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梁炳倫」2019-2020書法精品欣賞

2020-12-11 望辰文化

藝術家寄語:

為什麼要2019.01——2020.06這個時間跨度呢?因為這一年多來,在人生的一段,內心的安頓與世事的變幻......得「妙悟真如」四字,「妙悟」:空而妙有之悟;「真如」:名由心立、相由心生,去浮華,澄然不虛妄,而真性常如。

在這一階段的臨創實踐中,挑選了一些作品(美其名曰「精品」),與大家分享,並誠意請教。在此感恩一年來支持我努力的您及所有人,特別感謝吳川淮兄的生花妙筆、錦繡文章!已在《書法報》2019年11月發表。

書法感悟:書家的境界,便是達其一念,因「意」而生境,這不是「意境」嗎?且一個時代,一個精神,一種意境。時至今日,我輩學者學晉、學唐、學宋、學元明,其跡可學,而其神難求,所謂時過境遷,實不可逮。梁炳倫感悟到,學古人之跡,更要學古人之心,學古人之道。學古人之心要與當下之境合一,即「求真」與「致誠」合一,以我手,寫我心;以我意,寫我境,方為學書的真諦。

梁炳倫:字澄一、玄鈺,號逸廬主人,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入展得主。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深造於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系碩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先生訪問學者,沈鵬先生精英班學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重慶市中小學書法教育教材編委專家、清華大學名家書法工作室助教。

其書法學習,從五體探求開始:最早師從嶺南李小如、龐國鍾先生學習歐楷和魏碑;隸書得到歐廣勇、周俊傑、李剛田、劉文華先生等大家的指點;93年起,行草拜師曹寶麟、邱振中、孫曉雲導師;後來問道北京,常聆聽曾來德、張旭光、胡抗美先生的教誨,更立雪沈 鵬先生門下,漸入書法的堂奧。

到源頭去、尋回真實:用了近四十年的研究、實踐,目標在於找尋失傳了,又對當今書法創作有重要意義的「古法」,已漸有所得;在書法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套獨到有效的教學、訓練系統,影響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讓他們走上經典書法之路,2006年已獲得全國「優秀書法導師」稱號。

書法創作自成體系,以中國大文化 為觀照,從自然境界、人格魅力中悟道,涵養詩心書意,融通五體,以真誠為念,漸得「天骨古厚、正大清和」的妙諦。正書、行書均獲「全國獎」,六十多次參加國家級專業書法大展,2009年入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書法大系》,被評為改革開放後的代表書家。

名家點評

梁炳倫體悟書道 吳川淮/文 廣東三水有梁炳倫,善書善悟,人個頭不高書藝甚高,筆中有遒勁,猶在二王、米芾、東坡、王鐸之間,滋染深矣。有求道於炳倫者,炳倫曰:「書者,一者書之功也,二者讀書之化也,三者自然之體悟也。餘書,酷嗜二王蘇米,讀書不多但求精,求書卷之深味,尤於自然之中常有所悟也。」 三水區內,北江、西江與綏江匯流交錯,有古鍋耳屋群、胥江祖廟、南丹山風景區等,梁炳倫徜徉其中,留戀往返,於自然之中常有所獲。 書法除了個人的功底之外,對自然的體悟則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從自然中的所得才可能化作自己的一種「內勁」,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知「草」;懷素山間觀「二蛇相鬥」而知「草書的力度」,炳倫於自然的花木草樹、山水石巖之間,常常矚目而觀,深入情境之中而有所悟也。 「書法」有「意象」之說,這表意的「象」,亦可說「意境」,而何能夠「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乎?此意象之喻常常縈繞炳倫之心之念,念茲在茲,揮之不去,又明白不過來。 某一冬日,梁炳倫在京,恰遇大雪,天地傾刻間卻變成白茫茫一片......,這大雪瀰漫天地在三水難得一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突然,他好像明白過來,這不就是「意境」嗎,原來統一的情調方得「意境」。這白茫茫之中不正是孕育著某種天地的力量,某種純正的大氣蘊之其中嗎。他在大雪之中,手之舞之,動之跳之,旁人不解,而他則一臉興奮矣。 以後,他到了新疆的戈壁灘上,黃沙萬裡,無邊無際,看不盡的畫卷,起伏而浩渺的迭次風景,再次讓梁炳倫深深明白過來,「意境」便是統一的情境、情調而產生的「意象」,它綿延而悠長,形成了一股遒勁的大力。這是什麼,這是天地之「精氣」,亦是藝術之「元氣」,更是書法中「浩然之氣」。 梁炳倫好讀書,尤好讀古典哲學,從不同的哲學書籍中尋找靈犀洞開的那種啟悟。正是他大量的讀書,在各種古典哲學思想中明白書法的靈魂,即「意」,便是中國人恆久不滅的精神境界。所謂儒家的「擔得起」,所謂道家的「想得開」,所謂佛家的「放得下」,都是「一」矣。天人合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書者,精神也!「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而肆;其於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莊子·天下篇》)(吳川淮,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第六屆新聞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妙悟真如」梁炳倫書法精品庚子微展

