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譚松韻和媽媽的故事,又讓我淚奔了

2020-12-19 肥羅大電影

是的,有時候我會覺得有些吃瓜群眾不夠善良。但又好在,更多的吃瓜群眾,還是善良的。

因為上《嚮往的生活》,譚松韻和去世的媽媽的故事又被提起了。她在節目中用「她」稱呼這位了不起的母親,說希望自己能夠「夢見她」。

又說,「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

譚松韻媽媽是2019年跨年夜當晚與朋友聚會遭遇車禍的,經過20多天的搶救依然醫治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說起媽媽,譚松韻就忍不住哭,黃磊安慰道:「沒事,你沒準兒今夜就夢到她了」。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對不對,但有些網民的發言讓我覺得一口老血在口腔裡徘徊。

評論裡,有這樣的揣測—— 「別的情況下我可能會感動,但綜藝都是有劇本的,所以,還是算了。」

這種評論起碼也算可以理解,任何綜藝任何明星都註定活在網友的審視中,有疑問也正常。

但下面這類評論就恕我實在不太能理解了——「母親去世她都能買熱搜,這是有多不善良。」

這種發言,怎麼說呢?讓我想起之前何老師幫譚松韻闢謠的另一個傳言,譚媽媽出事之前有媒體拍到了譚松韻和歐豪以及一群人吃飯的照片,然後在譚松韻媽媽去世之後把照片發出來,重點聚焦他們兩個,當時一些網民說,這個女兒是有多不孝。

何老師在綜藝節目中特別為譚松韻澄清了事情的先後順序,網民才明白了是媒體在搞事情。

沒人想過譚松韻看到這些評論是怎麼想的。

有些現象在娛樂圈確實存在,於是在世俗的眼光裡,譚松韻被媒體「製造」成媽媽去世談戀愛是不對,上節目談母親是為流量,她緘口不言也有自媒體說她是若無其事。

她怎麼做,好像都是錯的。

但是,在明星父母生死大事上,任何一個旁觀者真的有資格評判嗎?

我想問的是,到底是譚松韻不善良,還是製造那些惡意八卦的媒體,以及隨意質疑一個女兒的心痛的網民,在那一刻,缺少了一點善良?

綜藝皆有劇本?難道譚松韻的眼淚和魏大勳的安慰也是設計的嗎?

故事其實是從蘑菇屋常規的圍爐夜話引發的。

本來是大家一起談自己的願望,輪到譚松韻了,她很自然想起了媽媽,說自己想夢見她,然後又表示自己一直很堅強,「都沒有怎麼哭過」,說希望媽媽下輩子是自己的女兒。

這個是不是設計出來的呢?真人秀當然有設計的成分,就事論事的話,圍爐夜話這個環節是設計的沒錯,但節目會設計嘉賓說什麼嗎?設計了,就不叫慢綜藝,而叫背臺詞,叫電視劇。

譚松韻說完以後,在一旁的何炅也說了,雖然黃磊老師走的是一個「硬核父親」的形象,但是內心卻很柔軟,看到譚松韻來到蘑菇屋,黃老師就開始偷偷把所有的菜或者做法都換成四川的,只為了讓譚松韻能夠吃到「熟悉的味道」。

應該說到這裡整個氣氛都很悲傷,好在還有魏大勳,譚松韻說完想要媽媽下輩子做自己女兒的時候,魏大勳說了一句話,就讓譚松韻破涕為笑了,他說:那就抓緊要!

哈哈哈哈這個笑點化解悲傷還是很暖的。

其實之前譚松韻還懟過魏大勳,幾個人一起吃飯時,大勳調侃起了譚松韻吃東西的模樣:你吃雞爪的樣子可太美了。譚松韻當時還有點火,說:魏大勳你是不是有''病''?後來還把紙巾扔到了對方的臉上說:你總是愛欺負我,嫌棄我?

