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水質綜合指數常年處於省前列,其背後離不開無數生態環境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大家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的排放處理。但是,鮮少有人關心,我們每天產出的生活汙水去了哪裡?經歷了什麼?變成了什麼樣?
實際上,大家每日排放的生活汙水絕大多數都去了一個地方:汙水處理廠。在那裡,渾濁變清澈,雜質變乾淨,由汙水再度成為可利用水。
河源市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的黨支部書記、廠長李迪武非常清楚汙水處理廠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與手下的團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科研,做突破,就是為了讓城南汙水處理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城南汙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達2.3萬噸,平均負荷率75%,每年削減COD(化學需氧量)約1500噸。
十七年策弩礪鈍
2004年初,李迪武在市汙水處理廠擔任一名水處理技術員。回憶起過去,李迪武最懷念的是剛加入汙水處理事業的那幾年。雖然那時候的市汙水處理廠剛起步,許多工作還處於摸索階段,但年輕人的衝勁與拼搏讓他們有勇氣去克服接連出現的未知挑戰。與同事們一起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時的喜悅,讓李迪武特別懷念。
2008年,李迪武被委派擔任新建成的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負責人,與最開始的幾人團隊,從廠區建設,設備調試,工程運行,再到工藝的升級改造。李迪武有一種重回當年的振奮感,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廠區建設之中。
同年10月,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建成通水測試。身為負責人,李迪武還記得自己在見到第一股清水從測試管道裡湧出時的激動心情,心潮澎湃,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自豪。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沉澱中,李迪武深感知識的重要性,哪怕工作再忙碌,他還抽出一部分時間投入到了更高層次知識的學習中。他說,只要不斷向前攀登知識的高峰,才能為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取得了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領域碩士學位,不斷求知,不斷前進。
李迪武說,他的青春與時光都給了汙水處理事業,在不斷的策駑礪鈍中,奮身前進。在他的帶領下,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從最開始的幾人,漸漸壯大到如今的55人團隊。他所管理的汙水處理廠也成為了全省產業轉移園中首座具有人工溼地深度處理工藝且率先投產的汙水處理廠,被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廣東省清潔生產單位」,為打造生態河源和現代河源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構築了堅實的環保基礎,同時為東江中下遊城市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
▲廠區終沉池
問渠哪得清如許
技術員出身的李迪武在談到2013年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時格外神採飛揚。他驕傲地說,城南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到了《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標準,這個標準不僅能排在省前列,在全國範圍內更是少有。這不僅代表了河源的水質優勢,是城南汙水處理廠數十名技術員夜以繼日不斷探索的勝利成果。
回想當時,李迪武表示,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自建成時便不斷進行設備、工藝、技術的運行調試及升級改造,以期能以更高水平完成各項淨水任務。尤其自2013年7月接到上級任務要求,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出水水質必須提標升級。當時,廠裡上下,自廠長到技術員,大家都擰成了一股繩,要給老百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此前的處理後出水標準國家排放標準一級B,這在全國範圍是屈指可數的成績。如何在已有的成績面前,再度得到提升?城南汙水處理廠遇到了第一個難題,沒有可以取經的對象,沒有可以借鑑的目標。李迪武跟技術員們一咬牙,說幹就幹,從一點點的摸索與研究開始,慢慢試驗,嘗試升級,嘗試改造,失敗了就總結經驗。經歷過了大半年的時間,李迪武他們的探索逐漸有了收穫,處理後出水水質標準更高更好。
可隨之也遇到了第二個問題,處理後出水水質標準並不穩定。他們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工藝調整,從用藥的細微差別,到水處理的步驟調節。最後,城南汙水處理廠的這群工程師們,終於交出了自己滿意的答卷。
目前,市城南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標準,是目前全國汙水處理廠排放最高標準。處理後出水直接排入高新區高埔小河,直接納入東江飲用水源水體,作為工業生產用水和景觀、綠化用水。
李迪武說,城南汙水處理廠每年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汙水處理廠的技術員,他們在調研學習先進處理技術與經驗的同時,也總是被河源優秀的水質所折服。
▲似園林一般的廠區
東江水澆兩地情
2010年和2012年,城南汙水處理廠分別被評為河源市環境教育基地和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學生、市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學習。今年,被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評為廣東省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先進單位。
飲水思源,方知情意濃。李迪武表示,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每年都要接待港澳臺同胞數千名,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不僅驚訝於汙水處理的工藝之精湛,更為河源在水質安全等領域做出的努力而折服。在城南汙水處理廠的大院裡,有一個標著「東江屏障」的牌子。李迪武說:「保障東江中下遊的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四千萬同胞的飲用水安全,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去年,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批香港訪客前來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參觀、考察,李迪武稱,尤其是在寒暑假時,每個星期都有數以百計的香港中小學生來參觀汙水處理過程。
綿延東江水,共飲一江情。河源無數生態環境工作者在保護著河源寶貴的水資源優勢,李迪武表示,希望市區城南汙水處理廠今後能為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東江水質保護工作作出更大貢獻,讓綿延東江水,傳遞無限的情意。
來源/ 河源鄉情報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最美企業環境管理員⑨】李迪武:問渠哪得清如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