作品欣賞(部分作品請橫看,點擊可放大)

名稱:《臨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尺寸:39cm*27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羲之三札》

尺寸:71cm*48.5cm

用印:平常心、水流花開、在水一方、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獻之草書卷》

尺寸:215cm*43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米芾行書》

尺寸:73cm*43cm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徐渭書夏珪山水卷》(已收藏)

尺寸:87cm*16cm

釋文:觀夏珪此畫,蒼潔曠迥,令人舍形而悅影。但兩接處墨與景俱不交,必有遺失,惜哉!雲護蛟龍,支股間必間斷,亦在意會而已。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僧肇不真空論》

尺寸:69cm*34cm

釋文: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虛。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錢鍾書句》

尺寸:50cm*34cm

釋文:象雖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題畫詩》

尺寸:69cm*32cm

釋文: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容臺集》(已收藏)

尺寸:37cm*28cm

釋文: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矣。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玄宰句》(已收藏)

尺寸:69cm*24cm

釋文:吾鄉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聖教序》,然與《聖教序》體小異,其沉著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詢其所由,公謙遜不肯應。及餘丁卯試留都,見王右軍《官奴帖》真跡,儼然莫公書,始知公深於二王。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小窗幽記》

尺寸:129cm*48cm

釋文: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閒刪舊句,汲泉幾試新茶。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 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竹裡登樓,遠窺韻士,聆其談名理於坐上,而人我之相可忘;花間掃石,時候棋師,觀其應危劫於枰間,而勝負之機早決。形骸非親,何況形骸外之長物;大地亦幻,何況大地內之微塵。五更雞鳴,喚起窗前明月。一覺睡醒,看破夢裡當年。

用印:無涯知、在水一方、水流花開、平常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司空曙《江村即事》

尺寸:55cm*22cm

釋文: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唐王駕詩》

尺寸:64cm*24cm

釋文: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詩一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無心隨去鳥,相松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空林一頁飛,秋色橫天地。聞得山人來,正與白雲往。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李日華詩一首》

尺寸:50cm*34cm

釋文:落日萬山紫,虛亭一葉秋。新詩吟未穩,注目數江鷗。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沈周題畫詩二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青山間碧溪,人靜秋亦靜。虛亭藏白雲,野鶴讀幽徑。山木半落葉,西風方滿林。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瑟。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心經》

尺寸:154cm*31cm

釋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文》

尺寸:107cm*41cm

釋文:禪與畫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時,氣運復相敵也。南則王摩詰:裁構淳秀,出韻幽淡,為文人開山;若荊、關、宏、璪、董、巨、二米、子久、叔明、松雪、梅叟、迂翁,以至明之沈、文,慧燈無盡。北則李思訓:風骨奇峭,揮掃躁硬,為行家建幢;若趙幹、伯駒、伯驌、馬遠、夏珪,以至戴文進、吳小仙、張平山輩,日就狐禪,衣缽塵土。李成晴巒蕭寺,文三橋售之項子京。大青綠全法王維。今歸餘處。細視之,其名董羽也。