所以按照某些網民的說法,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設計的呢?只能說有時候我們的觀眾,把真人秀編導們,想像地太過於厲害了。

真正被設計出來的情節當然有,比如譚松韻和歐豪的那則新聞。

就在譚松韻媽媽去世不久以後,就有媒體爆料稱她在媽媽住院期間和歐豪一起外出吃飯,笑容滿面,疑似和歐豪戀愛。

當時譚松韻因為媽媽的事情並沒有回應這些媒體,結果很多網民就相信了,留言呢,當然是不好聽。

在節目中何老師主動向黃磊提起了,說其實當時譚松韻和歐豪吃飯是和許多朋友一起,而且是在媽媽出事之前,是媒體把時間給改了,但是這讓譚松韻怎麼去澄清呢?

所以有劇本的不一定是綜藝呀,也可能是我們那些厲害的八卦媒體,不僅是有劇本,還有剪輯,有公眾情緒考量,每一個爆點都製造地恰到好處,精準集中公眾情緒點,最恰如其分地引爆流量,除了新聞事實之外,一切都在他們的考量之中。

事實是整個春節譚松韻都在醫院裡陪媽媽,但這個點,對於那些八卦媒體來說,怎麼比得過一個「不孝女」的情節更帶流量呢?

可是有些網民的邏輯就是:綜藝皆有劇本,八卦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明星否認的一定都是事實,所以我罵的都是沒錯的,萬一罵錯了,也是娛樂圈活該,所以,反正我沒錯。

別用你的想法,揣測譚松韻和她媽媽的動人真情

網民到底罵錯沒有呢?還是看一看譚松韻和媽媽的故事。

自從媽媽去世後,譚松韻很久沒有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之中,突然有一天發了個微博也是想告訴在天堂的媽媽,自己會好好吃飯。

2018年的最後一天,譚松韻媽媽和朋友聚會後好好的走在路邊,忽然一輛車開過來撞了三人,導致她們都有各種程度地受傷。

譚媽媽在三人中傷勢最重,當晚就緊急做了開顱手術,並轉移至ICU搶救。

得知媽媽出車禍後,譚松韻第一時間趕回了老家,陪伴在她的身邊,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她還在病床前祈禱:

「媽媽,只要你能醒來我願意拿一切去換」。

可是很遺憾,在經過二十幾天的全力搶救之後,阿姨還是沒能醒來,沒給心愛的女兒留下一句話,便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一直以來,譚松韻和媽媽的感情怎麼樣呢?簡直就是一部巨甜又好笑的母女劇。

譚松韻出生於四川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譚松韻11歲的時候就離家去四川省舞蹈學校學習古典舞和民間舞,因為是全封閉的學校,只有周末才能出來。

雖然很早就離家離開媽媽,但在她心裡媽媽是一個傳統又很善良的女人,給了她最好的關心和愛。

當初她想要走演員這條路,身邊的親人都不贊同,一來是覺得學藝術壓力太大,第二個原因比較傷人了,都不覺得她有這個天賦。但譚媽媽不為所動,繼續供她上學。

尤其是在北京電影學院復讀時,家裡的經濟負擔很重。

後來有主持人就問過譚松韻:讀北影需要一筆不小的花費,家裡的經濟是怎麼樣來維持的?

譚松韻說,當時去北影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過猶豫,因為家裡確實有點困難,可媽媽卻對她說:「只要你想要的,媽媽砸鍋賣鐵也會給你。」

譚松韻2007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12年就因《後宮·甄嬛傳》中扮演淳貴人一角開始被注意。

後來搭檔小七歲的劉昊然主演《最好的我們》,劇集大火,另一位「耿耿」何藍逗的表演之所以那麼大爭議,實事求是地說,也是她與劉昊然之前的演出太深入人心。

有網民說她沒有代表作,開什麼玩笑,這部還不算嗎?

