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開八閉 重慶古城門的前世今生

2021-01-09 上遊新聞

重慶城牆構築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14年,秦國大夫張儀在渝中半島尖端和江北嘴修築土城,史稱「儀城江州」,範圍大致從朝天門到巴縣衙門,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

三國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江州都督李嚴在舊城基礎上新築江州城,範圍擴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較場口一線,開設了倉龍、白虎兩道城門。

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重慶知府彭大雅改土牆為磚牆,西移北拓至今較場口、臨江門一帶,範圍擴大近兩倍,開通了千廝、洪崖、薰風、鎮西四道門。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重慶府指揮使戴鼎在宋代舊城基礎上大規模修築石城,形成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格局。也就是後來人們常稱的「重慶城」。

清初,張獻忠極其餘部、明軍、清軍反覆爭奪攻打,城垣毀壞嚴重,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四川總督李國英下令修築城牆,後乾隆、鹹豐、同治年間又數次修復。

1927年上半年,重慶首任市長潘文華主持成立了新市區管理局,為拓展重慶的城市空間,進行城市擴建以及市政建設,老重慶城牆不幸被打破,僅存通遠門和東水門。

解放後幾十年的建設,在疊加與覆蓋中原母城城垣絕跡於鬧市,幾乎沒有人關心它們的存在,近年拆遷,2012年發掘出人和門,2013年發掘出太平門,也發在下半城密集的民居間殘存著大量十七城門的城牆根基。

△太安門附近殘存的城牆

石城十丈,環江為池……腦補一個沒有濱江路、沒有抬高加寬江岸線、沒有河灘緩坡,絕崖陡壁的重慶城,如果沒有拆除,那一定是震撼世界的建築奇蹟。可惜,我們只能在嘆息中感慨……東水門、通遠門城門及城牆,太平門、人和門兩項新發現亦清理整改,供人們一睹舊城遺容。

△三十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東水門

東水門及城牆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望龍門東正街1號附近,修建於明代,是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因城門朝東,與東去的長江流水同向而得名。

△東水門城門外景象

△東水門城牆外的竹建民房

東水門城牆面臨長江,孤峙江中,險厄天成,氣勢巍峨,呈現出典型的具有山城特色的古城牆。城門上原有門樓非常壯觀,二重簷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正脊中塑有亮麗的寶瓶,脊兩端高翹鴟尾,房面飛簷,簷下四角支雕花撐拱……

△東水門城門和門樓

舊時城門內江南會館、湖廣會館、禹王廟緊鄰,商賈雲集,大小店鋪林立,山貨、廣貨、蘇貨、雜貨等一應俱全,是昔日重慶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東水門及城牆其創建、演變的悠久歷史過程,記載著昔日的水碼頭及重慶母城滄桑的變化,也反映了重慶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東水門城門

△東水門城牆

△東水門古城牆巷道

通遠門

通遠門及城牆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中山一路、和平路、金湯街交會處,修建於明代,是重慶陸上通往成都的唯一陸地城門,故名「通遠」。

△通遠門城門內側

△通遠門城門內側

△通遠門門洞

通遠門在城正西,乃重慶城最高處,居高臨下,屏障全城,歷來為防守要地,佛圖關要衝有失,便退守此門。而通遠門城破,重慶城則失。

隨著歷史的變遷,通遠門遠離了戰火硝煙,城門上曾經所書的「克壯千秋」風化不清,修復時已改作了「通遠門」,周邊加設了城牆公園廣場,開闢成了通遠門城牆公園,只有那攻城戰役的銅雕還訴說著往日風雲。

△通遠門雕塑景觀

太平門

城牆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望龍門四方街太平門大碼頭一帶,修建於明代,是重慶老城牆十七門中東南面的開門。城牆坐西向東偏北35度,高7米許,長達200餘米,面臨長江,居高臨深,氣勢巍峨。

△太平門發掘現場

△太平門及城牆

太平門外早先是木竹集中的地方,「太平」二字,是祝禱木材貨運水路平安順利之意。當年這裡水陸碼頭商賈雲集,生意繁忙,人來人往,是繁華的商業鬧市。

太平門城內就是巴縣衙門、重慶府所在地,中間的老鼓樓為當地一大景觀,當地百姓都以此鼓樓報時辰為準。民諺曰:「太平門,老鼓樓,時辰極準。開門。」

△太平門外城門

人和門

城牆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儲奇門人和灣、郵政局巷一帶,修建於明代,是重慶老城牆十七門中南面的閉門。此門內正處重慶各類鎮臺衙門,所謂天地人和,故名日「人和」。另一種說法就是此門內的區域為藥材、山貨的交易市場,匯集了各類大小商人的別院、商號及堆棧,相繼成立同業公會,同時講究「和氣生財」,故「人和」。

