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兵王除中國兵,就是廓爾喀兵

2020-12-11 歐羅風行者
廓爾喀兵

廓爾喀人,是作為外國人對尼泊爾全體居民的統稱。廓爾喀這部落的起源於十四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託爾王朝,這個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

廓爾喀人成為僱傭軍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世紀。當時,喜馬拉雅山上廓爾喀公國的王公為了稱霸,從自己統轄下的臣民中招募、組建了一支強悍之師「廓爾喀」軍。

廓爾喀兵訓練

19世紀初,英國入侵尼泊爾,英國人以3萬人對付尼泊爾1.2萬人,經過兩年的浴血奮戰英國憑藉先進的火器才打敗尼泊爾軍人,由此廓爾喀兵寧死不屈和驍勇善戰的精神得到了英國人的敬佩。

一名英國陸軍元帥曾經這樣評價:「如果一個人說不怕死,他要麼是在說謊,要麼就是廓爾喀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20萬廓爾喀人為英軍效力,4.5萬餘人戰死沙場,貢獻將近15-18%的戰鬥力。

廓爾喀兵人

廓爾喀僱傭軍無限忠誠地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過去200年間,廓爾喀戰士隨僱主徵戰於世界各地。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交鋒。中東,海灣,朝鮮、馬來西亞都有廓爾喀人的身影。迄今,共有26名廓爾喀人,因作戰英勇頑強而榮獲了英國最高獎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派出了最擅長白刃格鬥的廓爾喀部隊和錫克部隊,這兩支部隊曾被西方人吹噓,他的白刃戰天下無敵,令人聞風喪膽,被外界譽為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僱傭軍。

中國特種兵

1962年11月,解放軍切斷西山口至邦迪拉的公路,使南逃印度軍人和這些號稱白刃戰之王廓爾喀僱傭兵,以廓爾喀士兵為主的白刃格鬥中,被我人民解放軍的三稜刺刀殺,揍得抱頭鼠竄,全被捕獲。

