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樂山大佛,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但你真的了解他嗎,今天就帶你們進一步了解一下你所不知道的樂山大佛。
為建大佛甘願捐獻一隻眼睛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大佛在凌雲廟的南側,大約在唐代開始興建共耗時90年,當時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當時正是佛教全盛時期,很多人都信封佛教,佛像開始建設後,收到了全國各地捐贈的大量物資,當地的官員,就賄賂海通和尚希望從中撈到好處,海通和尚嚴詞拒絕了,原話是「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大概意思就是,「我的眼珠你可以拿走,但絕不能拿走佛財」當地官員以為他只是說說罷了,繼續強行索賄,得知此事的海通和尚,毅然決然的,挖去自己的一隻眼睛,把它放在盤子裡遞給了該官員。
有關海通法師的唯一遺址,是一個陰冷的山洞,洞內空徒四壁,只有兩張鑿壁而成的床。後人為洞口刻上了海師洞三個大字。
在起波瀾
在海通法師去世後,樂山大佛的工程一度又陷入了停擺。在開元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39年,章仇兼瓊出任當時的劍南節度(相當於現在的成都軍區總司令,比他官職還能大一點吧,屬於軍政一把抓),他們家可謂是個當官世家,從父親到曾祖父,都在朝廷內擔任大官,得知樂山大佛停擺,章仇兼瓊個人出資20萬錢的俸祿才得意讓樂山大佛從新開工。當時大佛建到膝蓋位置時,從上倒下,膝蓋以下沒開鑿,大佛在次停擺,當時的章仇兼瓊調走當了戶部尚書(相當於是現在的財政部長),時任西川節度使的韋皋(gāo)專門捐獻出了自己的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樂山大佛才得以建造完成。
從上邊這兩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官們,對社會,和文化都是有很多貢獻的,我相信一個人如果願意用自己的錢,為這些與他們毫無關係的事情,做出的努力,一定是他們所承載的教育有關係。
如果有機會去成都遊玩的話,一定要記得去樂山大佛去看一看,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