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褲衩」 遇到東陽民居 外籍設計師考察東陽傳統營造

2020-12-12 浙報融媒體

2018-04-17 10: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吳旭華

外籍專家學者對東陽木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俗稱「大褲衩」的央視大樓由全球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當這所事務所的設計師走進東陽時,會生發出什麼精彩?

4月9日至4月10日,中央美院駐浙江東陽傳統工藝工作站迎來了「中國鄉村建設高級研修班」的師生,其中就有OMA的著名設計師史蒂芬·彼德曼(Stephan Petermann)。

「史蒂芬·彼德曼先生是OMA專門從事鄉村比較研究的專家,受央美之邀為研修班授課。」研修班學員、工作站主要工作人員呂堅說,此次研修班到東陽考察,主要就是研究「藝術介入鄉村」的傳統和現狀。

史蒂芬·彼德曼告訴工作站的主要合作者——盧宅營造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雄心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雄心,OMA近些年已從全球城市研究轉向鄉村研究,因為OMA的創始人雷姆·庫哈斯深刻意識到鄉村與城市一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其變化速度甚至更快。一方面,農舍面臨空置,鄉村中房子變得現代;另一方面,鄉村被外來勞工移民佔據。當城市的建築越來越瘋狂怪異,鄉村的土地與肌理卻變得越來越機械與圖案化。他認為,鄉村的變化是由於資源全球化的劇烈轉變,這成為鄉村現代化轉變的驅動力。因此,史蒂芬·彼德曼試圖通過研究世界各地的鄉村情況,勾畫出整個世界的變化,推測鄉村變化的未來面貌。

在東陽3天,史蒂芬·彼德曼和研修班學員參觀了「江南故宮」盧宅明清建築群,又在工作站的案例基地與東陽傳統營造匠師交流。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盧宅古建築群讓他讚嘆不已,「東陽幫」的營造技藝又讓他重新思考現代建築技術和規劃理念。他說,他和團隊也曾研究過中國的《營造法式》,對神奇的營造技藝一見傾心,還以此為靈感設計了系列模型參加著名的深圳雙年展。但到東陽與「東陽幫」工匠接觸,尤其是與呂雄心深入交流後,才知道中國傳統的營造技藝比他想像與接觸的還要複雜。與此同時,東陽傳統民居的構造與功能,也大大顛覆了他對中國傳統民居的印象,「以前在北京,在其他鄉村,我所見到的都是建築本體,未能探究它們的建造過程和建築技藝。雖然曾在書籍裡看到過關於東陽傳統民居的描述,但在東陽第一次看到民間工匠修繕古老建築的過程,親自體驗木構架的製作,對中國鄉村建築和它的文化體系有了系統完善的了解。」史蒂芬·彼德曼由衷地說,東陽傳統民居是基於經濟便利、循環利用、適宜人居而又洋溢著浪漫東方藝術氣質的建築,值得讚美更值得當今鄉村建設實踐借鑑。

研修班的另一位外籍專家——歐洲建築教育協會主席、原奧斯陸建築設計學院院長Karl Otto Ellefsen教授則關注中國農村面臨的挑戰和其在全球語境中的發展過程。他對東陽木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捧著陳設在工作站內的東陽傳統民居木雕構件,不時向呂雄心請教雕刻技法和圖案內涵。「東陽傳統民居太漂亮了,它為藝術介入鄉村提供了優秀的建築樣本!」他同時建議,東陽傳統民居應該在全球語境中得到保護與應用,不能被城市化浪潮吞沒。

這已經不是工作站接待的第一批外籍專家學者。作為文化與旅遊部在全國設立的唯一以傳統營造技藝為研究對象的工作站,央美駐東陽傳統工藝工作站在文旅部、央美建築學院以及東陽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呂雄心的精心策劃下,已成為傳統營造界國際交流的高地。「根據文旅部領導的指示,工作站要辦成傳統工藝的學術研究平臺、國際交流平臺和公共教育平臺。」呂雄心說,目前工作站已常年設置傳統民居與營造技藝展覽,向更多人普及東陽傳統營造技藝和「東陽幫」文化;同時承辦央美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同濟大學的實訓教學。

