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稻穀飄香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豐收啦

2020-12-12 騰訊網

9月10日,袁隆平院士為雜交水稻在西南地區選育與推廣而設立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進行了今年首次測產驗收。

藍天白雲下

金燦燦的稻田隨風搖擺

收割機繁忙穿梭

……

又到了一年收穫季

走進德源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

成片的稻穀已進入收割期

工作人員正搶抓當前晴好天氣

來回穿梭於稻田之中

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行走在水稻之間

時不時飄來稻田的香味

沁人心脾

不遠處稻田裡

一臺收割機在農機師傅的駕馭下

將顆粒飽滿、黃澄澄的稻穀盡收其中

金黃的稻田、勤勞的村民、散落的村莊

構成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

吸引了眾多攝影和戶外愛好者

田埂上

大伙兒都忙著搬運稻穀

看到顆粒飽滿的稻穀

他們的臉上儘是豐收的喜悅

種滿金燦燦的水稻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

如今成為郫都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民到這裡散步的同時

也見證了水稻從育苗、插秧

到最後收成的整個過程

思緒仿佛被拉回到年輕時淳樸的農耕日子

糧食的充足保障

也讓村民倍感滿足

幸福感油然而生

- END -

圖 |鄧虹、龔芮、小胡豆er

記者 |鄧虹

編輯 | 郫妹兒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袁隆平超級雜交有機水稻在陽江陽春試種成功,畝產超過600公斤!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時下正是晚造水稻收穫時節。筆者獲悉,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陽江陽春春灣鎮自由村高村自然村試驗種植的超級雜交有機水稻進入成熟期,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筆者在高村超級雜交綠色有機稻試驗田看到,該片試驗田面積31畝,主要種植有「湘兩優900」和「超優千號」兩個品種,是袁隆平團隊在廣東省的第一個試驗示範基地。
  • 一顆稻穀裡的愛國情懷——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新華社長沙4月23日電 題:一顆稻穀裡的愛國情懷——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新華社記者周勉、袁汝婷  一如既往,去年冬天,袁隆平又去了海南,和自己的團隊在南繁基地一呆就是3個多月。  他已經89歲,身體大不如前。
  • 選好種子才能豐收 成都德源街道「袁隆平的田」試驗水稻品種近4000個
    豐收,都是因為在春天播下的種子。近日,記者從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獲悉:今年「袁爺爺的田」裡進行了近4000個水稻(組合)品種的雜交試驗,預計只有千分之一的組合能夠能成為「種子」,進入生產階段。近日,記者在「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見到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育種部經理匡應龍。他正在田間選種。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豐收的背後,水稻以約佔糧食總面積25%的播種面積,貢獻了近32%的產量。其中50%左右是雜交水稻。 作為我國第一大口糧品種、全國超65%人口的主食,保飯碗,首先保大米。「提高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對保證糧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袁隆平說。 面對布朗的質疑,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回應是:「(布朗)低估了科學、科技進步對提高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
  • 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機械化作業   種植過程詳細記錄   蓮都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開始收割啦   ↓↓↓   △試驗田開始收割啦,點擊視頻了解下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還記得袁隆平90歲生日時許下的生日願望嗎——「(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11月2日中午,正在測產的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水稻基地,傳出好消息: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此前7月,該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 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
    11月11日,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儀式上,陽春市戰略合作夥伴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廣東)有限公司獲有機轉換認證證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陽江市副市長丁錫豐,中植企業集團營運長牛佔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處長龍成,社會各界涉農企業相關人員等參加了活動。
  • 成都郫都區城鄉融合機會清單發布 德源街道拔得頭籌 袁隆平院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29日,隨著金黃的稻穀緩慢注入啟動裝置,成都郫都區城鄉融合機會清單發布活動(首站)在德源街道「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啟動。論面積雖只是「三分德源有其一」,卻坐擁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川西林盤、大蒜「三大IP」。其中,最大的「流量明星」當屬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院園。本次發布會的主會場就選在了這裡。走進德源東林村,翠竹掩映著一處環境清幽、造型別致的林盤建築,這便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去年12月落成,今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所在林盤「乳名」叫周家院子。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徐欽攝/本刊雜交水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hybrid rice雜交水稻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記住了嗎?在採訪中,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
  • 這就是山東|青島海水稻進入成熟期 豐收在望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山東青島海水稻(即耐鹽鹼水稻)目前進入成熟期。全國十大主要基地陸續開始收割。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金黃的稻穗隨著微風慢慢搖曳,與其間忙碌的工作人員一起,構成了一幅金色的豐收畫卷。「2020年,城陽區上馬基地共種植了5000畝水稻,新增了150份試種材料,總材料數達200餘份。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袁隆平再飈英語!陪伴了袁老五十餘年的雜交水稻用英文怎麼說?
    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雜交水稻,非洲國家的明天將是光明的。「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不少網友驚呼「袁爺爺英語十級了吧?!」還紛紛表示要記住「雜交水稻」這個詞的英文,「今年要考的!」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來源:我們視頻
  • 袁隆平團隊再傳捷報,沙漠海水稻又獲豐收,科學保護著我們!
    水稻?麥子?大米白面?那是那個時代的普通居民,不敢想像的奢侈品。而如今我們不再忍餓挨飢,除了感謝萬千不留名的英雄,還應當感謝袁隆平先生。袁隆平這一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我國雜家水稻之父。他將自己幾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雜交水稻中,最終使得每年增產的糧食能多養活7000萬人,他是人們的救星。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黔陽冰糖橙代言
    (9月20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接受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情講述與黔陽冰糖橙的故事。)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 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並為其代言。
  • 青島海水稻豐收在望 畝產約350公斤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日訊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獲悉,青島「海水稻」(耐鹽鹼水稻,下同)目前進入成熟期。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ID:Chinadaily_Mobile)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 袁隆平:一生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袁隆平說自己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在現代社出版的《先生們:他們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氣脈》一書中,收錄了《環球雜誌》記者採訪的文章《袁隆平: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 ...英文道賀-袁隆平,雜交,超級稻,黃大輝,副院長,水稻,學員,巴拿馬...
    原標題:袁隆平的2017級「洋學生」畢業了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13日,在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了一場簡短而又特別的典禮。21位「洋學生」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手中接過證書,正式從「2017年發展中國家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及種子生產和栽培技術培訓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