△人和門

城外曾經為人和碼頭,規模宏大,券洞上大書「人和碼頭」字,大約二米多見方,圍以圓圈。人和門城壁順山勢而築,居高臨深,險厄天成,呈現出典型的具有山城特色的古城牆風貌,具有較高的建築科學藝術價值。

△人和灣旱橋式碼頭東端

△人和灣旱橋式碼頭西端

原標題:重慶城門九開八閉,全國排第三:重慶古城門的前世今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九開八閉」古城門,探尋「金城湯地」老重慶的味道
    這是老重慶人小時常常哼唱的一首關於重慶城門的童謠,名為《重慶歌》,歌中清楚地記錄了重慶這十七座城門的名字和特點,以及重慶古城門「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前世故事。故事就先從城門說起吧。那九開八閉又是怎麼回事呢?據史料記載,在最初興建時,重慶這十七座城門並沒有閉門的說法。這十七座城門中,有九門是專供力夫挑兩江河水入城的水門,另外八門也開放的,然而後來重慶城內火災頻生,官府認為乃水門洞開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將八道水門統統封閉,此八門從此有名無實,便有了「九開八閉」十七門的說法。
  • 重慶九開八閉(重慶十七門)之通遠門
    作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重慶,古重慶城有城門17道,你聽說過嗎,現在這些城門還在嗎?接下來我會帶大家打開回憶之門,做九開八閉系列文章,記得來看看哦。通遠門是遊客必打卡景點之一,悠然自得於鬧市之中,是重慶城門的見證者,是重慶唯一的一座不面水的城門,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城門建於山頂上,為全城最高處。
  • 渝中區「九開八閉十七門」將修復3公裡古城牆
    昨天,渝中區政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連接渝中區內「九開八閉十七門」城門之間的城牆,將逐一被修復。首批作為示範段的古城牆為定遠門—臨江門段和南紀門—金湯門—通遠門段。工作人員說,首批修復的定遠門—臨江門段起點為達美城市花園小區民生路入口,終點為北區路與臨江路交匯處空地,長度960米。
  • 老重慶丨渝中區「九開八閉十七門」將修復3公裡古城牆
    定遠門至臨江門(若瑟堂巷城垣段)昨天,渝中區政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連接渝中區內「九開八閉十七門」城門之間的城牆,將逐一被修復。隨著《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公布,17段殘存古城牆的具體位置從老地圖中跳躍而出,一一打破經年的沉寂,出現在我們身邊。
  • 重慶珍檔 | 九開八閉的重慶城 就是這個人組織修築的
    戴鼎在城池的設計有所創新,共開設17個門,九開八閉。這是戴鼎有意而為之,城門九開八閉,象徵「九宮八卦」。「九宮八卦」是古代易學的理論,後來又衍生出「九宮八卦陣」, 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成為主流的行軍布陣以及營地駐紮的布局。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戴鼎永保重慶城池穩固的祈願。
  • 99%的重慶人不知道,洪崖洞的前世今生
    洪崖洞原名洪崖門,當年的軍事要塞洪崖洞原名洪崖門,因軍事需要,重慶建起「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現在的洪崖洞便是當時其中的一道閉門(迷惑敵人的假城門),這是「洪涯門」的由來。它依山而建,鄰近的千廝門大橋以及嘉陵江對岸,滔滔江水在這迷人的燈火中,
  • 重慶掌故 | 碼頭與火鍋的前世今生
    城頭沒得神,住了一群重慶人……」這首對於重慶人而言耳熟能詳的歌,相信很多生活在重慶或是到過重慶這座城市的人民都曾聽過,但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歌中「從前」的重慶城到底是什麼樣子?對於重慶而言有著名片效應的碼頭、棒棒、火鍋,這幾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有人說,如果沒有那些碼頭,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重慶。
  • 看嘉陵江和長江交匯,觀重慶的前世今生,這兩個地方不能錯過
    朝天門的城門,原先題有「古渝雄關」四個大字,是重慶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門之一。南宋時有欽差自長江經該城門傳來聖旨,所以才有了「朝天門」這個名字。朝天門是兩江樞紐,也是重慶最大的水路客運碼頭。 它的歷史淵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當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 重慶一「老父親級」文化街,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讓人流連忘返
    重慶有條網紅街,這裡有重慶最美街的名字,總長約公裡,這條街代言了重慶的前世和一生。重慶一「老父親級」文化街,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讓人流連忘返!這裡是重慶渝中區中山四路,每次接觸到重慶,遊客們在黃昏瀑布一樣的人——直子的想起,重慶火鍋商業街遠古一直很忙,這條街,全國各地的製作成功,除此之外,重慶的中山四路也很抽了,走,人數多的人文景點,遊客們展示了重慶的前世今生。
  • 重慶渝中區老街道,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城市前世今生
