚了。」2005年,臺灣舞蹈家羅曼菲辭世,她生前也公開表示要以最簡單、潔淨的方式完成身後事。最後她的遺體火化後,撒在她父親墓旁的松樹下。

2007年前後臺灣各地修建了多處環保自然葬區。法鼓山2007年把一塊400多坪的山坡地,捐給臺北縣(現為新北市)政府,設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用於骨灰植存——樹葬設在墓園,植存則撒入林園中。張國雄介紹,第一位植存在生命園區的就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師傅東初老人。

2009年2月,聖嚴法師圓寂。他留下遺囑:「不發訃聞、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按照他的遺願,骨灰也植存於金山園區。當時,各行各業3萬信眾上山觀禮,很多是從中南部包車而來。各大媒體廣為報導,「那一次,讓植存觀念傳播很廣,也獲得更多認可。」張國雄介紹,「植存簡潔、清潔、節約,不僅得到法鼓山弟子、新北市民的認同,更有外籍人士、基督教徒甚至伊斯蘭教徒選擇在這片草地植存。」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一度緊俏到需提前半年登記,新北市為此增建了另一處植存園區。

 

我的葬禮我做主,讓生命回歸自然大地

相關焦點

  • 北京:逝者不再保留骨灰 不存骨灰的自然葬如何走遠
    逝者不再保留骨灰、祭掃通過掃碼實現……今年清明節,本市因骨灰免費自然葬的推行而迎來新變化。   在已建成自然葬區的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本市戶籍亡故居民可免費安葬,墓園免費提供可降解骨灰容器、骨灰告別儀式和骨灰安葬儀式。同時,還會為每位選擇自然葬的逝者創建一個二維碼,家屬可通過觸控螢幕及掃碼方式祭拜親人。   面對這樣的新型葬式,公眾接受度如何?
  • 明年北京有墓地的區均建生態墓園 生態安葬率或超50%
    近700名逝者家屬在北京市長青生命紀念園追思紀念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逝者。近年來,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政府的推廣宣傳,越來越多人將目光轉向節地生態安葬。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33家經營性墓地均有開設生態葬區或提供生態葬服務。據統計,2017年北京節地生態安葬率已達44%,2020年有望突破50%。
  • 高價墓地遇冷 京畿廊坊推綠色環保生態葬
    高價墓地遇冷 京畿廊坊推綠色環保生態葬 記者從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墓園了解到,高檔墓地的銷售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選擇中低檔墓地的購買者居多,另外廊坊市正力推花葬、樹葬等綠色環保生態殯葬方式。  中低檔墓相對受歡迎  近日,在廊坊市萬桐園墓園,墓園負責人李興穎告訴記者,墓地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 清明迎來市民購墓高峰 墓地資源緊張,呼喚更多選擇生態葬
    每到清明期間,都是市民購買墓地的高峰期。近年來,因墓園用地越來越緊張,導致墓地價格上漲,讓不少老人急著購墓。殯葬部門呼籲,購買墓地要符合條件,因墓地資源有限,市民不妨選擇節地生態葬。「最近,很多市民在祭掃的同時,往往也會購買墓地。由於墓地越來越少,價格相對上漲,今年清明期間,購墓人明顯增多。」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躍告訴記者。
  • 臺灣墓地用400萬個塑料瓶改變了關於死亡的印象.
    你所知道的臺灣 不知道的臺灣400萬個塑料瓶的臺灣墓地以大地為畫布,七彩的寶特瓶(就是飲料瓶啦)化成梵谷筆下的顏料,在暖暖的草坪點上滿地星光。這個前所未有的藝術計劃由臺灣彰化師範大學教授、知名地景藝術家王振瑋所領軍,使用了四百萬隻的寶特瓶,在3.5萬平方米的草地上拼湊出了梵谷的名作「星空」。這幅以環保概念出發的梵谷「星空草原」,白天在一片綠意中透出粉彩,到了晚上加入投射光影又展現絢麗的星空之美,兼具環保、藝術並能療愈人心。
  • 記者實地感受臺灣祭祖文化:音樂追思 環保殯葬
    在保留和遵循傳統祭掃儀式的同時,伴隨著樹葬、海葬、追思音樂會等多元環保的殯葬和祭奠方式的出現,臺灣民眾的祭拜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清明節前夕,「永恒生命——追思音樂會」在陽明山第一公墓舉行,來此祭奠親人的人們,紛紛駐足停留,在悠悠的樂聲中,懷念著親人的點點滴滴。  同樣的音樂會也在富德公墓詠愛園舉行。
