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轉水轉佛塔,藏民一生的信仰,可以不理解但請別笑話

2020-12-12 蘇丹卿

轉山轉水轉佛塔,藏族人的虔誠信仰是天上的雪蓮花一般,是充滿至純至淨的。他們善良,樸素,一生只為信仰去轉經。夏河拉卜楞寺外面的一圈古老的轉經道,是我每次去拉卜楞寺都要轉上一圈的。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寺院之一。

對於熱愛攝影的人而言,拉卜楞寺又是一個比較容易出片的地方。比起寺院建築的宏偉,角落裡的風景往往才是眾生相。這是我在寺外無疑看到的一幕,在我心裡引起動蕩,趕緊拿起相機抓怕了下來。

比起轉經,等身長頭,是在藏區最常見的一種「宗教儀式」。很多人會在手掌之間握著佛珠,面向寺院或者經堂或者佛像,十分專注而且虔誠的五體投地的敬拜。我曾在拉薩的大昭寺前,等身長頭,匍匐在地,拜了108次。

在拉卜楞寺裡面遊走,往往會碰到一些年紀輕輕的小僧人,他們身上所穿的紅色是我最喜歡的,是轉經廊裡最美的一道風景。

每天除了藏民,修行的僧人也會堅持不懈的去轉經,只要是有轉經筒的地方,他們都不會錯過,不論多遠,都不會選擇投機取巧。拉卜楞寺的圍牆外,有幾處特別大的轉經筒,一個人轉動的時候十分吃力。

又遇到的一個小僧人,他正吃力的轉動著一個轉經筒,這其實不算大的。但由於是木質的,不比銅質轉起來那麼圓滑。但這正也是拉卜楞寺轉經筒的特色所在。

對於藏區,不論男女都十分嚮往,不論是風景還是人文,藏區的魅力的確無法阻擋。最為吸引我的是藏民明眸的眼睛裡充滿了至純的信仰,就跟星空一般。同時,他們的微笑也是我無法抵抗的誘惑。

空靜的轉經廊下,一隻橘貓安靜的待在那裡。它是一隻流浪貓,但每天會有藏民或僧人會給它投餵食物。

比起拉卜楞寺的大轉經筒,郎木寺也有一處巨大的轉經廊,不論是木質的還是銅質的,都是十分大。每天,在這裡轉經的藏民多是老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似乎從不膩煩每天所做的同一件事。

她佝僂的身子,雖然轉動吃力,但仍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轉經筒,而且必須使其轉動起來,才去轉動下一個,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觸碰。這一點,使我不得不敬佩藏族人的虔誠信任。也許有人說是愚昧,認其笑話,但是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信仰,至高無上。可以不理解,但請學會尊重。