用印:無限江山、水流花開、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一首》(已收藏)

尺寸:50cm*41cm

釋文:月自不受晦,澹煙蒙亦好。俯仰見晴軒,籬根空皎皎。此時世上心,所習唯枯槁。誰解惜其花,長夏恣幽討?左右此何水,名名曰曲阿,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三首》

尺寸:50cm*41cm

釋文:春山無近遠,遠意一為林,未少雲飛處,何來人世心。無心隨去鳥,相送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側聞雙翠鳥,歸飛翼已長,日日雲無心,那得蓮花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玄宰句》

尺寸:138cm*15cm

釋文:達觀禪師初至雲間,餘時為諸生,與會於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稽首請餘為思大禪師大乘止觀序。曰:王廷尉妙於文章,陸宗伯深於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於子有厚望耳餘。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方薰畫論》

尺寸:139cm*23cm*4

用印:領略古意、夢繞晉唐、天地悠悠、知無涯、長安、梁、梁炳倫印

名稱:《明安天句》(已收藏)

尺寸:49cm*13.5cm

釋文:明安天謂情境不同滯在取捨,前後偏枯,鑑覺不全是識,浪流轉途中,邊岸事直須,字字離二邊,不滯情境。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句》

尺寸:124cm*35cm

釋文:雲開見山高,木落知風勁,亭下不逢人,斜陽淡秋影。青山一抹簷外紅,葉幾堆砌邊撿西竺,楞迦宇讀南華秋水篇。右為魯公真跡,始見模本,頗怪其神採味道,及是與仲醇同觀,如探驪得珠,為之一快。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陸務觀詩》

尺寸:152cm*25cm

釋文:蜀漢羈遊歲月侵,京華乖隔少來音。登臨忽據三江會,飛動從來萬裡心。地勝頓驚詩律壯,氣增不怕酒杯深。一琴一劍白雲外,揮手下山何處尋?

用印: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元·吳鎮《絕句》

霜落林端萬壑幽,白雲紅葉入溪流。

朝來應為尋真至,行向山中領素秋。

明·沈周《秋泛圖》

秋水浮空天影長,歸來江上自鳴榔。

白鷗飛過攙紅葉,不覺微風陡薦涼。

古人詠秋詩

積翠千山雨,涼聲一壑秋。

北窗殊酒醒,淡自走蒼虯。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明·沈周《題青山紅樹圖》

千樹秋風萬葉飛,林溪苔徑步斜暉。

履聲應落啄歌去,尤有餘紅點著衣。

明·文徵明《題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一時點筆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東晉·王羲之《自論書》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意,去此二賢,僕書次之,頃得書,意轉深,點畫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

用印:天地悠悠、禪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東晉·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

天台紫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大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貴盈,外貴虛。起不孤,伏不寡。向迎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之惟靖;敬茲法也。書妙盡矣。言訖,真隱子遂鐫石,以為陳績。維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軍將軍王羲之記。」

印文: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80cm*26cm

釋文:明·沈周《題畫詩》

繞路尋詩句意新,涼風吹葉趁閒人。

一般來往溪橋步,但涉忙緣便有塵。

畫筆詩篇兩鬥新,胸中丘壑景中人。

就中會得無塵意,屐齡何如自染塵。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對聯(已收藏)

規格:180cm*26cm*2

釋文:機雲才思非人力,王謝風流本性生。

用印:領略古意、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楷書豎幅

規格:180cm*30cm

釋文:清顧炎武《日知錄》

蓋自弘治正德之際,天下之士,厭常喜新,風會之變,已有其從來。而文成以絕世之資,唱其新說,鼓動海內。若要做個出頭人,直須放開此心。令之至虛,若天空,若海闊;又令之極樂,若曾點遊春,若茂叔觀蓬,灑灑落落。一切過去相、見在相、未來相,絕不掛念,到大有入處,便是擔當宇宙的人,何論雕蟲末技?昔王心齋先生居泰州,為賈人先生自悟,忠信可以動眾,久之,又從縫掖為經生,師者,聽其解傅注,豁然有省。先生乃自立難,有其聞說者,驚詫曰此非吾輩所及,越東有王陽明公者,其指類是,盍性辨證乎先生以弟子禮見陽明。既數日。復疑之。請陽明還四拜禮,陽明如所請,不稱師。

