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軌道交通新趨勢

2020-12-15 南方新聞網

8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下稱「批覆」),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批覆指出,珠西地區布局以江門、珠海鶴洲、中山北站為主,珠海、中山、蓬江、橫琴站為輔的「三主四輔」樞紐。此外,珠海與澳門將在珠海站、橫琴站實現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銜接,促進澳門融入國家鐵路網絡。

珠澳軌道交通將迎來哪些新變化?「三主四輔」樞紐將如何改變珠西交通格局?記者梳理發現,珠海正通過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強化與珠西地區互聯互通,推動澳珠極點加速融入國家鐵路網。

採寫:何麗苑 梁涵

趨勢一

澳珠極點加速融入國家鐵路網

以鴨湧河為界,一邊是澳門北區,一邊是珠海拱北茂盛圍。距離拱北口岸西南側800米處,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項目如今建築雛形顯現,工人們正忙於外立面的裝飾及內部的建設。

此次批覆明確了城際鐵路重點樞紐布局和銜接方案。其中,與港澳口岸銜接方案提出,珠海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珠海站、橫琴站實現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銜接,做好各口岸與城際鐵路站點之間的連接規劃,支持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連接通道與廣珠城際鐵路在珠海站內連接,促進澳門融入國家鐵路網絡。

作為獨立開放的信息化電子口岸,青茂口岸設計日通關流量20萬人次。按照規劃,青茂口岸建成後,將實現澳門北區與廣珠城際的便捷對接,進一步深化粵澳兩地交流與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不只是青茂口岸,伴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珠澳兩地近年積極謀劃高鐵突圍,逐步織密「鐵網」。

去年底,連結拱北與橫琴的珠海市區到珠海機場城際軌道交通線路(下稱「珠機城際項目」)一期工程宣布具備通車條件。早在規劃之初,珠機城際項目已預留與澳門輕軌無縫銜接的條件。

與珠機城際項目同步推進,珠海還正謀劃建設廣中珠澳高鐵、廣江珠澳高鐵。這兩大鐵路,都將在橫琴口岸與澳門輕軌銜接。

在業內人士看來,越來越多由珠澳共同推進的鐵路項目,背後是兩地加快融入全國高鐵網絡的戰略部署。

「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就是『軌道上的大灣區』,構建橫琴—澳門—珠海高鐵樞紐體系,打通珠澳向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大通道,強化高鐵線路的網絡效應,拓寬城市合作空間,方能進一步釋放極點帶動效應。」上述人士表示。

趨勢二

鶴洲將崛起珠西軌道交通核心樞紐

站在珠海大橋朝西南方眺望,磨刀門水道邊,大片的農田、林場與間隔其中的魚塘映入眼帘,這裡便是珠海鶴洲片區。

批覆明確,珠西地區樞紐為珠海鶴洲站、珠海站,其中鶴洲站為主要客站,承擔區際和城際交通,主要銜接路線為廣州至珠海(澳門)、珠海至肇慶高鐵等。

近年來,鶴洲頻頻躍進公眾的視野。早在2015年,有新加坡「規劃之父」之稱的劉太格為珠海制定《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2013—2060》便指出,鶴洲連接珠海東西,若於此建CBD,將改變珠海城市「一個扁擔兩頭挑」的發展格局,促進城市的緊湊型發展,減少交通壓力。

去年,珠海公布的三大高鐵線路廣江珠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深珠鐵路,均經過鶴洲樞紐站。如此一來,位處珠海地理幾何中心位置的鶴洲樞紐,將聯通珠海各大重要站點,激活高鐵線路網。

把握鶴洲區位條件的優越性,去年召開的中共珠海市鬥門區委四屆八次全會上,鬥門首次提出將構建珠江西岸區域交通樞紐這一新目標,提出抓緊啟動鶴洲北重點交通項目研究,推動高鐵、地鐵、城軌在鶴洲北匯聚,構建「海陸空鐵」協同的大交通體系,打造珠江西岸軌道交通核心樞紐,並發揮鬥門自然生態優勢,加速建成濱江田園生態新城,打造支撐珠海建設澳珠極點的灣區魅力。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引高鐵進城,已成為珠海西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要緊抓交通先行,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珠海市鬥門區委書記周海金表示,鬥門將主動對接規劃,加強與周邊城市、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完善公路、鐵路交通網路,謀劃鶴洲高鐵樞紐站,最終形成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

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珠海市委會主委潘明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規劃中的珠海鶴洲站,未來將成為珠海向北接入江門站與深茂高鐵、廣湛高鐵貫通,形成廣江珠澳高鐵;向東與贛深高鐵西延線連接,串聯粵西及北部灣城市群;與深珠高鐵貫通,加強香港、深圳對珠江口西岸和大西南地區輻射帶動之基點。

