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齊魯網5月12日訊(記者 李英)春末夏初,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關於「轉基因糧油產品」的爭議再次升溫。從「藥草莓」到「毒西瓜」,席捲朋友圈的各種食品熱詞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隱患空前關注。一些標榜天然無汙染的綠色安全食品日漸成為消費者「新寵」。
與此同時,這些綠色安全食品比普通食品平均多出5-10倍的高價也令不少市民感嘆吃不消。一時間,有關「安全健康的綠色食品是否必然價格貴」的爭議不斷,成為消費者一大痛點。
綠色安全食品究竟有多貴?
「超市裡普通的黃豆一般是4、5塊錢一斤,而有機黃豆卻要20多,足足高出了4倍……」來自青島市北區新嶺小區的夏女士告訴記者。
日前,據青島市商務局對青島20家生活必需品樣本監測企業11大類121種商品監測顯示,除豬肉價格略有上漲外,糧油、雞蛋、食鹽、蔬菜等價格均有所下降。儘管如此,一些打著有機、綠色、無公害標牌的產品卻依然逆勢上漲,價格居高不下。
記者在某大型超市調查時發現,普通品種茄子500克只賣0.98元,認證標識的茄子500克賣21元,貴出20倍。綠色散養雞蛋或土雞蛋價格一般為14.9元/斤,比普通雞蛋高出2.2倍等,而其他有機食品價格比同類普通食品均高出幾倍不等,讓不少市民對其望而卻步。
綠色食品緣何貴的離譜?
事實上,在食品行業早有大量的業內人士和專家都明確指出,綠色食品價格昂貴並不僅僅是貴在產品本身的實際價值。價格高昂的背後隱性成本和人為概念炒作也是其助長因素,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憂患意識,以及對綠色健康食品必然價格貴的慣性思維對這類食品價格的助推也不無關係。
青島禧福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需求是催生綠色健康食品價格普漲的主要商機,而綠色健康食品因為產量低、人工生產成本高於普通產品、市場規模小,真正原生態食品的生產企業寥寥無幾,供需失衡,其價格較高是常理之中。但是如果商家以「造概念論價」,人為的把綠色健康食品高端化甚至神秘化,動輒訂出遠超成本的高價,就偏離了食品是生活必須保障品的本質屬性,更偏離了食品安全理念的本身。
記者調查發現,就目前的市場認知度而言,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崇尚綠色生活,加之食品安全質量問題頻繁曝光,綠色健康食品給人們傳遞的概念確實相對而言更安全,更放心。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吳文良就曾建議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不僅對身體有益,更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真正的理性消費。
但是,目前國內食品認證機構魚龍混雜,儘管政府逐步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但對於綠色、安全食品的認證依然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加之市場上的概念炒作,導致所謂「綠色無汙染」的食品五花八門,讓市民無法甄別,無從選擇。如此一來,打著綠色健康噱頭的食品「價格高」、「吃不起」、「就應該貴」幾乎成了市場定論。
專家:吃得起才是硬道理
一方面是對食品安全的諸多不信任,一方面是綠色食品價格居高不下,不知從何時起, 「民以食為天」成了「民以食為憂」。「想要全家人吃的放心,又吃的省錢,如今真是一件難以兩全其美的事」, 夏女士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消費者的心聲。不少業內專家紛紛呼籲「綠色健康食品吃得起才是硬道理」。
山東省人大代表、青島禧福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單連忠表示:「中國人素來講求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吃的本來就應該安全健康放心,這是國計民生之本,而綠色健康食品同時更應該遵循正常的市場價格,只有讓每位消費者都能買得起,吃得起,才是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的正確之舉。對於保障民生的米麵糧油蛋菜這些基礎生活保障品生產企業而言,讓安全健康的綠色食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再以價格輪市場,才是讓人民群眾飲食再無後顧之憂的關鍵。」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記者日前已經從政府先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包括禧福集團在內的多家食品生產銷售企業開始了市場價格戰略調整,逐漸推出價格更經濟、更大眾化、更符合普通消費市場需求的綠色健康食品以供給市場。(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