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恐龍,史上兩個最強大的生物,若人類穿越回侏羅紀會怎樣?

2020-12-23 科學信仰孫晨

當一個星球上出現了某種生物,這種生物的強大顯著凌駕於其它生物之上,那麼我們則可以稱這種生物是這個星球的統治者。

按照這種定義,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屆統治者,一個就是我們人類,而另一個則是很久以前出現在地球上的恐龍。恐龍與人類對於地球的統治是截然不同的,人類的戰鬥力並不是所有生物中最強的,事實上很多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戰鬥力都要遠勝於人類,但人類擁有獨一無二的智慧,依靠智慧,人類可以凌駕於任何生物之上,甚至於可以思考自身的由來以及宇宙的奧秘。

恐龍就不同了,如果說人類依靠智慧統治地球,那麼恐龍依靠的就是單純的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極大地擠壓了其它動物的生存空間。

如果不是因為意外的巨大災難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那麼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進化發展的空間,就更不可能進化出人類這種擁有智慧的生命。

人類所生存的時代和恐龍太過遙遠了,兩者不可能相遇。但我們卻十分好奇,如果把人和恐龍放在同一個時代,那麼會發生什麼呢?人類是否能夠在強大恐龍的統治下爭得生存之地呢?當然,現代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讓我們攜帶著這些現代化的科技產品前往侏羅紀,那麼分分鐘就能夠把統治權從恐龍的手裡奪過來,所以在思考這個有趣的問題時,我們應該給人類加上一點限制。

那就是讓大量的人類穿越到侏羅紀,但是卻不能夠攜帶任何現代科技產品,看看你人類是否能夠生存下去。

侏羅紀的自然環境雖然與現代有不小的差別,但是也完全可以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人類赤手空拳前往侏羅紀,恐怕分分鐘就會被恐龍所消滅掉了。但事實上,侏羅紀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恐怖。這是因為真正的侏羅紀並不是侏羅紀公園,那些以霸王龍為代表的食肉恐龍其實並不是很多。

在任何一個時代,自然界要想保持平衡,就必須要遵循一個特定的數量規律,而這個數量規律是由食物鏈所決定的。在一個完整的食物鏈之中,至少包含三個組成部分,即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通過化學作用將來自陽光的能量轉化為自身的能量,它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植物。而消費者自身並不能產生能量,它們需要通過吃掉生產者或其它的消費者來獲取能量,這就是動物。

分解者通過將植物碎屑、食物殘渣、死去的動物軀體進行分解,然後將分解所得的養分重新輸送給生產者,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循環。

在食物鏈之中,從下往上的數量是呈現遞減關係的。植物的數量最多,然後是通過食用植物來獲取能量的初級消費者,接下來是通過食用初級消費者來獲取能量的二級消費者,越往上,數量就越少。因為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就必然會出現食物不夠吃的情況,整個食物鏈就會潰。

這種理論同樣適用於侏羅紀,在侏羅紀,你能夠找到大量的食草恐龍,但是像霸王龍那樣的肉食恐龍卻是十分少見的,而食草恐龍雖然體型龐大,但人類運用智慧,即使沒有任何現代化設備可以利用,仍然可以捕食它們作為食物。

其實回到侏羅紀的人類,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並不是兇猛的肉食恐龍,而是食物本身。

人類雖然可以捕食食草恐龍作為食物,但只吃恐龍肉顯然是不行的。那麼人類可以種植啊?遺憾的是,在侏羅紀,人類幾乎沒有什麼可種的。我們現在種植的糧食、蔬菜以及水果實際上都不是野生品種,而是經過了漫長的育種和改良。

