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天宇茫茫八萬裡,大地恢恢五千年,勤勞勇敢智慧的中華民族的玉文化史,底蘊豐厚,淵源流長。歷朝歷代上至宮庭的達官賢貴,下至勤勞樸實的黎民百姓,愛玉、戴玉、玩玉、藏玉,形成了光榮傳統美德。明代的萬曆皇帝皇冠上鑲嵌的珠寶,光彩奪目,耀眼生輝。因蓋世無雙,早已被故宮珍藏。朝庭裡貴妃、娘娘都是鳳冠霞佩,碧簪、玉墜、玉戒、玉環等……數不勝數。
中國有上萬年的玉文化歷史,沉澱了豐厚的玉文化內涵。在古代玉器是以權貴、財富、地位等象徵物的面目而出現。進入現代社會,蒙在玉器上的神秘面紗已經揭去,還給世人的是它的美麗、溫情、尊貴和奇妙,一個人如果擁有一件或多件的靚麗玉器,那麼,他就是人生非凡品位的體現。
新石器時代,祖先們開始學會採用自然的石塊,經過打磨,製造出簡陋的工具。就是人類在採用石頭製造工具的時候,發現了「石之美者」——玉。玉的色彩美和質地美、光澤美以及稀有、貴重,刺激了人類祖先的感觀,使人類產生了對玉「美」的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創造的發展,玉器從石器的製造中分離出來,漸漸成為一種無價之寶。在雲南省大理市繁華的街道旁立有一塊不起眼的石碑上邊有幾行字,引起我的注目。上寫:「自黎明至夜幕低垂,馬蹄聲不絕於耳,這是對茶馬古道」興隆時期的描繪,而就是茶馬古道上發現了翠玉的傳說。相傳古道上的馬幫,黎明前起運,天還不是大亮,忽然幫主發現一馬蹄下四下冒光,他急忙上前觀看,原來馬蹄奔住了一塊石頭,他想:這塊石頭為什麼會發光,於是就把它挖了出來,左看右看,石頭上有紅有綠,後來經玉匠雕琢、打磨、拋光,真是光彩奪目,耀眼生輝,因為紅為翡,綠為翠,所以翡翠從此就誕生了。
1976年4月,鎮平縣城東北安國城遺址出土的帶穿玉鏟,經專家鑑定屬夏王朝的製品,夏王朝前的五帝時代,楚氏族就開始在伏牛山一代活動,由於遭受中原部落的徵討,他們多次從方城山到楚山一帶,集體往返遷徙,這件帶穿玉鏟是楚人遺落的最早玉雕。從方城山到楚山途徑南陽的獨山,再到原古鎮平,而這件玉鏟正是用的獨山玉料。這件玉鏟長26.5cm,上寬5.7cm,下寬8.5cm,最厚1.0cm,上部有圓孔,下有弧形刃弧長10cm,刃處僅厚0.3cm,此鏟現存河南省博物院。
據說:中國有10大名玉,其中和田玉和南陽獨山玉為眾多人喜愛,原因是和田玉如羊奶一樣光滑、柔潤,獨山玉常有黑花底,色彩斑斕,質底堅硬,據說一個獨山玉煙咀放在地上10噸大卡車都軋不爛。為此,政府下令有限開採。
據記載,秦昭王十五年(公元292年)秦國從楚國手中奪取了宛。當時宛為南北接壤的中間地帶,又是漢水、長江、淮河,三條水路與關中往來的通道,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工商業逐年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到西漢時期,南陽不僅有發達的工商業,而且還有寬闊的垣。據《鹽鐵論》載桑弘語:「宛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加上京都長安,宛則被列全國五大城市之一。東漢時期,宛居京都之南,號稱「南都」,光武帝劉秀又出生於此都,復被譽為「帝鄉」。據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城》記載,東漢時期,宛城以內「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工商業隨之得到了迅速發展。處於鼎盛時期的宛城,與東漢都城洛陽並為全國最大的兩個中心城市。當時,秦相李斯在他的《諫逐客書》中寫道:「……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耳,阿鎬之衣,錦繡之錦:而隨俗雅化,佳治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這裡說的是女子們飾簪是用宛珠鑲制的,還用宛玉製成珠璣耳環佩戴。「南珠」一謂南陽玉做的珠子,一謂南陽玉工們做的玉珠「飾後宮,充下臣,誤心意悅耳目」從這裡可看出南陽獨山玉當時的珍貴大氣。目前中國鎮平是中國玉器最大貿易基地,現形成以「石佛寺玉雕灣」為代表的多個玉器專業市場。各類玉器商店4000多家,年銷售額約20億元以上。這些玉器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今世上流傳著天下三種人最能。那就是猶太人、溫州人、鎮平人。為什麼?因為猶太人發明了鉛筆,從此取代了鵝翎為筆的時代。溫州人發明了打火機,一個三毛錢的成本而暢銷一元的打火機。鎮平本不產玉而成為中華玉文化中心,140萬人的縣城竟有40餘萬人經營過玉的生產銷售,如北京的潘家園、廣州的浦江兩岸,還有全國各地的玉攤、玉店90%都是鎮平玉商人。有人說:鎮平有好多上億的玉商戶,叫我說:大有可能。那些買好車、住高樓的家庭,早從農村入住縣城的人,大都是因玉而起家。鎮平縣經營玉雕行業的隊伍大,人員多,所以國家才命名鎮平縣為中國玉雕之鄉。
鎮平縣自1993年以來,已成功地連續舉辦多屆「中國鎮平國際玉雕節」,2020年又升格為中國南陽首屆「兩節一會」,為振興南陽鎮平玉雕業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目前鎮平縣石佛寺鎮已建成「中華玉文化博物館」、「中華玉文化研究中心」,這些都將為弘揚中華玉文化和振興南陽鎮平玉雕業產生積極影響,讓我們延著玉文化的脈落品評欣賞玉的楚風漢韻,「玉見,玉緣」的美妙。從古至今,世上流傳一句人所共知的佳話,黃金有價,玉無價,為什麼?因為玉在大千世界裡,彌足珍貴,風採無限,從古至今,大愛無疆。它不但能與山河同在,而且還能與日月同輝。在歷史的長河中,實踐證明人們對玉的寵愛長盛不衰,至今沒有終點。讓我們滿懷赤誠的心祝願我們中華民族的玉雕事業永遠華彩綻放,更加婀娜多姿,芳菲四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