用印: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豎幅(已收藏)

規格:139*23cm*4

釋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風卷珠簾自上鉤。蕭蕭亂葉報新秋。獨攜縴手上高樓。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當戶照綢繆。香生霧縠見纖柔。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用印:天地悠悠、千載往來、秋山自遠、踏雪尋梅、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34cm*34cm

釋文:福

用印: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夏日睡起》文徵明

綠陰如水夏堂涼,翠簟含風午夢長。

老去自於閒有得,困來每與客相忘。

松窗試筆端溪滑,石鼎烹雲顧渚香。

一鳥不鳴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琴鶴圖跋》文徵明

茅簷灌莽落清陰。童子遙將七尺琴。

流水高山堪寄興。何須城市覓知音。

用印:無限江山、生生不息、幽玄、水流花開、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對聯(已收藏)

規格:31cm*179cm*2

釋文: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

用印:千載往來、山陰道上、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小品(已收藏)

規格:70cm*103cm

釋文:

《題畫四首其一》唐寅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

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水亭幽居圖》唐寅

虛亭林木裡,傍水著欄杆。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題畫四首其二》唐寅

綠水紅橋夾杏花,數間茅屋似仙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錢酒不賒。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鬥方(已收藏)

規格:47cm*60cm

釋文:《春江疊嶂圖跋》文徵明

閒說仙人葛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

白雲渺渺都無跡,碧竇娟娟尚有泉。

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煙。

林堂俯仰成今古,總屬風流顧彥先。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孟郊詩詞三首》(已收藏)

尺寸:150cm*32cm

釋文: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已收藏)

規格:47cm*179cm

釋文:

《西亭》李商隱

此夜西亭月正圓,疏簾相伴宿風煙。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用印:千載往來、放懷天地間、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扇面(已收藏)

規格:68cm*32cm

釋文:吉慶滿堂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橫幅(已收藏)

規格:139cm*23cm

釋文:紫氣東來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79cm*59cm

釋文:

《題畫》文徵明

蒼山曲曲水斜斜,茅屋高低帶淺沙。

車馬城中塵似海,多應不到野人家。

《溪南八景圖跋》石濤

龐公宅畔甫田多,畎畝春深水氣和。

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隱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鋤多有獲,豐年寧愧伐檀歌。

《西村》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沙磧圖跋》王翬

一峰老人沙磧圖,沙磧圖卷,痴翁好跡不多,茂林崇山,

連岡邃谷,平遠煙灘,一曲荒邨漁浦,風趣泠然。

《杭世駿山水冊題跋》杭世駿

溪行河處辯朝昏,只認寒潮退後痕。

十裡萬株龍眼樹,板橋橫處是陳村。

《九龍山居圖跋》王星榮

茅堂梁水上,山色正當行,

文簡九龍室。賢孫半畒園,

竹中隨客賦,樹下戲禽言,

喬木轉蒼翠,居然綠樹邨。

用印:無限江山、領略古意、小、則、得、不經意、幽玄、梁、梁炳倫印

(完)

