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檢索:田明,男,49歲,中石化江蘇油田井下作業處高級技師,崗位發明曾獲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職工榮譽稱號。
剛剛被授予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被列為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推薦人選,這些天,田明再次成為江蘇油田的新聞人物。
從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長為油田首席技師、中石化技能大師,踏上國家科學技術最高殿堂,田明走過了一條充滿精彩和艱辛的崗位創新之路。
回望過去,敦實憨厚的田明說,「有追求才會有進步,有本領才會有舞臺,有奉獻才會有快樂!」
1985年7月,田明從油田技校鑽修班畢業參加工作,一開始就遇到了件尷尬事:因為操作失誤,沒能及時關閉測試閥,結果,測試工具下了井,卻沒有錄取到任何數據。
同事的寬慰並沒有真正疏解自己的內疚,田明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做個有技術的石油工人!
從那以後,工作以外的時間全被田明用在了學習上。地層測試工具多、圖紙多,測試資料的解釋要靠高等數學知識支撐,而田明連基本的符號都認不全。面對困難,田明制訂了學習計劃,白天跟著工程技術人員學,晚上參加補習班,一天只休息4個到5個小時。就這樣,1年多時間就學完了3年的功課,還撰寫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
有追求,就有進步。兩年後,田明當上了儀表班長,從門外漢變成了熟練工。
當時,測試用的時鐘和壓力計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出了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田明想,既然都是鐘錶,原理應該差不多。於是,他專門跑南京、揚州,購買了鐘錶維修書籍,仔細研讀;一有空,就蹲在鐘錶攤,「偷學」維修技術。隊上一位地質師有塊瑞士表,鐘錶店沒修好,田明便拿來搗鼓。大夏天,因為怕開風扇會吹走零部件,一個人待在悶熱的工房裡,光著膀子,搭條毛巾,反覆拆裝,前後花了一個月時間,終於修好了手錶。從此,田明成了遠近聞名的「修鐘匠」。1994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舉辦測試儀表培訓班,田明從52名學員中脫穎而出,被聘為200JC型計時器技術顧問,整個石油系統僅4人入圍。
隨著技能的提升,田明發現,崗位上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越來越多。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下,田明把不斷解決操作難題當作自己的創新方向。
2006年12月,因為作業地層出砂嚴重,鑽具被卡,打撈時,國產液壓震擊器出現了故障。田明通過加工壓力平衡孔等方法,使國產震擊器的震擊能力從井深4000米提升到6000米,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國家專利。工作近30年來,田明在國家級技術刊物發表論文28篇,完成革新成果9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近30項。
如今,田明帶領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繼續開展崗位創新。他先後與32人籤訂了師徒協議,為3000多名學員講授技術革新經驗,努力讓自己的創新夢想,融入實現「油田夢」、「中國夢」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