譚松韻漸漸紅了,照道理是營銷走起來的時候了。

結果在譚松韻的微博中,出鏡率最高、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媽媽。

她最愛在微博裡寫下兩個人之間的點點滴滴,比如「小時候模仿媽媽籤字給老師,現在被她踹下了床。」

又比如,「感謝爸爸媽媽,給我生在六一節的前一天,讓我可以連著拿兩份禮物。」

上節目可以看出這對母女真的太暖了,一邊是譚松韻覺得媽媽為自己付出很多,另一邊節目組給譚松韻帶來了一段她爸爸媽媽錄下的語音信,錄音裡,譚爸爸譚媽媽一直在說對女兒懷有愧疚之心,說著說著,譚媽媽突然說不下去了,叔叔馬上接話「你媽媽受不了了」,譚松韻一邊微笑一邊流淚。

譚媽媽出事之後,經紀人發文透露譚松韻媽媽因車禍搶救20多天無效去世,譚松韻第一時間趕回老家每時每刻守在醫院看護媽媽。還在媽媽病床邊祈禱。

過年期間,譚松韻才首次發文回應了自己的狀況:感謝大家這段時間所有的關心,放心我會好好的讓大家和媽媽安心。

一直到5月,她還在微博裡想媽媽。

譚松韻曾在雜誌採訪中透露過最讓自己傷痛的事就是外公的去世,儘管事情過去了很久,但只要一想起這事就會難過。而這一次,是她最愛最愛的媽媽突然離開了,可以想像這件事對她打擊有多大,照道理人同此心,都可以理解她的傷痛。

媒體搞事情的她和歐豪的照片出爐,被網民罵不孝女;在節目裡回憶母親流淚,又有人說她拼熱搜。

任何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情緒和看法,但是不是應該有對當事人遭遇起碼的同理心呢?

上節目的時候,譚松韻說過自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媽媽在一起做的所有事情。以前,譚松韻可以和媽媽一起包餃子,可以幫媽媽吹頭髮,可以聽他念叨老爸和家裡的狗狗,但在這一天之後,最讓她感到幸福的事情,她都沒有機會去做了,這是不是世間最大的遺憾呢?

但就是這樣的遺憾之情,卻被網民用一句揣測涵蓋了:利用媽媽的事上熱搜,她有多不善良?

我想說的卻是:不了解她們之間母女情,沒有任何實證卻任意揣測的朋友,謝謝你,麻煩你——收聲。

看著這些莫名的揣測和質疑,我反倒更感受到「媽媽」這兩個字的溫柔

這幾年,明顯可以感受到,網上戾氣不僅沒有隨著時間消褪,反倒是網絡上的鍵盤俠們,越來越強勁,越來越霸氣了。不需要實錘,不需要邏輯,鍵盤俠縱橫四海,所向披靡,滌蕩娛樂圈。

娛樂圈當然有假惡醜,可真善美呢,一起滌蕩了嗎?

譚松韻和媽媽的故事,其實不過是一個凡人的故事而已,它其實和娛樂圈無關,和譚松韻的人氣無關,和熱搜無關,它只是折射出一個簡單的道理:父母的愛,從未停止,直到死亡,最終把我們分離。

說實話,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譚松韻,並沒有因為漸漸走紅,和父母走遠,反倒和媽媽越來越近了。

大多數成年女子是怎樣呢?當父母對我們事無巨細的關心和叮囑,我們卻嫌他們嘮嘮叨叨,甚至故意躲得他們遠遠的,接電話都不耐煩,恨不得趕緊讓他們說完拉倒,因為我們很忙。

譚松韻也很忙啊,可卻有空在微博裡,說和媽媽的故事。

她會說,「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東西放在哪兒的小迷糊,以後沒了媽媽該怎麼辦呀。」

會想起「小時候和媽媽的鬥智鬥勇,就覺得當時的我們真是特別單純。」

會在採訪中講到,「與媽媽有關的,我覺得做什麼都幸福。」

這份真心真是可愛,她從來沒有忘記過,父母是那對永遠為我們守在原地的人。

我還記得譚松韻曾說過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父母將來不要太操心,希望能為他們去做些什麼,告訴他們我現在可以了,我不再是個小孩。

