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位於九州之滇,彩雲之南,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南詔在此修築土城,取名為「惠歷」,而「惠歷」譯成漢語就是「建水」。
雲南有許多地方是旅行者熱愛打卡的地方,建水也不例外,好吃的特多,景兒也好,還有別樣風情。
說到建水的吃,不得不提燒豆腐。
建水燒豆腐乃是一絕,和我們想像中不太一樣,其實建水燒豆腐不是鍋裡燉的,而是火上烤的。
豆腐形狀也和普通豆腐不太一樣,都是方方正正一小塊,剛好夠吃一口的。
人們圍坐在街邊的小攤兒上,瞧著哪塊豆腐烤得外皮金黃,鼓脹起來,便撿來吃,每吃一塊,店家就往你的面前的小盆盆裡放一粒玉米,用作最後結帳計數用。
另外建水這地兒還有獨有的草牙米線和汽鍋雞,味道極佳,回頭去建水,記得挨個嘗一嘗~
說完吃的,我們再聊聊這裡的人文底蘊。
一般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都有他們獨特的風情,但建水不僅如此,他還有很濃厚的中原文化的痕跡。
古城的迎暉路上,有座「文獻名邦」牌坊,是為表彰明朝重臣包見捷而建。
當時是這麼個情況,包見捷在朝為官期間,萬曆皇帝有疑難問題,很多朝臣答不出來,唯獨他對答如流。
皇帝就非常高興,說「中原文獻盡在卿也」,後來就在建水建了這座「文獻名邦」牌坊。
不過牌坊只是建水人文底蘊的一個很小的體現,更具代表性的是建水文廟。
這座文廟不得了,其規模緊隨山東曲阜孔廟之後,乃是中國現存第二大文廟。
文廟代表什麼,一目了然。但建水文廟還有和其他文廟不一樣的地方。
在大成殿後的院落裡,有一座寄賢祠。
祠堂裡供奉的人物有兩個,一名王奎,一名韓宜可。可能這倆人並不是什麼聞達於大眾的人物,但確是開啟建水一方文脈的先賢。
據說這倆人都是因為像皇帝直言覲諫而被發配到這裡,因此處文風不至而憂心忡忡。
為了讓漢文化在此生根發芽,他們開始教育貧苦百姓讀書,白天教學,晚上手抄課本,用心極為良苦。
在他們的悉心努力下,建水「士習始變,人文始著」。
大家到建水遊玩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吃吃吃,拍點照,這處寄賢祠,一定要看看的~
建水這個地方,還有不少值得逛一逛的景點。像是建於明初的朱家花園,乃是一處江南園林風格的建築,行走其中,可以一窺當時作為望族的朱家的氣派;還可以逛逛城東邊的燕子洞,體驗一下這裡獨特的溶洞景觀……
好啦
今天的就到這裡啦
關於建水
你有什麼想和我們說的嗎
歡迎留言~
編輯 | 王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