  • 臺灣墓地用400萬個塑料瓶改變了關於死亡的印象.
    400萬個塑料瓶的臺灣墓地這個前所未有的藝術計劃由臺灣彰化師範大學教授、知名地景藝術家王振瑋所領軍,使用了四百萬隻的寶特瓶,在3.5萬平方米的草地上拼湊出了梵谷的名作「星空」。這幅以環保概念出發的梵谷「星空草原」,白天在一片綠意中透出粉彩,到了晚上加入投射光影又展現絢麗的星空之美,兼具環保、藝術並能療愈人心。▼
  • 法鼓山環境藝術設置徵選活動結果在臺灣雲來寺揭曉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0年5月21日下午,法鼓山環境藝術設置徵選活動在臺灣雲來寺進行決選,由王文心所創作的「自然.光」獲頭等獎。法鼓山舉辦此活動旨在彰顯法鼓山「環保自然葬」之環保、生命教育的精神,並提升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環境的人文、藝術氛圍。
  • 小鬼黃鴻升墓地曝光!下葬方式特別且無任何費用,全臺灣僅有9處
    據臺灣報導,黃鴻升的長眠地選在了臺灣陽明山臻善園,並且選擇進行花葬,讓他永眠於花海之中。:逝者經火化後,骨灰裝入環保紙袋埋入花田,不立墓碑、不記姓名,約半年後即「回歸自然」。足以說明,環保葬實在難以被多數人接受。
  • 玄古子:臺灣鄧麗君墓地是由清華大學設計!風水是科學還是迷信?
    有誰可以想到墓地也能成為旅遊景點,而且是享譽世界的旅遊景點。這就是我們寶島臺灣的真實事例。筠園,是一代歌后鄧麗君小姐的墓地,「臺灣新十二大景點」之一。玄古子曾帶領親傳弟子多次走入臺灣進行環境美學規劃調理,環境美學國際化的道路走的非常的穩健,2018年再次考察臺灣筠園時說,筠園的金寶山是臺灣最好的風水寶地之一,向口和分金非常完美,它位於臺灣新北市金山區的金寶山墓園,始建於1995年,佔地面積70坪,由大陸 清華大學前建築系主任奚樹祥設計,前臺灣省省長 宋楚瑜 題名,「筠園」取自鄧麗君原名鄧麗筠。
  • 玄古子:臺灣鄧麗君墓地是由清華大學設計!風水是科學還是迷信?
    有誰可以想到墓地也能成為旅遊景點,而且是享譽世界的旅遊景點。這就是我們寶島臺灣的真實事例。筠園,是一代歌后鄧麗君小姐的墓地,「臺灣新十二大景點」之一。玄古子曾帶領親傳弟子多次走入臺灣進行環境美學規劃調理,環境美學國際化的道路走的非常的穩健,2018年再次考察臺灣筠園時說,筠園的金寶山是臺灣最好的風水寶地之一,向口和分金非常完美,它位於臺灣新北市金山區的金寶山墓園,始建於1995年,佔地面積70坪,由大陸 清華大學前建築系主任奚樹祥設計,前臺灣省省長 宋楚瑜 題名,「筠園」取自鄧麗君原名鄧麗筠。
  • 小鬼黃鴻升墓地曝光!下葬方式特別且無任何費用,全臺灣僅有9處
    隨後,他的墓地和下葬方式被曝光。:逝者經火化後,骨灰裝入環保紙袋埋入花田,不立墓碑、不記姓名,約半年後即「回歸自然」。足以說明,環保葬實在難以被多數人接受。而為了推行這種方式,自2002年起,中國臺灣特別修法,允許預立遺囑或以意願書的形式,選擇環保自然葬,而家屬要尊重逝者的選擇
  • 探訪鄧麗君的墓地——臺灣鄧麗君紀念公園
    探訪鄧麗君的墓地——臺灣鄧麗君紀念公園 (1/7)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陽春三月的臺北市東北部遠郊
  • 限購之後又見限售,為何房價越限購越上漲?
    主要調控手段還是以限購為主,各地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限購的力度。比如長沙市規定,本市戶籍已經有一套房的家庭,需要在取得首套房產不動產權證後3年以上,才有資格買家庭的第二套房產。限售還是為了抑制房價上漲過快與以往以限購為主不同,這一輪各地的調控新舉措還增加了關鍵詞:限售。
  • 臺灣人愛把墓地稱為夜總會
    [摘要]臺灣人很妙,也不直接稱他們為孤魂野鬼,好像不太尊重,所以皆稱他們為「好兄弟」,同樣的避諱,墓地也不愛叫「墓地」,臺灣人愛稱之為「夜總會」。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本文摘自《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 香港奶粉限購令實施 內地客買奶粉「轉戰」臺灣
    記者上午從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香港限購奶粉政策出臺後,確實有不少赴臺遊客「捎帶著」購買奶粉。不過臺灣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臺灣奶粉供應充足,不會像香港那樣限購。遊客赴臺一次扛回八罐奶粉不久前,鳳凰衛視報導稱,有臺灣網民說看見有大陸旅遊團到藥房裡面掃奶粉,每人買了四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