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12月23日電 題:供港豬的「前世今生」
作者 林浩 陶雲 陳沿佑
「除符合近50項檢測標準,供港豬的選拔還看中『顏值』,只有臉部清秀、體型健碩、肚腩上收、上有腰線,尾有凹槽的才能被相中,最終被端上香港市民餐桌。」廣西農墾永新畜牧公司良圻原種豬場(以下簡稱:良圻豬場)常務副總經理伍少欽對記者說。
作為中國7個生豬重點養殖省(區)之一,廣西是內地供港澳農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其中,供港活豬註冊養殖場達10個。南寧海關23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廣西轄區供港活豬205批、28432頭、貨值達796.36萬美元。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位於橫縣的「廣西出口生豬質量安全示範區」,了解供港豬的「前世今生」。
示範區內的良圻豬場是中國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也是廣西最大供港豬生產基地。在公豬站自動採精室,記者看到,身著嚴密防護服的工人利用專業設備,從種公豬身上提取精液,隨後通過密閉保溫的傳送窗口,將其送往實驗室。經專業儀器測定,新鮮精液被稀釋成多份,裝入玻璃容器,存放在17℃的保溫箱內。
「生豬質量好壞,配種基因是關鍵。」長期從事生豬育種工作的伍少欽告訴記者,豬場的原種豬於2007年從美國引進,經過多代優中選優,優良基因被穩定下來,生產的後代更加健壯。
經過近15年的研發,良圻豬場已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國家級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種公豬站之一。記者在育種實驗室看到,每一頭種豬耳朵上都佩戴無線耳牌,其日均食量、增重等數據可實時傳輸到電腦主機,供研發人員分析。目前,實驗室還與華南農業大學、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開展基因組育種研究,培育繁殖和生長性能更高的品種。
為更好地利用優秀公豬基因,防止病毒傳播,生豬繁育全部採用人工受精。豬場內,配種妊娠舍、產房寬敞溫暖,母豬在護理員的精心照料下安胎、生產、保育,初生的豬仔存活率和體質得到提高。
經過近30天的保育期,斷奶後的豬仔進入育肥階段。來到大跨度鋼結構的保育豬舍,全封閉空間內,自動餵料、空氣過濾、水簾降溫、全漏縫免衝水系統等設施一應俱全,豬舍外還裝設防蚊防鼠網,形成嚴密生物安全體系。生豬在潔淨的房屋內吹「空調」,住「高床」,茁壯成長。
「為塑造『顏值』,供港豬每天的進食時間、食量都受到嚴格控制,他們的活動空間也比普通豬寬敞50%。」伍少欽說。
養夠180天,供港豬便可出欄,因健康生猛、規格均勻、肉質緊嫩,得到香港市場認可。良圻豬場商品豬銷售部部長劉欽華介紹,從2011年起,豬場改變以往貼牌供港的銷售方式,與香港五豐行有限公司合作,直接在港掛牌拍賣,銷量增長近一倍,售價穩居前三甲。
為讓消費者食用更加放心,良圻豬場還建立生豬追溯信息管理體系,只要用手機掃一掃豬肉上二維碼,配種、免疫用藥、飼養時間等信息就一目了然。
如今,在良圻豬場的帶動下,橫縣成為養豬大縣之一,年出欄生豬達70多萬頭、產值超10億元人民幣。通過推行「公司+標準化合同育肥」生豬產業精準扶貧,養豬已帶動當地近1000名農戶脫貧致富,戶均增收21萬元。
中共橫縣委員會書記黃海韜表示,接下來,將推進現代化養豬產業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產能,爭取讓更多具備供港品質的豬肉走上內地消費者的餐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