    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的經濟、金融商貿物流中心的重慶,是一座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其它不說,就憑其先後3次成為直轄市這一點,也值得重慶人驕傲,第一次直轄是1939年,當時還在與日本人打仗,再就是1949年到1954年,最後一次是1997年開始,這在全國幾千座城市中,絕對是絕無僅有
  • 《尋找前世之旅》第一章 前世今生
    沿著青色的石板路一直走,經過一片綠色的竹林,再往左拐,就能看見一座二層樓的中式建築,黑瓦紅牆,雕花圍欄,正中的牌匾上寫著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這是一座茶館的名字,也是我——葉隱,一位19歲女孩工作的地方。在以飲茶為風的這座城市,這樣的茶館多不勝數。茶館自然是做生意的地方,但是除了茶,我們還做別的生意,一門特別的生意,一門和前世今生有關的生意。
  • 重慶長壽湖的「前世今生」:從黑水湖到4A級風景區
    重慶長壽湖的「前世今生」:從黑水湖到4A級風景區 2018-0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美麗中國長江行】重慶長壽湖的
  • 重慶珍檔丨想一文了解重慶古城牆?那就這一篇了
    根據文獻記載,重慶城在巴子國基礎上,曾經歷過戰國、蜀漢、南宋、明初等四次大規模修築,重慶城牆也形成了「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城垣布局。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設重慶衛,重慶衛指揮使戴鼎在舊城基礎上砌石為城,設九開八閉十七門;明末農民軍張獻忠進攻重慶城時,用炸藥炸毀了城西通遠門附近的一段城牆,從而攻陷重慶,並對重慶城牆及城內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破壞。
  • 重慶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分為了「青磚黛瓦尋前世」和「華燈異彩述今生」兩部分,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南岸的文化和溫度。青磚黛瓦尋前世裡外巷子的前半部分是以巴渝文化與開埠文化的歷史為主題,打造的城市記憶歷史館。
  • 地圖上重慶的前世今生
    資深的歷史地理研究專家藍勇應邀以《歷史上的重慶地圖和地圖上的重慶歷史》為題,作客重慶政協文化月壇,自然會引起重慶聽眾的興趣。   藍勇是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西南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歷史地理學博士點學術帶頭人。
  •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提起「洞子」,重慶人沒有不曉得的,曾經為重慶人們提供生命庇護的防空洞 夏天裡它是重慶人熟知的「純天然空調」;嘴饞了可以去洞子吃火鍋;手癢了可以去洞子改建的步行街購物;你走過的地下通道,也可能是一個煥發新生的防空洞…… 重慶人對防空洞已經見怪不怪,可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 重慶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它們在展示著重慶變遷的同時,也保留著人來人往間的溫情。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分為了「青磚黛瓦尋前世」和「華燈異彩述今生」兩部分,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南岸的文化和溫度。青磚黛瓦尋前世裡外巷子的前半部分是以巴渝文化與開埠文化的歷史為主題,打造的城市記憶歷史館。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沭陽古城門首次公開真容!
    帶您實地去打卡這個美麗的地方一座城市的城門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位於紫藤花園小區附近的迎薰門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修建,已基本建成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關注現在,快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近距離了解這座城門的前世今生吧迎薰門、宣義門、承暉門曾經是沭陽明清時期的老城門可惜的是,經過歷年戰火的洗禮這些古城標誌建築都早已不存在了據《沭陽縣誌》記載:「明嘉靖至萬曆四十四年,知縣杜從心始築磚成,周八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三,城樓五窩鋪,一敵臺,一千七百九十七垛,建東西兩成房,正東門曰承暉門、
  • 朝天門火鍋接受央視專訪,講述重慶老字號的前世今生
    朝天門火鍋自1935年創立至今,傳承重慶火鍋經典味道,純正火鍋香飄世界各地。朝天門火鍋接受央視CCTV-2專訪講述重慶老字號的前世今生。重慶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長江嘉陵江畔的朝天門碼頭。當時縴夫為了果腹,需要一種便宜便捷的就餐方式,他們在碼頭集市將達官貴人棄之的水牛下水買回來,洗淨後放置翻滾又麻又辣的湯汁中同煮,形成了重慶火鍋的雛形。重慶火鍋源自朝天門,這裡囊括了城市熱辣的精髓,俠肝義膽,快意江湖。夜晚朝天門兼燈火璀璨,夜景奇幻,日過千帆,夜進鬥金,商鋪並肩,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