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中度視覺障礙發生率增幅,是全球平均水平10倍
眼疾非常普遍。近視、沙眼、紅眼病、青光眼、白內障……首份全球視力健康報告《世界視覺報告(2020)》稱,只要壽命足夠長,人的一生至少會患一種眼疾。
有些眼疾經治療能痊癒;有些則會不同程度損傷視力,甚至致失明。近日,《柳葉刀-公共衛生》發文,聚焦國人30年來視力障礙、失明的流行率,分析原因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各類視力障礙和失明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1990年-2019年,在G20國家中,我國中度和重度視力障礙的患病率增長速度最快。
圖片來源於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女性視力問題更大
該研究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脈耕研究員團隊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團隊,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
研究結果顯示,視覺損傷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發布《世界視力報告》,指出全球約22億人患視覺障礙。
《柳葉刀》於12月1日發布全球研究顯示,雖然過去30年裡,全球50歲以上人群的失明率下降28.5%,但由於人口增長,失明人數增加50.6%,患嚴重視力障礙的人數幾乎翻一番。目前,失明及嚴重視力障礙者約為3.38億。到2050年,這個數字或增至近9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目前對我國視覺損傷的流行趨勢及病因,缺乏詳細了解。本研究使用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數據,對1990-2019年我國中、重度視覺障礙和失明患病率、病因和地區分布情況等,進行評估。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群中度視覺障礙的年齡標化患病率為2.57%,重度視覺障礙的年齡標化患病率為0.25%,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就性別來看,女性視力喪失的總體患病率高於男性。在70歲以上人群中,中度視力障礙、重度視力障礙和白內障引起失明的女性人數,約是同年齡段男性的兩倍。
但1990年-2019年,我國中度視覺障礙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增長12.17%,在G20國家中上升幅度最大,且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48%)。此外,就重度視覺障礙而言,只有南非、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年齡標化患病率有所上升。其他G20國家和全球平均水平都在下降。
這些原因讓國人「看不見」「看不清」
研究涉及的「視力殺手」,主要包括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沙眼,及維生素A缺乏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腦膜炎、腦炎、盤尾絲蟲病等。
分析指出,國人視力受損呈現三大變化:第一,就中度和重度視力障礙的發生數看,30年間,由黃斑變性(3.39% 至4.56%;3.36%至4.14%)和白內障(17.67%至30.15%;19.04%至28.93% )引起的比例,都顯著增加。由沙眼引起的視力喪失人數,大幅下降。
第二,在導致中度視力障礙和重度視力障礙的疾病中,白內障和青光眼所致視力受損人數的增幅最大。此外,除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和沙眼,所有其他疾病的特定年齡患病率變化,都推動患者人數的增長。
第三,在導致失明的疾病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危險的敵人」。1990年以來,其患病率持續上升。由此引起的失明人數大幅增長,其惡劣影響遠勝於人口老齡化。
在各年齡和性別的數據中,老年人群的視覺損傷相關數據,最值得關注。視覺損傷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在中國7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每5個人就有一人患視覺損傷問題。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是我國視覺損傷患病人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未來,年齡相關性眼病的患病人數將繼續逐年增多。視覺損傷所帶來的生活不便等問題,會極大地影響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
重點關注老人和孩子的眼睛!
《世界視覺報告(2020)》稱,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在應對特定眼疾和視力損傷方面,取得過實質性進展。過去30年,在所有區域,維生素A缺乏症、盤尾絲蟲病和沙眼所致眼睛感染和盲症的兒童和成年患者數量,都有所減少。這是由於開展大規模公共衛生行動,促使衛生措施、營養和免疫覆蓋範圍,及改善抗生素、伊維菌素和維生素A分配等。同時,過去10年,全世界需要用手術治療沙眼倒睫的人數大幅減少,從2007年的820萬人,減至2019年的250萬人。
由於城市化日益加劇、人口、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趨勢,全球眼保健需求將大幅增長。尤其要考慮到,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對年輕人群的影響越來越大。
《世界視覺報告(2020)》顯示,至少有10億例(近一半)視力損傷是本可以預防或尚有治癒的可能。其中包括未矯正的屈光不正患者約1.237億。近視是主要的屈光不正類型。考慮到城市化和人類發展指數的增長,近視人數將從2010年的19.5億人,增至2030年的33.6億人。據預測,在同一時期,通常伴隨嚴重併發症的高度近視的人數將從2010年的2.772億,增至2030年的5.167億人。
基於此,前述研究對兒童青少年的視力保護意義最大。在中國城市地區的青少年中,國家估計近視患病率高達67%。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不良用眼習慣都會引起視力損傷。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近視的高發和低齡化。這些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從兒童時期就開始注重視覺健康,對於降低人群視覺損傷患病率非常有效。
除及時矯正青少年屈光不正外,關注老年人白內障問題,也是改善視覺損傷的經濟、有效措施。
論文還強調,高血壓、高血脂症和高血糖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問題。2019年,中國有1.16億糖尿病患者,這或增加中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負擔。注意定期對代謝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進行眼科檢查,早期發現和診斷對於延遲相關疾病進展、減少視力喪失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
1.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vision loss in China from1990 to 2019: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doi.org/10.1016/S2468-2667(20)30254-1
2.Causes of blindness and vision impairment in 2020and trends over 30 years, and prevalence of avoidable blindness in relation toVISION 2020: the Right to Sight: an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doi.org/10.1016/S2214-109X(20)30489-7
3.世界視覺報告(World report on vision), 世界衛生組織, ISBN978-92-4-000856-4(網絡版)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