相關焦點

  • 匠心營造 信義傳承——首部以「東陽幫」為題材的微電影在盧宅開機
    白牆黛瓦、飛簷翹角,時光深處走來的「東陽幫」……6月24日,在5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東陽盧宅古建築群,一部反映「東陽幫」和東陽民居營造技藝的微電影,在這裡正式開拍。打好東陽文化牌 講好東陽建築故事自古以來,浙中東陽就以「百工之鄉」而聞名,南宋以來,東陽形成了以建築工匠為核心、以傳統手工業匠人為主體的「東陽幫」,與蘇州的香山幫、寧波的寧波幫並成為三大建築行幫。至明清民國,以泥工、木工為首的「東陽幫」,技藝和從業者達到頂峰,是江南人數最多,技藝最高,影響最大的建築行幫之一。
  • 堅守初心 秉持匠心 千年營造傳統為東陽經濟築基
    東陽的營造之術已傳承千年,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東陽建築業高歌猛進,實現飛躍式發展。當東陽儂將一座座摩天高樓、一條條通途大道穩穩地修築在華夏大地甚至世界版圖上時,也在為東陽經濟夯基壘臺,為東陽文化延續根脈。
  • 「東陽幫」題材微電影在盧宅開機
    「東陽幫」題材微電影在盧宅開機 發布日期
  • 首部以「東陽幫」為題材的微電影在盧宅開機
    白牆黛瓦、飛簷翹角,時光深處走來的「東陽幫」……6月24日,在5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東陽盧宅古建築群,一部反映「東陽幫」和東陽民居營造技藝的微電影,在這裡正式開拍。打好東陽文化牌 講好東陽建築故事自古以來,東陽就以「百工之鄉」而聞名,南宋以來,東陽形成了以建築工匠為核心、以傳統手工業匠人為主體的「東陽幫」,與蘇州的香山幫、寧波的寧波幫並成為三大建築行幫。至明清民國,以泥工、木工為首的「東陽幫」,技藝和從業者達到頂峰,是江南人數最多,技藝最高,影響最大的建築行幫之一。
  • 蘭溪姚村留存東陽木雕一縷遺韻 系蘭溪木雕源出東陽的重要例證
    這一切正是東陽傳統民居的經典裝飾符號。「這4隻人物牛腿是郭金局的作品!」徐土龍說,這些牛腿體現了東陽木雕從傳統「雕花體」向以寫實具象為特徵的現代木雕轉型期特徵,「從人物的身材來看,它們還保留著『雕花體』五頭身的比例,壯男腹部圓而凸出,老人胸部內凹而背微駝,女性削肩長腰;但是衣服褶皺和飄帶等的處理已有著鮮明的『畫工體』特徵。
  • 徽派建築只是東陽建築的分支流派
    王仲奮是東陽人,曾在東陽中學就讀。為了使這一觀點更讓人信服,今年72歲的王仲奮上星期又一次專程來東陽考察。  「至今沒有人能提出反駁我的觀點。」王仲奮說,他的觀點得到了國家文物局老專家杜仙洲和中國建築研究所專家們的肯定,徽州那邊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倒是很希望有人站出來辯論。」
  • 中鐵十五局集團考察組來東陽回訪考察
    中鐵十五局集團考察組來東陽回訪考察 2020-12-11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陽一村民出資35萬 為家鄉手工打造了一座亭子
    「傳統鄉村在硬體建設上有三大善行:修橋鋪路造亭子。現在由於政府重視,公路通到家門口,橋梁也由政府造,只有亭子仍多由民間建造。我很高興能為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出力。」這位身殘志堅卻熱心公益的「最美東陽人」真誠地說,捐建這座亭子不僅是為家鄉父老提供休閒場所,也是為瀕危的東陽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鼓與呼。
  • ...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名單
    記者從東陽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近年來,東陽圍繞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非遺整體保護和融合協調發展,全面振興民居營造技藝、木雕、竹編、磚雕、石雕等非遺項目,已具備創建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的基本條件。
  • 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
    其中,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作為金華市唯一一個文化傳承保護區入選。東陽素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世界木雕之都。記者從東陽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近年來,東陽圍繞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非遺整體保護和融合協調發展,全面振興民居營造技藝、木雕、竹編、磚雕、石雕等非遺項目,已具備創建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的基本條件。南宋時期,東陽傳統民居營造已趨於成熟,「東陽幫」是江南三大建築營造行幫之一,活躍於浙江省內大部分地區及江蘇東北部、安徽徽州等地。