中國特種部隊

從此後,世界僱傭兵組織就說,中國是世界僱傭兵的禁區和死地,世界兵王在中國。

相關焦點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廓爾喀兵怎麼樣 廓爾喀兵強度評測
    導 讀 在《帝國時代3:決定版》這一款即時戰略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不同的國家進行戰鬥,可能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遊戲中的印度都有什麼兵種,所以小編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帝國時代3:決定版》廓爾喀兵介紹
  • 錫克兵和廓爾喀兵哪個強?我軍:都不賴,一個跑得快一個降得快
    一個是廓爾喀兵,尼泊爾境內80%是山區,廓爾喀人身材不高,但體魄健碩,且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登高山如履平地,走山路異於常人。由於尼泊爾資源匱乏,不少廓爾喀人為了謀生,只能當兵,上千年下來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僱傭兵民族。 廓爾喀兵團隨英軍南徵北戰,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馬島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可以說是打遍6大州。
  • 廓爾喀人不給印度賣命了,印度平原兵不敢上雪山:山地師玩不轉了
    1個師總共就9個戰鬥步兵營,給1個師分配3個廓爾喀營,還可以分配13個師。印度軍隊的編制,就是1個師,混雜幾個來自不同地區的步兵營,比如,廓爾喀,錫克,阿納姆,拉加普特營等等。 比如1962年克節朗河印軍第7營,包括,廓爾喀,旁遮普,拉加普特等各一個營。其中的精銳就是廓爾喀那個營,在戰鬥當中,廓爾喀營一旦失敗,整個旅也就逐漸崩潰了。
  • 「最強僱傭兵」的廓爾喀人
    圖為1896年的廓爾喀士兵。英勇善戰是廓爾喀人的標誌。到目前為止,廓爾喀兵團中的廓爾喀兵和英國軍官所獲得的榮譽獎章數量是一樣的,均為13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此外,第3代廓爾喀兵迪普拉薩德·本中士在2010年榮獲了僅次於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特殊勇敢十字勳章。在阿富汗,他獨自一人擊退了塔利班對其崗哨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攻勢。
  • 炊事兵兵王啥本事?答案就在這艘潛艇上
    因為在過往的作戰行動和軍事演練中曾經屢建奇功,再加上「吃貨民族」的天性使然,所以「炊事兵」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職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裡、在許多中國軍事愛好者的眼裡,反倒是環繞著一層神秘的勝利光環。在紛繁複雜的大洋噪音中,有經驗的聲吶兵能夠分辨出哪怕是最細微的異樣。小心駛得萬年船,一塊骨頭在砧板多剁幾下子,沒準敵人的魚雷就該衝過來了。夥食標準高,吃飯未必香和陸地上的情況不同,039上的夥食供應是分一天5次的,除早午晚3次正餐之外,還有額外2次宵夜。
  • 錫克兵、廓爾喀兵實力如何?我軍:都差不多,跑得快、投降快
    印度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印度軍隊的士兵人數也很多。我們都知道印度軍隊中士兵的所屬民族種類不少,其中有兩個民族的士兵好武好戰,極具戰鬥力。他們分別是廓爾喀士兵和錫克教士兵。
  • 英勇的廓爾喀僱傭兵和他們手中的嗜血利刃
    從19世紀末的中國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廓爾喀僱傭兵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大戰場。天生的戰士廓爾喀僱傭兵,他們對死亡毫無畏懼,驍勇忠誠。從1814年到1816年,由於廓爾喀與英屬印度的邊境領土糾紛以及雙方的擴張野心,英屬東印度公司的軍隊發動了針對廓爾喀的戰爭。
  • 超次元網絡酷炫劇《最強狂兵》即將登陸強勢來襲
    由超人氣網文作家烈焰滔滔同名小說改編的超次元酷炫網絡劇《最強狂兵》即將登陸優酷視頻。講述因醫藥學博士林傲雪發明了新型藥物X-ONE,而被黑暗世界視為首要攻克的目標,並踏入險境的故事。X-ONE是可以被用於製作有害暴利商品的原材料,因此這種新型藥物成了暗勢力虎視眈眈想要搶奪的寶貝。為了協助正義力量對抗黑暗世界,幫社會剷除這個毒瘤,蘇銳接受了掩藏身份,秘密保護林傲雪和X-ONE原液的任務。因為在戰爭中受過傷,蘇銳的體能會受到PTSD 的影響,強悍的特種兵能力在特定環境中會突然喪失。
  • 最強狂兵:堪稱一流動作佳品的都市劇
    由網絡知名小說《最強狂兵》改編的電視劇《最強狂兵》在網上播出。雖然主演都是非一線明星,情節也遠遠沒有小說寫得引人入勝。但還是不得不說,武打動作排得很是給力,特別是第一集的開始,更是拍出了《戰狼2》的視覺效果。
