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與大昭寺建造的年代相同,兩座寺廟只間隔幾百米,但小昭寺並不像大昭寺那樣每天有眾多的遊客,讓人感覺到小昭寺反而是一處虔誠清淨的好去處。
小昭寺的建立與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聯姻有著密切的關係。小昭寺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坐西朝東,面向東方建造的,它也寄託了文成公主思念家鄉的一份情思。
小昭寺本是松贊幹布為供奉文成公主從漢地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所建造,後來這尊佛像移到了大昭寺,現在小昭寺內供奉的是尼泊爾公主帶人西藏的佛陀8歲等身佛像。
相傳文成公主在進藏的時候,由力士賈伽與魯伽二人將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送到西藏,走到現在小昭寺的位置,載有佛像的車輛陷在河地之中,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通過歷險,決定將佛像安置在此,於是便親自主持修建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為此從內地召來精巧工匠,以中原廟宇為模式,結合藏地建築特點,建成了極為壯觀的寺廟。
在此之後,小昭寺曾盛極一時,在松贊幹布之後由於戰亂等歷史原因,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秘藏於大昭寺,局勢平靜後被供奉於大昭寺,原在大昭寺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移供於小昭寺。於是,二佛像易寺而居。
在歷史上,小昭寺曾經多次遭受火焚,現在小昭寺的建築大多是後來重修的,只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分為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門庭中間是四柱寬的空廊,柱子上鏤刻蓮花,並雕有花草,捲雲及文字真言等。
遙想當年,文成公主一定曾日夜依靠在這裡的柱子上,遙望故鄉東土大唐吧。在大殿中我們可以看到眾多古樸端莊的雕刻,具有明顯的吐蕃建築早期特點,這也體現了藏漢建築的巧妙結合。
小昭寺內文物古蹟眾多,在佛殿內部有非常繁複的裝飾,極具藝術價值,四壁繪有各種線描壁畫,筆法流動生動,材料原始考究。
小昭寺裡面的佛像也充滿了漢唐的風格,來到小昭寺的遊客並不多,大多都是虔誠祈福的藏民。
在拉薩,小昭寺與大昭寺同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稱為「拉薩二昭」。小昭寺不僅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也是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誼的象徵,在漢藏民族關係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置身於小昭寺,身邊看到的是虔誠地朝拜和轉動經筒的身影,她們也成為了這裡最動人心魄的場景。(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讚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