更多藝術家資訊,請關注「望辰文化」公眾微信,回復藝術家名字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家柳佑平書法作品欣賞
    柳佑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書畫院院士、那蘭陀佛學院教授、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高級院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入室弟子、現任職於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擔任藝術總監,作品曾被國家領導人個人收藏,以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外交部和外國領事收藏
  • 近代著名書法家鄧散木,11幅精品書作欣賞,筆法老辣雋秀,好書法
    鄧散木是少有的書法大家和書法理論大家,其書法造詣當今書法能與之匹敵的屈指可數。為了把優質的書法展現給書友,我們將鄧散木的傑出書作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整理,現在將鄧先生的書法展現給大家。在欣賞書法作品之前,我們簡單的簡述書法的氣韻。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書法藝術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就未停歇過。書法發展是一個循環操作步驟,臨帖+創作的過程。那麼想學書法就必須看真跡,臨真跡,有名師指點如何臨真跡,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跡的代名詞就是孤品。
  • 著名社會評論家司馬南,11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書法家的水平
    司馬南司馬南的書法可以說是集柳公權骨力,趙孟的厚重,梁詩正的架構和靈動於一身。書寫筆力剛柔相濟,結字清晰疏朗。我們從司馬南的書法作品裡可以看到,司馬南先生是臨過帖的,功底也很深厚。說句毫不客氣的話,比某些書法大師不知強了多少倍。如何判斷書法的好壞,小編認為,除了草書以外,其餘書體的第一感觀是能認識、整潔、流暢。這樣的字才能和大眾的審美處於同一地平線,很多大師堅持把字寫得不認識就是書法,那麼這樣的字的普及是非常低的,路邊的廣告搞一個不認的字,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書法好壞的定義應該是人們看著舒服就是好字!
  • 「金牛聚福雙年展」——著名書法家戴久林
    久林先生身為標準草書名家胡公石先生的嫡傳弟子、當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再傳弟子,自幼熱愛書法篆刻並恭臨諸多書法名家碑帖墨跡,尤對于右任大師及其親傳弟子胡公石先生的書法作品潛心鑽研,努力領會大家法度,吸吮筆墨之靈,主要學習研究1983年上海出版、于右任主編的《標準草書千字文》和《胡公石書法精品集》,以及1985年寧夏出版社出版、胡公石主編的《標準草書字彙》。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精品欣賞
    該院藏品精多,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其中元代以前書法藏品155件,本人優中選優秀,精中求精,重點介紹其中的22件書法精品。一、王羲之《遠宦帖》此帖為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札。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山東臨沂。
  • 現代著名女書法家蕭嫻,精品書法鑑賞,筆力雄深蒼渾,真書法也
    書法的基本功及書法的意象簡述:書法的基本功,不僅僅是書寫技能的培養,更應注重文、史、哲、美學甚至心理學等文字詩詞內涵的修養。學習書法大致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審美意識的初步形成,學習傳統經典要逼真、無我,要去除習氣,提高品位。
  • 著名青年女書法家楊芸熙,行書《蒙惠帖》欣賞,承襲古帖的好書法
    對於書法家年輕的書法家的出鏡率是非常低的,其一是年輕的書法家確實比較少,其二是年輕的書法家對書法技術還沒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導致了年輕書法家的稀缺,但是這並不影響書法年輕人在書畫藝術領域的發展。今天我們帶來的一位90後的美女書法家楊芸熙,她在書畫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深,可比肩大家。
  •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碑匾書法作品選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碑匾書法作品選 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曾為公安部消防局退休大校警官、全國公安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兼書藝委主任。現為老警官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韓書畫家聯誼會顧問。 嚴老一生寫了難以記數的碑匾,由於他的書法功力深厚,其字又雅俗共賞,尤其是他的書法,多書香氣,少商賈味,求索者甚多。
  •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何裕書法作品欣賞
    甘肅省政協六屆委員,甘肅詩詞學會理事,甘肅省老年大學書法教授,蘭州市老年大學書法系系主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甘肅分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部授予「二十一世紀有突出貢獻的老書法家」稱號。