趨勢三

珠江西岸有望突圍鐵路困境

長期以來,珠江東西兩岸的經濟產業都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態勢,相比東岸密集的高鐵網絡,西岸乃至粵西地區始終缺少對外高鐵通道。

批覆為珠江西岸突圍這一窘境提供了一張藍圖。

根據部署,粵港澳大灣區近期規劃建設的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包括與珠江西岸城市密切相關的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項目,總裡程約775公裡,將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

批覆明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內層次分明、分工合理、銜接高效的鐵路客運樞紐體系,促進對外交通、城際交通和城市交通便捷銜接換乘,珠西地區布局以江門、珠海鶴洲、中山北站為主,珠海、中山、蓬江、橫琴站為輔的「三主四輔」樞紐。

藍圖之下,珠江西岸各市積極行動。珠海提出,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加快推進廣中珠澳高鐵、廣江珠澳高鐵、廣州地鐵十八號線延伸至珠海項目前期工作,攜手深圳推進伶仃洋通道規劃,加快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等。

中山市提出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推動深茂鐵路中山段、南沙港鐵路建設,做好廣中珠澳高鐵線位研究,提前謀劃建設珠西地鐵網;江門市則提出強化與大灣區城市的「硬聯通」和「軟聯通」,實現三區四市鐵路客運站全覆蓋。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會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快速暢達,進而實現產業、城市的全面躍升。」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認為,隨著珠江西岸鐵路網絡的逐步完善,珠江東西兩岸將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西岸打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城市群也將實現提速增效。