野生大豆只要一成熟,種子就會蹦出很遠很遠,野生的小麥產量非常非常低,根本無法滿足人類的食用需求,更何況侏羅紀連這些野生的作物都找不到。所以人類能夠度過漫長的食物短缺歲月將會是人類能夠在侏羅紀生存下去的最大考驗。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人類捕食食草恐龍,很可能造成食草恐龍數量大幅減少,從而導致肉食恐龍食物不足,數量也隨之減少,甚至滅絕。可見強大的恐龍在擁有智慧的人類面前是沒有競爭力的。#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人類穿越回侏羅紀時期,可以打敗恐龍嗎?打贏了也不是好結局
    截至目前,地球已經在宇宙當中存在了45億年,那公元前一億9960萬年前的地球處在一個怎樣的時代?沒錯,就是我們時常聽聞的侏羅紀時代。為何在地球歷經的眾多時代當中,偏偏侏羅紀最常被人們提起呢?因為恐龍。當時的侏羅紀幾乎被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恐龍承包。
  • 影評:侏羅紀世界2,人類和恐龍共同生活的時代
    《侏羅紀世界2》電影講述了曾經生活在遙遠時代的恐龍,地球的主宰者,遠比人類文明更早的強大物種。本來一輩子都不可能再見到的生物,出現在了這個時代。在侏羅紀世界2當中,因為小島上的火山已經被確認是座活火山,是否應該拯救恐龍成為全世界熱議的話題。最後政府的結論是不建議拯救,理由是恐龍本就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如此利用基因技術會給人類帶來的是不可想像的災難。
  • 假如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有多少人能在侏羅紀生存下去?
    假如現今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只允許帶少量的水、食物和衣物,以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高超智慧,有多少人能在侏羅紀生存下去,最終能否徵服恐龍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一位讀者邀請我回答的問題,發在這裡與大家共享下。
  • 侏羅紀世界二,人類和恐龍共同和平生活的時代
    該片主要講述努布拉島上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歐文與克萊爾重返努布拉島,拯救島上倖存的恐龍,卻落入黑心商人布下的陷阱,歐文等人粉碎黑心商人陰謀的故事。自侏羅紀世界的騷亂以來,種類繁多的恐龍在努布拉島度過了三年無拘無束的時光。然而該島火山活動頻繁,隨時有噴發的危險。
  • 如果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能否戰勝恐龍,主宰地球?
    穿越是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無論是蟲洞還是平行宇宙,都讓我無數人心生嚮往。那如果現在全世界總人口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時代,只允許攜帶少量的食物和衣服,人類能否憑藉自己的智慧戰勝恐龍,重新奪取地球主宰的地位呢?
  • 侏羅紀世界:又一部讓人類走開的電影,在這裡恐龍才是主角!
    而更為巧妙的是,《侏羅紀世界》的背景也恰恰設置在《侏羅紀公園》故事發生的22年後,如今,納布拉爾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侏羅紀世界。本影片中的最大變數是一隻叫「暴虐龍」的新型混血恐龍,它混合了多種恐龍以及現代物種的基因雜交而成,智力更是非一般恐龍能比,它懂得偽裝,懂得躲避「熱感應」,而更讓觀眾毛骨悚然的是暴虐龍的「虐」,因為它不為覓食而殘殺其他生物,僅僅為了自我發洩。
  • 重返白堊紀,人類與恐龍能否共生?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人類重返白堊紀,與一億年前的恐龍,狹路相逢。不同時期稱霸地球的兩個物種會激蕩出怎樣的火花?這個來自恐龍專家的狂想,是那麼不可思議。顛覆人們對於恐龍的固有認知清末時期的嘲風為貓瓦尋親,無意間開啟了千年疊像,穿越史前,看到了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生活在史前的人們騎龍、吃龍、馴養龍……這怎麼可能?他們驚奇地發現,三千年前就已有人來到此地,如此發展三千年,人類建立了一個騎在龍背上的文明,這裡的一切帶著鮮明的龍的印記。
  • 《侏羅紀世界3》終結篇 戰場轉移到人類世界 機械恐龍有望登場
    :一口吃掉鯊魚的摩洛龍、破壞婚禮的翼龍、橫穿馬路的三角龍,影片讓觀眾體驗了當人類被迫與恐龍共存時會發生什麼。》系電影那樣引發一場人類與恐龍的戰爭。侏羅紀世界2劇照在《侏羅紀世界》中,激進軍事狂人霍斯金斯和基因科學家亨利·吳互相勾結,企圖將恐龍運用於軍事戰爭,在《侏羅紀世界2》中,世界各國的邪惡商人從洛克伍德莊園競標走從努布拉島獵捕回來的恐龍
  • 我們的童年噩夢丨「侏羅紀公園」史上最逼真的恐龍來了!
    特萊沃若的這部處女作憑藉奇思妙想的劇情和出色的角色在2012年的聖丹斯電影節大放異彩,也讓他獲得了史蒂文·史匹柏和環球的青睞。握著「侏羅紀公園」這樣一個金字招牌,特萊沃若不想再重複20年前的老把戲,而要創造一些新內容。為此他向擔任製片的史匹柏提出要求:「我要做一個完全創新的電影,而不是簡單的繼承。如果這個電影失敗了,你依然會是永遠的傳奇,但是我會消失。」
  • 3大元老回歸《侏羅紀公園3》!人類可能要被恐龍滅亡啦?
    星爵坦承《侏羅紀世界3》就要在這月底開機拍攝,恐龍電影刺激劇情再升級,這一次人類可能要被恐龍滅亡啦!去年上映的漫威超英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逼出27.97億美元票房,成功擊敗過去的紀錄保持者《阿凡達》登上王者之位,不過就在剛落幕的奧斯卡之後《復仇者聯盟4》尷尬成影史上第一部未獲小金人的全球票房冠軍大片。
