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最壯麗的葬禮,屍體養活12490個生物體

2020-12-25 球村冷知識

海洋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系統,大到藍鯨、小到微生物,都是海洋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鯨魚,是這個生物系統中比較特殊的存在,目前是世界上已知海洋生物中,最龐大的生物。

它們在死亡後,有個非常詩意的名字-鯨落。

鯨魚在死亡後沉入海底,在死亡後漫長的時間裡,它的屍體會被魚類、微生物分解,這個過程被科學家稱為鯨落,一隻鯨魚死亡後的,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

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鯨落可維持至少43種12490個生命體的生命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鯨魚的屍體被分為四個階段,被上萬個生物吃掉屍體,促進了新的生態環境的誕生,也構成了一個嶄新的海底生態圈。

海洋佔據地球上絕大部分的面積,鯨落的過程也很難被人類科學家觀測到。為了能夠了解鯨落的過程,在2003年到2005年間,日本海洋地球科與技術研究機構生物圈研究中心,做了鯨落實驗,他們把抹香鯨的屍體丟到了日本南部深海中,開始進行為期兩年的鯨落觀察試驗。

屍體丟入海底三個月之後,大量軟體組織已經被吃食殆盡,只剩下頭部和大量脂肪組織,但大部分骨架依然存在。

一年半之後,鯨魚屍體出現了大量生物,鯨魚骨骼上長滿了貝類,一個不小的生物圈產生,而這個過程,在一年半的時間數量會達到最高,之後會慢慢減少。

但是由於人類長期捕殺,鯨魚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很多鯨類都面臨滅絕的危險。

早在千年之前,人類就開始在海洋中捕殺鯨魚,在二次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捕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鯨油,鯨油的用途多種多樣,可以用來做照明的燃料、高檔潤滑劑,還能做成黃油和肥皂。鯨魚皮也能做成各種生活用具,甚至很多裝飾品和服裝都是用鯨魚身上的零件做成。

當時人類捕鯨的手法也比較簡陋,在海洋中發現鯨魚,會放下小船,小船上會有水手持有魚槍,魚槍的另一端綁在大船上,小船靠近鯨魚,水手就用魚槍把鯨魚刺傷,然後跟著鯨魚等到體力耗盡,再進行二次捕殺,最終把鯨魚拉到船上製成鯨油。