  • 張文平書法精品展
    2017年10月28日上午10點張文平書法精品展在開封市京古齋正式開幕
  • 著名書法家石心劍書法作品展示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陝西省旅遊攝影協會藝術顧問、陝西明星愛心聯盟副會長、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西安中國書法院院長。石心劍還曾在1984年參與創辦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1991年創辦陝西藝術培訓學院,1992年主辦「愛得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同年創辦《東方書畫報》,2011年主編《著名書畫家邀請展作品集》、2013年主編《中國書協會員·書法名家作品集》、2014年主編《西安中國書法院成立三周年·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2015年創辦《西安中國書法》雜誌,2017年主編《秦風粵韻
  • 著名書法家鄭少英: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著名書法家鄭少英做客天津美術網嘉賓:鄭少英,字耀雲,號紫瑜,1957年生於天津。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民盟盟員。簡介:鄭少英書法作品師傳統精華而不失時代氣息,四體兼習,尤以楷書見長。大字雄厚剛毅,小楷則清俊自然,布局嚴謹,極有法度,並給人以俊秀、莊重、寧靜,典雅的感覺。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白宇,精美楷行草書法欣賞,筆力千鈞,氣勢恢宏
    一個書法家的書法造詣如何,是不可以以他的一幅作品而言,而是要對他的楷、行、草、篆、隸五體書法的作品進行參照。只是行書寫得好,說明只在行書上有功力,其他書體也是一樣。若是楷、行、草、篆、隸五體都寫得好,而且還很具有個性,那麼這樣的人就是書法家。現在滿大街都是書法家,所以就造成一種理念上的混亂。很多人認為加入個書法協會,就是一個有身份的書法家了。
  • 著名書法家蒙漢良在桂平市和光亭與書法特長生交流、互動
    和光亭中式六角形全防腐木結構,高7米,寬4米。和光亭簡單大方,正大氣象。典型的中國亭構建。著名書法家蒙漢良於2018年8月參觀訪問了該校文化特色建設,在凌林副校長的引領下,來到和光亭看到範炳明書法老師正指導學生練習經典的中國書法。
  • 著名音樂家蔣大為,16幅書法作品鑑賞,網友:他的書法能當書法家
    蔣大為蔣大為老師不但歌唱得好,書法筆墨功夫也是可圈可點的,有十分的功力,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書法多藝氣,可以說是美的享受,張弛有度,一看的感覺肅然起敬,可用於亭臺廟閣。在網上對於蔣大為的書法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的字屬於江湖體,也有人說蔣大為的書法是傳統書法的延續。對於蔣大為的書法的好和不好,有時候真的很難斷言。小編認為現在書法好壞,關鍵有標準答案,沒有尺度,如果都寫顏體或柳體式規定範例一種碑帖,那大家一看都知道。蔣大為作為一個跨界的書法愛好者,能把字寫成這樣,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不必要那麼嚴格的要求,畢竟人家不是專業的書法家。
  • 金川書法家——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
    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荊立忠,畢業於天津工會學院藝術系書法專業,副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金昌市康頤老年大學書畫室主任,金川區美術館特聘書法教師。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中國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銅獎,入展第二十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等全國書法展20多次。曾在《書法導報》「精英出場」、「隴軍書陣」,《甘肅書法》「隴上名家」欄目刊發專題介紹。有《對創造書法美的幾點認識》《沁園春 探月》《登岱六首》等百餘篇(首)書畫論文、評論、詩詞散見於各類報刊。
  • 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書法,網友評:「刀削麵體」?
    文/王二小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中國書法巨匠歐陽中石?中國書法泰鬥歐陽中石?歐陽中石,這個名字在當代文化書法界可謂是「泰山北鬥」的地位。他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書法博士生導師,同時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還有很多職務皆與書法有關。就一個「書法博導」,就足見其書法成就了,一般人不可能有著成就。用一句玩笑的話說,王羲之也沒有混個博士的學位,只因時代不同。好了,言歸正傳!
  • 著名書法家梁代應邀到金陵科技學院講學並受聘為客座教授
    中國江蘇網訊 12月10日,北京國創書院院長、著名書法家梁代先生應金陵科技學院邀請走進校園為師生書法愛好者作了題為「中國書法的文化擔當與審美力提高」的主題講座。校長劉永彪出席講座,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遠鳳致歡迎辭,講座由藝術學院院長邢小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