  • 對人類最具威脅的五大恐龍!霸王龍僅第四,第一最恐怖
    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它們統治了地球長達2億年的時間,而我們人類真正稱霸地球也不過是幾千年前的事。我們應該慶幸的是這些巨獸們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我們並沒有和它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地球上最強大生物,是人類嗎?這兩種生物算什麼級別?
    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再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放在眼裡了,而所有的生物在人類的眼裡都可以變成食物,真正的展示出了我們人類的強大,但是真的就這樣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威脅到我們的生存了嗎?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真是人類嗎?怕是不知道這兩種生物的厲害,有一些生物我們還是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的。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化進程。人類屬於哺乳動物,根據已掌握的化石證據,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早期的似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到了1.42億年前的侏羅紀,各種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則為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
  • 「復活」恐龍是否可行?對於人類而言,有利還是糟糕的決定?
    它們就是人們口中的「恐龍」,這種生活在侏羅紀的生物,在那個時候的地球上到處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科學家更是稱它們稱霸了地球一億年!可是這種強大的生物在六千五百多年前突然消失了,留給人們的只有一塊塊埋在地底的化石。留給人類一個世紀大疑問。
  • 《侏羅紀世界2》中可能出現的恐龍,最後一個完爆霸王龍
    《侏羅紀世界2》故事依然發生在《侏羅紀世界1》的主題公園中,距離上次恐龍襲擊人類已經4年了。歐文時刻想著自己養大的迅猛龍布魯。在公園裡,他們一路上遇到很多的恐龍。那麼在《侏羅紀世界2》中將會出現哪些恐龍呢?
  • 《侏羅紀世界3》曝前傳畫面,恐龍侵略人類世界,滄龍再吞大白鯊
    這部短片設定在《侏羅紀世界2》和《侏羅紀世界3》之間,具體時間線是在《侏羅紀世界2》恐龍出逃的一年後,一群人在一個離恐龍出逃地點不遠的公園野營,主角是一個五口之家,他們在野營的過程中被異特龍攻擊。本來就聽說這部短片投資不菲,然後正片效果真的非常棒,雖然主要只出現了大鼻角龍和異特龍兩種恐龍,但是特效完全就是電影級別,而且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是恐龍大戰跟恐龍追殺人類這兩個侏羅紀系列的經典橋段全都有,異特龍大戰大鼻角龍一家子無疑令人想起了《侏羅紀世界1》的暴虐霸王龍大戰甲龍、或者《侏羅紀世界2》中的食肉牛龍大戰中國角龍,而異特龍攻擊房車追殺一家人的場面像極了曾經的《侏羅紀公園1,2》時的部分經典橋段
  • 人類的祖先在恐龍時代居然是「老鼠」?難怪可以度過生物大滅絕!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據考究發現已知最古老的猿類出現在始新世,時間大約在5500萬年前。而生物的進化是呈線性的,一種物種不可能會憑空出現,所以在此之前人類的先祖肯定存在只不過不是猿人的形態。如果把時間線再往前推,在恐龍時代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姿態呢?
  • 《侏羅紀公園1》:恐龍帶來的金錢收益,值得人類去冒險嗎?
    正如電影中所發生的事情一樣,人類對自然世界的不尊敬,最終會導致人類走向滅亡。在如今這個科技隨處可見的時代,人類越來越依靠科技,在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營造了很多的壞處。通過網際網路犯罪的人層出不窮,每個人的個人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容易被人盜用,包括多年之後AI智能會取代人類,更多的人將會面臨失業。
  • 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真的能毀滅恐龍嗎?現在人類能抵擋嗎
    當一顆直徑高達10千米的超級小行星高速撞擊地球會怎樣?現在的人類能夠抵擋住它的威力嗎?大概率是抵擋不住,但是我們人類完全不需要抵擋,因為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它的存在,然後將威脅消滅於萌芽。但是當時間倒退回6500萬年前,一切就不一樣了。一種理論學說認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轟擊,那這是真的嗎,一顆小行星真能滅絕統治整個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嗎?
  • 《侏羅紀公園/世界》系列最致命的10種恐龍了解一下
    25年來, 影迷們已經不在滿足於人類研究史前恐龍、史前恐龍獵捕人類的傳統劇情,從《侏羅紀世界》開始,危及人命的不再是已知的遠古動物,而是現在生物工程技術雜交出來的新品種, 繼上一部的混血品種暴虐龍之後, 《侏羅紀世界2》 又研發出了升級版——暴虐迅猛龍。這次又會有多少人為之喪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