  • 東陽再登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盧宅老街今晚播出
    這是2019年東陽在中央級電視媒體的首次重要亮相,我市外宣工作再度迎來開門紅!《記住鄉愁 東陽盧宅老街篇》的播出,將向國內外廣大華人、華僑展現真實、立體的東陽,大大提高我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本片於2018年12月4日—15日在東陽取景拍攝。時逢東陽連日低溫雨雪天氣,攝製組全體人員不畏嚴寒,先後在盧宅老街、肅雍堂、還珠亭、東峴峰、北後周村和市外國語小學等地取景拍攝。
  • 臺灣新東陽企業集團一行到吉安參觀考察
    臺灣新東陽企業集團一行到吉安參觀考察 2013年02月01日 10: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2月1日吉安消息 近日,臺灣新東陽企業集團食品兼餐飲事業群總經理李龍章、食品兼餐飲事業群廠長吳瑞郎到吉安參觀考察。
  • 中國建築工藝古今有序傳承典範之「東陽幫」的前世今生
    東陽幫行藝發韌於明朝,工匠施技紫禁城。清代發展壯大,興盛於晚清民國時期。大批工匠以其精湛工藝,在皖、贛、浙主持建造無數恢宏規整的民居、廳堂、祠宇,承攬需求量龐大的民間常用家具和生活用具製作,開創了獨有的組織及營造方式。而新中國成立後順應現代建築營造技術發展,接軌現代土木工程,然幫派外出贛皖施工仍規模龐巨。
  • 央視《鄉土》欄目組走進盧宅 拍攝東陽錫藝故事
    走進盧曉侃錫藝工作室,欄目組工作人員就為東陽傳統民居的獨特風華而傾倒,不禁紛紛讚嘆。這是一幢民國時期的磚木結構小洋樓,通體呈淡黃色調,在粉牆黛瓦的明清建築群中顯得獨樹一幟。小洋樓的前主人是雅溪盧氏後裔盧壽祺,他於民國年間曾擔任新昌縣縣長。用俸祿建造的小洋樓正門朝南,主樓面闊兩間,坐西朝東,與東側南向的一間附樓在走廊、圍牆連接下,形成「口」字形。
  • 新東陽:文化的力量
    國家文物局專家杜仙洲當年在考察東陽民居後,以「發現新大陸」般的喜悅寫下此詩,讚譽東陽民居為「東方住宅明珠」。  1956年出生的盧大根,曾以一個木匠的身份,在家鄉東陽建築文化的薰陶中度過了青年時期。今天,我們越來越信奉一種共識,那就是:中國在邁向製造強國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全社會必須補齊的「短板」。
  • 一群東陽工匠造了一座非典型寺院
    在寺院南側隨山勢而建的兩層連廊,不僅把大雄寶殿、禪堂、藏經樓等主體建築連為一體,還額外多了一處茶室,「吃茶去」的禪宗機鋒與宋式裝飾交融,營造出借山景而成幽境的宋式生活美學空間。  「義大利的教堂往往是藝術的殿堂,佑巖禪寺也要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
  • 浙江東陽舉行「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浙江東陽1月1日電(蔡鳳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董碧水)第二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今天在東陽橫店舉行,近千名海內外東陽人齊聚故鄉,互敘鄉情,共圖新業。「千名博士匯一市,萬名教授同故鄉。」
  • 新東陽人,留下來過個東陽年
    新東陽人,留下來過個東陽年 2021-01-10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陽旅遊景點:明清民居博覽城
    明清民居博覽城佔地面積900餘畝,是集古建保護 、影視拍攝、旅遊觀光、藝術展覽於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旅遊區,分為「桃花源」和「秦淮河」兩大景系。「桃花源」景系集中了從浙 、皖、等各地拆遷的明、清、民國時期的民居近200幢。該城已被命名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示範基地」和「中國古民居保護基地」。粉牆黛瓦、磚石木雕、鬥拱琴坊、牛腿花窗是無數工藝大師的心血結晶,亭臺樓閣、戲院祠堂、府第民宅、屯溪老街是千年歷史文化的民俗畫卷。
  • 3月17日東陽盧宅景區恢復對外開放
    整個建築群落古樸典雅、宏偉秀麗、氣勢非凡,典型地反映出東陽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古時士大夫傳統風水意識的廳堂宅第,更是一部集教育、建築、工藝美術「三鄉」文化於一體的優秀的人文史集,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