人類在發現石油之前,鯨油一直是工業必需品,直到石油的出現,人類對鯨油的依賴才逐漸減少,但目前日本,對於鯨魚的捕殺從來沒有停止過。

相關焦點

  • 死一條鯨魚養活12490個生物體,鯨落到底是給海洋多大的回饋
    當一頭鯨魚在大海中死亡之後,它的屍體將會從海底落下,它所留下的地方都會給予其他生物足夠的回饋。可以說鯨落是溫暖的,是唯美的,用它的生命來回饋大自然,在黑暗冰冷刺骨的海洋中,它就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那什麼是鯨落?鯨落又有什麼重要的價值?鯨魚生前又會對海洋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鯨魚。
  • 這個星球上最浪漫的死亡——「鯨落」
    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會最終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 鯨落(Whale Fall)。由於鯨魚屍體的有機物質含量非常高,在它的沉降過程中,對於降落路線之內生態系統中各個層級的生物來說,是它們重要的食物和能量來源。可以說,「鯨落」是 深海裡的最溫柔孤島 。
  • 死後如何處理自己的屍體才最牛逼?
    全世界80多個鯨魚物種中,目前能夠形成鯨落的只有10種,然而在人類的捕鯨事業之下,目前都處於瀕危狀態。 所以,鯨落在世間並不常見,而且由於深海探索對人類依舊困難,在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真正自然造就的鯨落現象不足50個。於是,擁有遼闊海域的我國,直到2020年3月18日,才終於在南海發現了一個自然鯨落。
  • 「太空葬禮」是否可行?人類屍體在太空中有何歸宿?是永恆的嗎?
    "太空葬禮"是否可行?人類屍體在太空中有何歸宿?是永恆的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深了。記得在很久之前,人類對太空還是一無所知,那時候人類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是圍繞著地球轉的。
  • 世界海洋日 | 講一個「鯨落」的故事給你聽~
    在研究中,鯨的屍體,墜落的過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被生物學界統稱為「鯨落」。此處的「落」不僅僅是動詞,也是名詞,如村落般繁衍棲息之處。世上有沒有一種死法,如此盛大?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鯨落維持了至少43個種類12490個生物體的生存。它歸於深淵,卻讓其他的生命走得更遠。這樣的生命奇蹟,初聞「鯨」奇,親眼所見更是「鯨」喜。
  • 紐約650具屍體裝冷藏車停碼頭,家庭無力負擔葬禮,只能選擇「冷藏」
    據介紹稱,一共有50輛冷藏車停在了紐約市布魯克林日落公園區的第39街碼頭,而這些冷藏車其實都是臨時停屍房,裡面裝著650具目前還沒有人認領的屍體。報導稱,因為新冠病毒導致死亡人數增多,目前紐約市的醫院停屍間和私人殯儀館內的停屍間,都已經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屍體,為此冷藏卡車就成為了「緊急停屍房」。
  • 鯨落——大自然最隆重的葬禮
    有許多章魚吸附在屍骨上,還有數不清的不知名海洋生物,正在蠶食著鯨魚的屍體。這副屍體已經被啃食得所剩無幾,一根根空蕩蕩的肋骨有些許猙獰。生物學家根據屍體判斷這是一具鬚鯨的屍體,已經死亡了數月之久。印象中,鯨身上總具有著一種神秘虛幻且飄渺的色彩,他們擺動著龐大的身軀,在無邊無盡的海洋裡自由穿梭。
  • 世界上最浪漫的死亡:一鯨落,萬物生
    世界上最浪漫的死亡:一鯨落,萬物生 2020-06-08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洋最常見生物體DNA中藏有病毒
    一項新研究發現海洋裡最常見的一種細菌的基因裡,居然藏有病毒。科學家懷疑,是不是病毒對這些微生物繁殖起到幫助的作用。病毒(桔黃色)附著在名為SAR11的海洋細菌表面。(Morris et al./Nature Microbiology)這項近期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的研究,通過對海洋中廣泛存在的微菌SAR11的研究,啟發了科學家對病毒生存策略的新認知。SAR11是一種單細胞細菌,靠海洋中溶解的碳為養分生存,在海洋表面細胞數量的佔比高達四分之一。
  • 看似平靜的死海 竟然有以屍體為食的神秘生物
    其實,死海中一種叫做古生菌的單細胞微生物在沒有氧氣、光線或者新鮮食物的情況下,艱難地生活著。最新研究報告表明,死海之下的微生物可能曾以海底死亡生物屍體為食。來自瑞士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分析死海中心區域鑽出的長柱狀沉積物,發現遠古微生物通過吞食無法適應惡劣環境死亡的生物屍體,逐漸積累了生存所需能量。
  • 看似平靜的死海,竟然有以屍體為食的神秘生物
    其實,死海中一種叫做古生菌的單細胞微生物在沒有氧氣、光線或者新鮮食物的情況下,艱難地生活著。最新研究報告表明,死海之下的微生物可能曾以海底死亡生物屍體為食。來自瑞士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分析死海中心區域鑽出的長柱狀沉積物,發現遠古微生物通過吞食無法適應惡劣環境死亡的生物屍體,逐漸積累了生存所需能量。
  •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體 Bigger than Bigger
  • 太空中漂浮的屍體會腐爛,還是永恆?
    人類踏上星辰大海至今,事故大多數都是發生在回家或還沒出門的路上,尚未發生遺體孤獨漂浮在太空中的情況。未來如果有「太空葬禮」記得給夠錢,否則會變成「火葬」。在太空中飄蕩的屍體,被天體俘獲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或許要漂上數億光年的距離,上億年的光陰人類或許已經不在了,但屍體可能還在。從時間上來考慮,這空葬似乎更永恆,但前提是屍體不會腐爛。太空中幾乎真空,更不存在微生物,屍體內部或許存在腐敗的細菌,但發展不起來。
  • 一場需要活人毀容割耳的突厥葬禮是什麼樣的呢?
    嬰兒的啼哭引來了一隻母狼,母狼把嬰兒銜到背上,用肉把嬰兒養活了下來。男嬰長大後,和母狼交配,生下了十個男嬰。其中叫阿史那的那個最為兇猛強悍,就做了首領,用狼頭作為整個部族的圖騰。這個阿史那就是突厥人的祖先,是突厥民族公認的始祖。
  • 探秘傳統喪葬習俗,葬禮中的小殮、大殮
    傳統葬禮上的入殮,有小殮、大殮之分。通俗話來講,小殮就是給逝者淨身、穿衣的過程;大殮就是將逝者從床上移入棺木的過程。無論小殮還是大殮,講究都是比較多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傳統葬禮中的小殮、大殮。穿衣時要先在床上鋪絞布(用以紮緊屍體所穿衣的寬布帶);絞布上鋪上覆屍的被蓋,然後被蓋上鋪壽衣,再把屍體平放在衣上,然後按照相反的順序為逝者穿衣。為逝者束絞時,絞要掰開末端,然後掏上冒(裝屍體的布袋,分上、下兩截,上稱質,也叫冒,下稱殺), 上蓋夷衾(覆屍的被子)。然後哀聲痛哭,哭畢小殮儀式完成。
  • 參加葬禮的六條注意事項
    後來在管理員群討論,大家更關心的是,參加葬禮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很多師兄平時是不信的,給他提這些,他就說是迷信。但是他自己去參加的時候,又想迷信一把,輪到自己頭上了才著急。嚴格來說,參加葬禮也沒啥可怕的。尤其是吃肉的同修,你有啥可怕?葬禮,葬禮,關鍵在於一個「葬」字。安葬誰?安葬一具屍體。誰的屍體?人的屍體!屍體指生物死後留下的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