我覺得她的這份真心,很多網民都讀懂了。

不是說不承認娛樂圈有人設,有表演,有自我塑造,有表裡不一,但有些真摯,是表演不出來的,因為網友都看得到。為失去親人的感覺,大抵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那份痛徹心扉。

那一刻我們才明白,原來沒了他們,再沒有一個人,愛我勝過自己。

而譚松韻在節目裡說起媽媽,不是消費親人,而是對抗遺忘。

每一對懂得感恩的子女都是寶藏,都值得被用心對待。

所以,這條新聞上了熱搜,而這種熱搜,是不需要買的。因為這個故事,值得上熱搜。

每一對母女,都是生死之交。現在譚松韻失去這個生死之交了,還不許她在節目裡想媽媽嗎?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牆。這是一個流行告別的世界,父母離去,意味著我們都該長大了。但長大,不代表就要鐵石心腸,把他們拋在腦後。

正好相反,時常想到和愛我們的逝著在夢裡相見,是讓他們在我們的記憶裡活著,也是讓自己在逝者天堂的目光裡不必孤單。

或許譚媽媽心裡最放不下的,還是這個孩子吧,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自己的女兒被網民這麼說,該有多難過呀。

不管這個娛樂圈發生過多少匪夷所思的故事,但我依然相信,當一個女兒在節目裡說想要夢見媽媽,只是因為,她真的想在夢裡見到媽媽了。沒有任何別的原因。

所以,別用你的惡意,去揣測這個世界的善良。別把世間最美好的想念,弄髒了。

相關焦點

  • 譚松韻:「媽媽,這一年零八個月,我每天都在想你」
    我們先來看一下事情的經過:譚松韻的媽媽在2018-2019年的跨年夜和朋友聚餐後,步行回家的路上被涉嫌酒駕和毒駕的馬某撞倒,事發後肇事者當場逃逸,而譚松韻的媽媽重傷不治離開了這個世界。時隔一年零八個月,譚松韻母親被撞案才終於開庭。8月31日亮相庭審現場的譚松韻說,從案發當天到現在已經一年八個月了,在這一年零八個月裡,我天天都在治癒自己。我每天都很想她,但也一直在等開庭的這一天,等一個公平的審判。
  • 譚松韻母親辭世,跨年夜遭遇不幸,經紀人回憶生前待她如親生女兒
    三人中,譚媽媽的傷勢最重,當時就做了開顱手術,後來轉到ICU觀察治療。經過20多天的全力救治,譚媽媽還是非常遺憾地走了。作為女兒的譚松韻,在第一時間趕到老家守候在媽媽的病床前,並且說「只要你能醒來,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引人淚奔。
  • 譚松韻崩潰落淚:你離開的一年八個月,我每天都在想你……
    文 | 柳飄飄 年幼喪母的李尖尖從小跟爸爸相依為命,卻也在成長過程中收穫了兩個哥哥和兩個爸爸的寵愛。 對李尖尖來說,以家人之名的溫暖,足以治癒一切傷痛。 然而,故事外的譚松韻卻沒有那麼幸運。
  • 「下輩子,別做我媽媽了!」高三男生跳下黃河……
    21歲的高三復讀生魏天樺(化名)給母親發簡訊說,我真的想好好學,考個好大學,希望這個願望,下輩子可以實現吧,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母親隨即回覆說,你永遠是我的好兒子,你是媽媽的支柱,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支持你。
  • Ma媽媽因癌症病逝 Makiyo崩潰:下輩子再當你女兒
    Ma過世前她的3個女兒都隨侍在側,其中年紀最小的Makiyo更是崩潰大哭。事後Makiyo仍難忍悲傷地表示「希望媽媽一路好走,往好的地方去,下輩子還要當她的女兒。」     Ma媽自從遭診斷罹患肺癌以來,一直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但日前病情隨後急轉直下,轉移至腦部,一度緊急住院開刀治療,去年底被診斷壽命恐剩1個月,近日又因肺炎入院,情況不樂觀。
