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10: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吳旭華
外籍專家學者對東陽木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俗稱「大褲衩」的央視大樓由全球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當這所事務所的設計師走進東陽時,會生發出什麼精彩?
4月9日至4月10日,中央美院駐浙江東陽傳統工藝工作站迎來了「中國鄉村建設高級研修班」的師生,其中就有OMA的著名設計師史蒂芬·彼德曼(Stephan Petermann)。
「史蒂芬·彼德曼先生是OMA專門從事鄉村比較研究的專家,受央美之邀為研修班授課。」研修班學員、工作站主要工作人員呂堅說,此次研修班到東陽考察,主要就是研究「藝術介入鄉村」的傳統和現狀。
史蒂芬·彼德曼告訴工作站的主要合作者——盧宅營造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雄心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雄心,OMA近些年已從全球城市研究轉向鄉村研究,因為OMA的創始人雷姆·庫哈斯深刻意識到鄉村與城市一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其變化速度甚至更快。一方面,農舍面臨空置,鄉村中房子變得現代;另一方面,鄉村被外來勞工移民佔據。當城市的建築越來越瘋狂怪異,鄉村的土地與肌理卻變得越來越機械與圖案化。他認為,鄉村的變化是由於資源全球化的劇烈轉變,這成為鄉村現代化轉變的驅動力。因此,史蒂芬·彼德曼試圖通過研究世界各地的鄉村情況,勾畫出整個世界的變化,推測鄉村變化的未來面貌。
在東陽3天,史蒂芬·彼德曼和研修班學員參觀了「江南故宮」盧宅明清建築群,又在工作站的案例基地與東陽傳統營造匠師交流。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盧宅古建築群讓他讚嘆不已,「東陽幫」的營造技藝又讓他重新思考現代建築技術和規劃理念。他說,他和團隊也曾研究過中國的《營造法式》,對神奇的營造技藝一見傾心,還以此為靈感設計了系列模型參加著名的深圳雙年展。但到東陽與「東陽幫」工匠接觸,尤其是與呂雄心深入交流後,才知道中國傳統的營造技藝比他想像與接觸的還要複雜。與此同時,東陽傳統民居的構造與功能,也大大顛覆了他對中國傳統民居的印象,「以前在北京,在其他鄉村,我所見到的都是建築本體,未能探究它們的建造過程和建築技藝。雖然曾在書籍裡看到過關於東陽傳統民居的描述,但在東陽第一次看到民間工匠修繕古老建築的過程,親自體驗木構架的製作,對中國鄉村建築和它的文化體系有了系統完善的了解。」史蒂芬·彼德曼由衷地說,東陽傳統民居是基於經濟便利、循環利用、適宜人居而又洋溢著浪漫東方藝術氣質的建築,值得讚美更值得當今鄉村建設實踐借鑑。
研修班的另一位外籍專家——歐洲建築教育協會主席、原奧斯陸建築設計學院院長Karl Otto Ellefsen教授則關注中國農村面臨的挑戰和其在全球語境中的發展過程。他對東陽木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捧著陳設在工作站內的東陽傳統民居木雕構件,不時向呂雄心請教雕刻技法和圖案內涵。「東陽傳統民居太漂亮了,它為藝術介入鄉村提供了優秀的建築樣本!」他同時建議,東陽傳統民居應該在全球語境中得到保護與應用,不能被城市化浪潮吞沒。
這已經不是工作站接待的第一批外籍專家學者。作為文化與旅遊部在全國設立的唯一以傳統營造技藝為研究對象的工作站,央美駐東陽傳統工藝工作站在文旅部、央美建築學院以及東陽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呂雄心的精心策劃下,已成為傳統營造界國際交流的高地。「根據文旅部領導的指示,工作站要辦成傳統工藝的學術研究平臺、國際交流平臺和公共教育平臺。」呂雄心說,目前工作站已常年設置傳統民居與營造技藝展覽,向更多人普及東陽傳統營造技藝和「東陽幫」文化;同時承辦央美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同濟大學的實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