相關焦點

  • 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在《交通與港航》8月刊上,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發表了一篇題為《新時代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的文章,透露了廣州新一輪規劃地鐵方案。 從「城市」走向「區域」 新一輪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將構建「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其他城市中心直連」的軌道網絡,實現廣州向四面八方輻射的城市軌道網絡。
  • 珠澳聯手打造世界級城市海濱「綠道」
    把珠澳共同打造成世界級城市海濱綠化長廊,已準外港客運碼頭及凼仔臨時客運碼頭往來珠海九洲港的航線,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珠澳邊檢站軌道對接有關研究三年搞掂,開啟澳大橫琴校區與澳門專用隧道設計,澳門填海區新城的規劃構想今年內完成……  澳門運輸公司司長、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澳方負責人劉仕堯,昨日在澳門立法會做出年度施政方針的答辯。
  •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 30秒即可實現珠澳跨境
    隨著首批通關旅客的到來,一水相隔的橫琴與澳門,將開啟「30秒跨境珠澳」的嶄新通關時代。濠江奔流、歲月為證。二十年來,橫琴口岸歷經四代變遷,一路見證了珠澳兩地守望相助、攜手並進的發展歷程。交通樞紐珠澳軌道交通「一站式」緊密銜接就在昨日上午,備受矚目的珠機城際軌道一期(拱北至長隆段)正式開通,從拱北到橫琴長隆僅需半小時,其中也將途經橫琴口岸站點,實現「一程通達」。
  •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劉龍勝(深圳市城市規劃交通研究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4)摘要:研究東京都市圈發展歷程、相應各階段軌道交通發展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對揭示軌道交通在都市圈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成立 促智慧軌道交通發展
    儀式上,京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燕友表示,推動北京軌道交通數字轉型和創新發展對全國有示範意義,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成立順應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是打通北京軌道交通行業「政、產、學、研、用」多環節壁壘、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
  • 中國軌道交通的經驗能否落地馬來西亞?
    軌道交通的經濟效果記得大一初到北京留學,在讀的馬來西亞學長和學姐分別帶我們搭乘地鐵去參觀天安門、故宮紫禁城、天壇和頤和園,地鐵成為我在北京出行的優先選擇。在地鐵上,不同時段和不同站點的乘車經歷為我提供了觀察這座城市的流動窗口。
  • 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良信助推軌道交通智能運營
    12月9日,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企業參展。軌道交通是國家公共運輸和大宗運輸的主要載體,屬高端裝備製造業,也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
  • 國內外軌道交通資訊
    杭州灣新區軌道交通線規劃發布   杭州灣新區軌道交通一期工程總投資28.9億元,項目線路長度17.4公裡;全線雙線設置,布置車站21座;車輛場站位於溼地公園東側及華強方特一期西側,佔地約120畝。
  • 「2018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論壇暨《城市軌道交通研究》創刊20周年...
    本屆論壇由同濟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誌社、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上海市磁浮與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      常務副校長伍江為大會致辭,認為《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誌已成為我國軌道交通領域內享有較高聲譽的專業媒體,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 呼和浩特市軌道交通公司應邀出席2020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主辦的2020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暨高峰論壇10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舉行,會展論壇以「擁有軌道,擁有未來」為主題,公司作為會員單位應邀出席。10月21日下午,在城市軌道交通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呼和浩特市軌道交通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佔英與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郜春海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就「城市軌道交通雲平臺創新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轉化達成合作意向。
  • 濟南市公安局軌道交通安保辦公室揭牌儀式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安保...
    揭牌成立4月25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安保工作會議在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召開,軌道交通安保辦公室揭牌成立市公安局副局長、軌道交通警務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王宗巖,市公安局軌道交通警務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公共運輸分局局長張海軍,公共運輸分局副局長韓宇,公共運輸分局有關部門及各派出所負責同志,軌道交通安保辦公室全體人員;軌道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思斌,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修春海,紀委書記哈月亭,副總經理潘軍
  • 珠澳聯手撬動「灣區設計力」
    而通過珠海國際設計周落地的首個珠澳合作設計項目——珠澳設計中心,自2019年12月正式運營以來,僅僅一年時間,便集聚起一股不可小覷的設計能量,撬動珠港澳三地尤其是珠澳設計界的創造潛能和合作動能,成功對接多個珠澳兩地大型合作項目,包括4位葡國及3位澳門設計師與珠海雅茵科技合作,推出13款空氣清新機設計;聯合澳門10多個文創美食品牌於橫琴星樂度開設「澳門好味道」餐廳
  • 到2022年開通8條軌道交通線路
    為配合城市的發展,陸續啟動了鞍山路打通,新建東海路、福州北路、海信立交橋、澳柯瑪立交橋、鎮寧立交橋等工程,青島市的交通格局逐漸建立。「十五」以來,膠寧高架路、杭鞍高架路等工程相繼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為骨幹、主幹路為補充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網體系。進入「十二五」後,2011年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建成通車,完善了我市東西兩岸的交通聯繫,青島跨入立體交通「快時代」。
  • 武漢軌道交通準備好了!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3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將部分恢復運營。為迎接停擺兩個多月後的安全運營。記者在武漢地鐵漢口火車站、常青車輛段看到,保潔人員全副武裝對地鐵站和地鐵列車進行深度消殺;檢修人員對列車進行維護保養。
  • 麗江今年開建 軌道交通
    麗江市市長鄭藝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一期工程(1號線)」「緊扣建設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目標」等字眼尤為吸睛。據了解,麗江城市綜合軌道交通項目一期工程(1號線)擬建規模為:全長19.521公裡,設遊客集散中心站、白沙古鎮站、玉水寨站、東巴谷站、玉龍雪山站等5個站。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市民和遊客可乘坐軌道交通暢遊古鎮和玉龍雪山。
  • 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閉幕,上海控安首發新品軌道交通信息安全檢測...
    12月11日,為期3天的ARTS 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暨上海國際地下工程與隧道技術展覽於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閉幕。這場創新軌道交通行業盛會,讓人們看到了後疫情時代深度融合、機遇不斷的發展趨勢,也讓人們對軌道交通的未來充滿希望!共融共贏,賦能新技術由城市交通網發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運輸分會、晟格會展(上海)有限公司聯辦的ARTS 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本次聚焦了前沿科技,把握潮流趨勢。本屆展會的展館面積達到了2萬平米,參展的企業多達200餘家。
  • 瀚海星雲 | 軌道交通
    瀚海星雲 | 軌道交通 2020-12-10 11:09來源:天津瀚海星雲 原標題:瀚海星雲 | 軌道交通
  • 市財政局:制定軌道交通成本規制辦法 保障軌道交通運營服務質量
    市財政局:制定軌道交通成本規制辦法 保障軌道交通運營服務質量 來源: 南通市財政局 發布時間:2019-06-20 字體:[ 大 中 小 ] 為規範南通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的預算與核定,提高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水平,近日,市財政局研究制定並提請市政府印發了
  • 【交通看點】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制式探秘
    豆豆給您一一梳理~ 目前,國內城市已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制式有地鐵、輕軌、單軌、市域快軌、現代有軌電車、磁懸浮交通、APM。地鐵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的先驅,其優點是運量大,速度快。缺點是建設工期長、造價高且運營維護費昂貴。 截止2019年底,我國內地有地鐵的城市有37座。
  • ...軌道交通未來「發展、安全、智慧」 , 長沙軌道榮獲大會「2020...
    >今天的中國堪稱世界第一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建設「工地」,世界第一大規模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及需求「市場」,其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是我們軌道交通人依然用堅韌、專業、勇氣推動著行業向前發展。本次大會聚焦「未來城軌鐵路如何發展、裝備技術如何保障安全、供電技術如何彰顯智慧」,同期舉行「2020第十七屆世界軌道交通發展研究會年會」、「2020軌道交通裝備與安全論壇」和「第十屆中國鐵路電氣化技術與裝備交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