  • 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高三男生發完信息,跳進黃河
    2019年2月26日,那是一個周二,21歲的複習生魏天樺(化名)給母親發了個信息:「我真的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希望這個願望,下輩子可以實現吧,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二十分鐘後,媽媽又追加了一個信息:「媽媽因你考到外高而榮幸,我希望你這次也爭取轟動一哈周邊的這幾個學生,老師說了,你學習如果用心了,沒問題,你是聰明的娃娃。」
  • 《嚮往的生活》:任嘉倫和譚松韻再次同框出現,淚奔
    第一期彭昱暢接電話差點讓觀眾都激動起來,當彭昱暢聽到電話聲喊出譚松韻的名字,結果對方說不是的時候,頓時有種失落感。但是看了最新一期的節目預告,看到下一期出場的嘉賓,這次真的不淡定了。錦衣奶奶們終於又一次迎來了備受關注的最受喜歡的熒幕CP再次同框,下一期的嘉賓就是任嘉倫和譚松韻。
  • 李尖尖朝流星喊媽媽,譚松韻現實中的母親意外去世,戳中淚點了
    她在這部劇中扮演了失去媽媽的李尖尖,平日裡幸得老爸和兩個哥哥照顧,十分開朗。一句「我來例假了!」讓大家對她的演技讚許不已。但誰知,在熒幕前如此大大咧咧的人,在去年經歷了怎麼樣的人生苦痛。她以最快的時間飛回了母親身邊。然而母親傷的實在是太重了,還是沒有搶救過來。從那以後,她很少更新動態,也很少走進我們的視野。松韻和媽媽是出了名的關係好,她的很多動態都圍繞著媽媽展開。在很多次採訪中,她都提到了自己和母親的小故事,親近媽媽的心情毫無保留。
  • 《以家人之名》開局8.6,她成了全民羨慕的對象
    「我要常回家看看媽媽」從此被列入了譚松韻的願望清單。可是,這個看起來如此觸手可及的願望,卻被命運之輪無情地碾碎了。02長大只是一瞬間的事2018年12月31日跨年夜,網癮少女譚松韻像往常一樣發布了一條打卡新年的動態,就突然間從微博消失了。
  • 「疫」線家書丨看到她的工作照 女兒說:這是我的超人媽媽
    一天,她在跟4歲的女兒視頻時,丈夫拿著她穿著防護服工作的照片告訴女兒,這是媽媽在打病毒,女兒驚奇地回答:「這是我的超人媽媽!」她的眼睛被淚水溼潤了,上班的動力更足了。還記得出徵武漢前夕,女兒第一眼見到剪短了長發的媽媽說:「媽媽,你的頭髮真難看。」童言無忌,戚華麗在一封給女兒的信中寫道:「寶貝,等媽媽打敗病毒,再養一頭長髮,繼續做美美的樓果果媽媽。」
  • 四川癌症媽媽和她的三胞胎女兒 - 中國三門峽網 - 愛上三門峽,發現...
    我是大娃。我有好幾次都看到媽媽在偷偷地哭,吃了東西也常常在吐,所以我開始變得像大人一樣嘮叨,叮囑她不要吃太飽。  我是二娃。我覺得媽媽最近很神秘,每個月都會失蹤幾次,我只能從手機的一個小框框裡才能見到她。媽媽的褲兜裡老是揣著不準碰的寶貝。我上樓梯,媽媽也不像從前一樣把我摟在懷裡。  我是么娃。我是家裡出了名的「混世魔王」,但是我很愛姐姐,還有媽媽。
  • 譚松韻一身黑衣出庭,肇事者毫無悔意,那是500萬也換不回的媽媽
    2018跨年前夕,本應該是最開心的時候,但對於譚松韻來說,卻並不是這樣。譚松韻的媽媽參加聚會完之後再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車禍,在春節前永遠地離開了,直到最後都沒有和譚松韻再說過一句話。在參加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譚松韻說起了媽媽,她說她很堅強,都沒怎麼哭,只是希望可以再夢見一次媽媽,她堅強得讓人心疼。這起車禍造成了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一人輕傷的悲痛結局,但肇事者卻一直沒有任何回應。時隔整整一年八個月,這起案件終於在四川省敘永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庭審當天譚松韻也是一身黑衣,出現在大家面前。
