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2030年某一天,臺灣地區領導人發起一場「公投」。
訴求是重新劃定「中華民國疆域」。
在我們心中,「中國版圖」是一隻「公雞」,
而在海峽對岸,「中華民國疆域」在地圖上被定格為一片「秋海棠」。
臺灣發行的「中華民國」地圖
但現在,他們要「公投」決定,「中華民國疆域」將不再包括大陸地區,只包括臺澎金馬。
這意味著什麼?
你懂的。
為什麼要提這麼一個場景,請注意,這有可能不只是想像。
因為眼下臺灣島內正在爭論的,就是要不要把這事變成現實——將「領土變更複決」納入「公投法」。
聽著有點「拗口」是吧?
沒辦法,臺灣人講事情老是這麼拗口。
下面我們就來搞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還得從2003年陳水扁執政時說起。
陳水扁
當年11月,臺灣通過了一部「公民投票法」(簡稱「公投法」),簡言之,就是臺灣地區人民可以通過「公投」來決定一些重大事件。
「臺獨」勢力一直想借「公投」之名,將「統獨」、「制憲」、「給臺灣正名」等內容納入「公投法」之中,為進一步推動「臺獨」鋪路。
但2003年通過的這部 「公投法」,由於藍營以及島外反「獨」壓力等多種因素作用,排除了泛綠軍鼓吹的「統獨公投」及「制憲公投」條款,宣揚「臺獨」的綠營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綠營一直不死心,始終想尋找機會修訂這部「公投法」。
無奈過去國民黨在「立法院」佔多數,因此綠營的相關提案屢遭否決。
直到今年蔡英文上臺,民進黨在臺灣「立法院」中取得絕對優勢,綠營的「chance」來了。
民進黨勝選後不久,立刻提案,準備為曾被力阻的「公投法」鬆綁。
5月,民進黨主導的臺灣「立法會」審查「公投法」部分修正草案,初步達成共識,要把「領土變更案之複決」以及「兩岸政治協議」等也列入「全民公投」事項中。
而且,還下調了「公投」的門檻——現行規定是「投票人數需超過選舉人口一半、同意票也需過半」的雙1/2高門檻,委員會達成下修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有投票權的人總數25%以上」的「1/4制」共識。
但是,所有「動作」裡最敏感的就是「領土變更」。
什麼意思?
通俗地說,如果按照綠營的想法,臺灣人就可以通過「公投」來決定自己的「領土」範圍。
「中華民國憲法」中的「領土」在地圖上是一塊「秋海棠」,可說不定哪天,他們就可以通過「公投」來表決, 「中華民國」版圖的範圍到底是「秋海棠」還是臺澎金馬,如果是後者,那意味著從領土上宣告「臺獨」。
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場景。
可是,就在綠營已經快達到目的時,昨天,事情突然發生轉折——他們又不這麼幹了。
臺灣「中央社」截圖
據臺灣「中央社」15日報導,在經過了12個小時初審後,綠營主導的「立法院」通過的「公投法」草案中,最終決定將「領土變更複決案」回歸「憲法」,不列入「公投」。
這就奇怪了。當初嚷嚷著要「公投」「領土範圍」的是你,現在又踩了急剎車,綠營究竟在搞什麼?
難道是回心轉意向「一中」靠攏?
從外界分析來看,NO,NO,NO。
專家分析認為,民進黨之所以拿「憲法」做擋箭牌,將「領土複決案」回歸「憲法」,其實是不願直接表態,避談「統獨問題」。
連同屬綠營的「時代力量」黨團總召徐永明都認為:這是民進黨在兩岸議題前的「退縮」。
綠營這一「剎車」的更深層含義,也許正如臺灣《聯合晚報》所分析,雖然蔡英文此舉可能引發「獨派」反彈,但在近日美國、中國大陸與臺灣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更為了避免刺激中國大陸。
原來是怕「走太遠」,把大陸惹毛了。
資料提供:徐亦超、齊瀟涵
來源:環球網
往期精彩回顧
「四獨」齊聚臺灣喊「團結」,現場為何還有日本人?
硬氣!賽事獨缺中國國旗,鋼管舞國家隊退賽
為何拍《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讓西方照照鏡子
日本軍國主義,我們永不寬恕你們的罪行!
我們公祭南京30萬死難同胞,日媒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