相關焦點

  • 藏民轉山:無關風景,只有信仰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轉山,所說的轉山指的是轉神山,藏區有八大神山,雍仲苯教徒轉神山是信徒代表虔誠的一種表達方示,有的徒步也有叩拜。轉山一圈可免去一生的業障。因釋迦牟尼佛祖是馬年誕辰,藏曆馬年轉山可加一個輪迴,可免去十三年災難,所以藏曆馬年轉山的人數比其它年份要多很多人。
  • 西藏| 轉山轉水轉佛塔,你知道藏民們是怎麼轉的?
    是什麼信仰讓他們如此虔誠?他們又是用如何的方式去表達?在這生活的先民們也是這樣的朝拜?孜珠寺苯教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十分複雜,以至學術界的認識也不統一,作為信仰的印記,符號——萬字符和雍仲符,即「卐」和「卍」。
  • 不丹:祈楚寺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丹:祈楚寺 轉山轉水轉佛塔
  • 轉山轉水轉佛塔,轉經筒轉瑪尼堆——只為與佛更近
    轉經,指藏傳佛教裡,信眾按一定線路作順時針環形行走,同時進行祈禱的一種修行或頂禮方式。所以不論轉山轉水,還是轉寺院等,包括手執轉經筒,都可以用「轉經」一詞囊括。由於藏族原有的民間信仰有相當成分被藏傳佛教所吸收融合,藏地的山水莫不富有神性。所以轉神山聖湖也就成了藏族同胞向神靈祈禱的方式,這也屬於轉經。第三、根據大乘佛教教義:信徒若誦讀某部佛教經典若干遍,即可免除所做罪惡(這裡的罪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罪惡,而是指和教義有悖的行為,無論有意或無意),獲得超度。而當時由於普通百姓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相當多的人目不識丁,遑論誦讀經文。
  • 朝聖者的聖地,一生想去一次的地方,轉山轉水轉佛塔
    在這裡,可以在安心的發呆曬太陽,跟著轉經的人群走幾圈,或者跟著修行的人聊幾句。都說四川最美的在川西,川西最美的在色達,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最湛藍的天空,最青翠的草原,最潔淨的空氣,最純粹的生活。鋪天蓋地的空,摧枯拉朽般越過山脊,越過盆地,挾持著千軍萬馬之勢,橫亙在色達城內。
  • 轉山轉水轉佛塔,我們究竟在朝拜什麼?
    看到朝聖老奶奶的時候,我發現藏族朋友臉上有些微妙的變化,那種說不清楚的變化,似自豪,又似敬畏,或者說憐憫。我們倆不自覺地掏出了一些零錢,交由藏族朋友塞給老奶奶,在陰雨中我只聽見樂觀、健朗的笑聲:咩咩咩,…圖吉愜圖吉愜…  意外的,老奶奶拒絕了我們的好意。我從藏族朋友的話裡大概知道了她的意思:「我生活還好,謝謝你年輕人,我只是想拜拜佛,趁現在還走得動。」
  • 轉山轉水轉佛塔,琺瑯首飾的驚鴻一瞥
    看到一款有轉經筒概念的手鐲,轉山轉水轉佛塔,沒來由的便定了這篇命題文,又不想將主題和領域走偏,仍是關注珠寶首飾本身,彼有些神神嘮嘮。如同撥浪鼓一樣的手持轉經筒在虔誠的信徒手中有規律的轉運,一輪一輪的韻律中,是對美好生活的祈禱。
  • 轉山轉水轉佛塔只為與你相見——2015阿里冬轉
    就像張愛玲所說,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就像你來了,而我剛好在,不早不晚。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那是一塊高曠鈞奇的土地,是可供靈魂歇腳的地方,那是無數顆疲憊的心想要抵達的歸宿之地。
  • 去九色甘南轉山轉水轉佛塔(2)
    你可見到五彩的經幡,潔白的哈達,如珍珠般的牛羊,綠色的牧場,黑色的犛牛,藍藍的天空,黃豔的油菜花,橙色的酥油茶,多彩的酥油花,鍍金的寶塔,紫色的藏袍,轉動的經筒,多姿多彩的格桑花,總之九色甘南就是藏民們心中的「
  • 去九色甘南轉山轉水轉佛塔(1)
    白色金頂的佛塔,吉祥的畫卷。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不為來世只為有你喜樂平安!
  • 轉山轉水轉佛塔,你知道你轉的是什麼塔嗎?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既然是說說,那就不可能長篇大論去論述,抽出幾個點,略窺一斑,拋磚引玉。
  • 轉山轉水轉佛塔——阿尼瑪卿神山朝聖之路
    轉神山,是藏族同胞一生中最神聖的修行之一。我輩雖凡夫俗子,並不能深諳藏族同胞轉山之要義,但作為一群熱愛戶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人,在路上,同樣渴望能與大自然有心靈的交流,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好。初衷如是,因之上路。7月,季節正好,山花正豔,正是轉山朝聖,與雪山親近的好時節。
  • 緣起緣滅,轉山轉水轉西藏(附9大轉山路線)
    ,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在藏地是很常見的,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藏地人,會竭盡全力的去完成一次次轉山……其實這一切,都關乎於信仰。
  • 聖潔美麗的白塔啊,是藏區符號,也是藏民心中的信仰
    聖潔美麗的白塔是藏區符號,也是藏民心中的信仰。稻城白塔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詩中寫道「轉山轉水轉佛塔轉山轉水轉佛塔是藏地的風俗,轉白塔三圈是藏民早、中、晚的必修課,每轉一次白塔,轉動一次轉經筒,就是一次祈禱。
  • 轉山轉水轉佛塔,與你相遇在拉薩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西藏有太多的傳說,拉薩有太多的故事,每一個熱愛的旅遊的人,都必會踏上這片淨土,尋找前世與今生。又到了每年犒勞自己的時候,忘掉工作,忘掉壓力,放下家裡的花花草草,一路飛奔到拉薩。
  • 藏區康地之行|轉山轉水轉經筒
    藏區康地之行|轉山轉水轉經筒圖·文/舒放四川省的阿壩和甘孜兩個藏族自治州,之前被稱為康地幾天時間裡轉山轉水轉經筒,收穫了很多感悟,本篇是抵達阿壩縣首日關於轉經筒的記錄。轉筒一圈就等於念誦了裡面所有的經文。這算是一個方便法門,是在最初由於識字的人並不多之故,也在於能夠了解參透經文的人不多。對於虔誠的人而言,並不是投機取巧的行為:一個人,一生中怎麼可能念誦完所有的經文典籍?更別提以十萬百萬計。
  • 旅遊小知識:一場叩問信仰的朝聖之路,一起轉山,轉到岡仁波齊山
    小編這一期就跟大家來一起聊一聊《岡仁波齊山》這座山,它被人們稱為世界中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想要轉山的念想呢?前段時間,小編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被影中的轉山和信仰所震感。心情也很複雜,說句實話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這座山的存在,它確實沒有三山五嶽般的出名,也沒有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輝煌,卻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 西藏以西,阿里岡仁波齊,到世界的中心轉山轉湖轉佛塔(拉薩篇)
    Bang bang bang~~Bang bang bang bang~~~(此處請腦補各種氣勢磅礴之BGM)等下,這形象是不是有點太娘炮了,雖然本身就是,可是感覺一點都不戶外啊,好吧,看看這樣行不行——誠邀回顧老貓的故事:
  • 轉山轉水轉佛塔|第一屆梅裡雪山雨崩轉山節來襲,內附攻略
    藏傳佛教說「圍繞神山轉一圈,可以洗清一世的罪孽;圍繞神山轉十圈,可以免受輪迴之苦;圍繞神山轉百圈,今生可以成佛」。而梅裡雪山是藏傳佛教文化中「八大神山」之首的神山,在藏地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藏民們不遠萬裡,來到梅裡轉山,以表達他們對神山的崇敬。
  • 西藏轉山,是我唯一不敢說走就走的一次旅行
    豬苗苗Zmm轉山轉水轉佛塔,多麼美好的一句話,像詩一般。據說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所以在岡仁波齊,最熟悉的身影一開始是藏民,步行甚至一路等身長頭,圍著靈性的聖山,轉一圈或多圈。如今,還有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