  • 看到女兒笑,35歲的媽媽卻想哭:「她是天使,到人間找媽媽,我卻看著...
    嶽麗明(化名)站在床邊,一遍遍摸著女兒的手,眼淚一串串地往下掉:她太疼了,太疼了。安安的身上插著各種管子,嶽麗明想抱卻又不能。「都說小孩子是天使,到人間找媽媽,我費了那麼大勁,才讓她找到我,卻要眼睜睜看著她吃苦。」
  • 《婚紗》韓國電影:一位身患絕症的單親媽媽和女兒的感人故事
    這是一部比較感人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單親媽媽高雲和女兒素雅的母女情深的故事。高雲是一名個性比較強勢的婚紗設計師,事業心比較強,所以照顧女兒的時間也比較少,導致素雅變得個性比較獨立。素雅因為有潔癖,所以在學校裡跟同學玩不到一塊。
  • 我的女兒要離家出走,我給她準備了牛奶和麵包
    我受不了了,我一定要離家出走!"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喊。我嘆了口氣,「那好吧,為了防止你餓,媽媽給你裝兩盒牛奶和一塊麵包。」打開背上的書包,我把東西裝了進去,然後給她戴好口罩和帽子,最後打開門。她驚呆了,「媽媽,外面還有病毒……」「是呀,所以給你戴了口罩。」
  • 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揭新一代愛情觀
    近期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掀起網上討論,它改編自日本漫畫《來世要好好地做》,女主角是現年28歲、憑《大叔的愛》而知名度急升的內田理央。故事大膽以「性」為題,講述一班日本年輕男女對情愛的渴求。女主角更同時擁有5位伴侶,相反她的同事卻是萬年處女,兩位極端女性揭示年輕人的愛情觀。
  • 「這輩子,我也許再也見不到她了」
    去見文奶奶之前,張爺爺對子女說,「這輩子,我也許再也見不到她了,我想見見她。」見完面沒多久,文奶奶因搶救無效去世,家人出於對張爺爺身體的考慮,暫時將這個悲傷的消息「瞞」下。03講述這個故事的人,是微博上一個叫「賣大叔的白菜」的網友,也就是剛剛提到的老奶奶同病房的患者家屬。微博發出後有網友留言,這個老奶奶是她的姑奶奶。
  • 女兒是貼心小棉襖,我希望能擁有一個小棉襖
    很多人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這話說的一點都不錯呢,因為女孩子一般都比較細心一些。相反男孩子比較大條,所以說女兒更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呢如今我也擁有自己的小棉襖,說實話看著小棉襖一天天的成長,我希望她能記得父母對她的付出,將來的她也懂得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 譚松韻,戲裡是可愛到冒泡泡的姑娘,戲外卻讓人格外心疼
    據悉,當時譚松韻的媽媽走在馬路邊,同行的三人都受到車子的撞擊,而譚松韻的媽媽受傷最為嚴重。譚松韻等待了20多天,沒有等到媽媽的甦醒和最後一句話,讓她無法接受。本來好好的人,突然就沒有了,確實誰都無法承受。
  • 「阿姨,你的聲音好像我媽媽!」採樣現場,戴著防護面罩的她被女兒喊...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用甜美的聲音,對為她做核酸採樣的醫生表達著感謝。而她並不知道,眼前這位「全副武裝」,只露出雙眼的漂亮阿姨,正是自己多日未見、日思夜想的媽媽…… 為了不影響工作,媽媽並沒有和女兒相認。心中早已哽咽的她,很怕護目鏡起霧,不能繼續工作,硬生生地把要流的眼淚憋了回去。這感人的一幕出現在1月2日鐵西區昆明湖街道七號街社區服務大廳的核酸採樣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