  • 為何張召忠認為印度會派出廓爾喀僱傭兵?有何來頭
    雖然最後英國還是將尼泊爾淪為了附屬國,但尼泊爾人的戰鬥意志令英國人印象深刻,並且不久,英國開始在尼泊爾招募僱傭兵,這也就是廓爾喀僱傭兵的由來。廓爾喀人是尼泊爾的一個山地民族,險惡的生活環境鍛造了廓爾喀人強悍的民族特點。
  • 「兵教頭」,名副其實!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中部戰區空軍某裝訓基地探尋這些「兵教頭」的內心世界——於海慶:「做照亮新兵的長明燈」「側姿匍匐手掌要使勁抓地,與手肘一起帶動身體向前……」初冬時節,京畿腹地寒風料峭。他帶出來的兵遍布空軍機務戰線,很多都成為了各自崗位上的「專業能手」「業務大拿」,他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兵王之王」。「都說帶兵人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但是帶兵人更應該是『長明燈』,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長亮。」這就是於海慶的帶兵秘訣,以身作則、自強不息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 西洋棋有8個兵,日本象棋有9個兵,為何中國象棋只有5個兵?
    西洋棋有8個兵,日本象棋有9個兵,為何中國象棋只有5個兵?說起中國文化,那真的是豐富多彩怎麼說都說不完。象棋作為文化的產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在古代不管是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對於象棋都是非常的喜愛。
  • 都市文,《全球高武》方平為守護而戰,《最強狂兵》蘇銳強者回歸
    今天推薦的是都市文,《全球高武》方平為守護而戰,《最強狂兵》蘇銳強者回歸。1《全球高武》老鷹吃小雞精彩章節:陳凡和方平坐在一邊,轉頭一看,方平臉色竟然發黑,他覺得方平應該是怕浪費了1萬塊錢,所以才想好好的努力過了體測。
  • 廓爾喀僱傭軍的最強冷兵器——尼泊爾彎刀
    憑藉廓爾喀彎刀,廓爾喀軍團稱為世界聞名的外籍僱傭軍之一,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人均年收入僅為240美元,而廓爾喀僱傭兵的年薪卻有8500美元。除了豐厚的薪水外,廓爾喀僱傭兵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回去,他們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備受歡迎的求親對象。
  • 「兵王」為新選晉中級士官走好軍旅路支招
    從普通一兵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兵王,鄧士兵沒有體驗過演訓場上轟轟烈烈的衝鋒,但他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保持著「突擊」的姿態。在哨所執勤,他帶領妻兒在那裡駐守了5000多個日夜,奉獻了人生中最寶貴的15年,他走過的巡線護線路達19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4圈還多。
  • 兵之王奶茶品牌總部布局華南市場,3個月開店超700家
    奶茶越過蠻荒時代,歷經白熱化競爭,佔據了當今消費市場不可取代的地位,市場上不少成功的佼佼者以過關斬將之勢迅速在一線城市站穩了腳跟,憑藉飲品店成為人生贏家,兵之王就是一家脫穎而出的品牌,並以勢如破竹之勢向各地蔓延。
  • 亂世王者盾兵武將培養 盾兵養成攻略
    盾兵簡介 兩個配置方案的目的相同,就是為盾兵提升生存能力,一般盾兵屬性越高,「曹仁+司馬懿」的組合提升效果越強,而盾兵屬性較低時,需要曹操來提升盾兵的三圍屬性以獲取更高收益。 這個打法盾兵生存能力會略遜色與「生存流」的配置,通常會在雙排盾的時候第二隊來用「曹仁+周泰」。
  • 兵之王新概念茶飲總部布局華南市場,3個月開店超700家
    奶茶越過蠻荒時代,歷經白熱化競爭,佔據了當今消費市場不可取代的地位,市場上不少成功的佼佼者以過關斬將之勢迅速在一線城市站穩了腳跟,憑藉飲品店成為人生贏家,兵之王就是一家脫穎而出的品牌,並以勢如破竹之勢向各地蔓延。
  • 槍是百兵之王,那誰家槍法是兵王之王呢,羅家還是楊家
    冷兵器時代,武器種類可謂花樣百出,而我們中國素有"十八般武器"之談,其中,槍被列為刀、槍、劍、棍,"四大名器"之首,號稱"百兵之王"。是冷兵器時代徵戰的常用兵器。在各類演義之中,槍更是被刻畫傳神,威風八面。
  • 去臺娃娃兵:母親的哭聲是我終生的夢魘
    1965年上尉退伍,至《中國時報》擔任副刊主編,兼寫文化性專欄,筆名「司陽」,其間仍持續文學創作。1981年《自由日報》(即今《自由時報》)創刊,應聘為藝文組副總編輯,兩年後又到高雄先後任職於《臺灣時報》及《民眾日報》從事新聞工作。1997年起專職為臺灣各大日報、晚報寫時評及社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