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進行基坑開挖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如果地下水位高於基坑開挖面,就需要採用方法疏幹地下水,減少地下水的不利影響。這裡涉及到一個案例題的考點,降水的作用是什麼?
當開挖深度較淺時,可以採用【集水明排】降水,在軟土地區基坑開挖深度超過3m時, 一般就要用【井點降水】。
01 集水明排
集水明排是在基坑的兩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 ~ 50m設置集水井。
基坑滲出的地下水通過排水明溝匯集於集水井內, 然後用水泵將其排出基坑外。
如下圖所示:地下水位線由原來的直線【5】,降低至漏鬥曲線【6】。
下面有幾個重要的參數需要我們記憶一下,可能會出現在案例題的圖形改錯裡面,比如說案例題中的集水明溝直接在邊坡坡腳開挖,沒有預留一定的距離,或者預留的距離不夠,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02 井點降水
當基坑開挖較深,基坑湧水量大,且有圍護結構時,應選擇井點降水方法。我們主要來了解3種常用的井點降水方法: 輕型井點、 噴射井點和管井。井點管(或管井)深入含水層內,通過水泵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500mm。
(1)輕型井點
輕型井點是真空井點的一種,利用抽水主機產生的真空作用將地下水從井點管內不斷抽出。如下圖所示:井點管埋入地下含水層內,上端通過彎聯管與總管連接,利用水泵將地下水抽出,地下水位線降低,並且沿每根井點管周圍形成一個漏鬥形狀。井點管下方加粗的部位就是濾水管,它起到過濾作用,避免細砂和粉砂地層的雜質進入水泵,造成水泵的損壞。
輕型井點可採用單排布置、雙排布置、環形布置。當挖土運輸設備需要進出基坑時,出入通道可以不封閉。該考點可能涉及案例改錯題,比如說案例背景中基坑寬度大於6m,卻採用了單排井點降水,明顯是錯誤的。
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灌砂石濾層,濾料宜採用中粗砂, 井點填砂之後上方用黏(粘)土封堵, 封堵至地面的厚度應大於Im,黏土封堵的作用是防止漏氣而降低降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