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田燒,極美極工極真,讓人一眼難忘

2020-12-19 東家APP

能讓天下地動山搖的,不只有武器和黃金。

——千利休

在之前的推文中提到,茶道在日本盛行之後,茶道之祖千利休升華了日式審美。

「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更是影響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我們今天要說的「有田燒」,也深受其影響。

對日本陶器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們的陶瓷器具通常落有「XX燒」的字樣,「燒」之前的字眼,多指器物的產地。

而有田燒(ありたやき,aritayaki)也不例外,有田指的是日本佐賀縣西部山間的一座小鎮,擁有「日本景德鎮」的美譽,生產出的瓷器,便命名為「有田燒」。

極美

在開篇我們提到的茶道之祖千利休,他非常欣賞質樸的高麗茶碗,有好茶自然要追求好茶碗。而受其影響的豐臣秀吉(又一個熟悉的老朋友)在1597年~1598年間的慶長之役中,出兵朝鮮,俘獲了一批精通各行各業的工匠,其中便有一位擅長燒瓷的工匠李參平。

他遍訪日本各地,尋找製作高質量瓷器所必需的優質白土。公元1616年,他在有田東部地區的泉山發現了製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石礦,從而,燒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白瓷。

因為當時的有田燒,多從伊萬裡港出海,然後運銷至日本各地,甚至贏得了歐洲王室貴族們的青睞。

德國德勒斯登國王奧古斯特就十分酷愛有田燒,甚至以其為參考在本國燒制瓷器。江戶時代的有田燒,因為在伊萬裡港裝船,也被稱為「伊萬裡」,到明治時代製作的「有田燒」即被逐漸稱為「古伊萬裡」。

因此有了「伊萬裡燒」的稱呼,今天的話則稱為「古伊萬裡燒」,也就是今天的有田燒(ありたやき)。

而朝鮮人李參平也被日本人稱呼為陶祖。「有田燒」便被永遠定格在了東瀛器物史上,成為一塊美麗而富有東方風雅情趣的豐碑。

極工

有田燒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繁瑣,從礦區採取瓷石,以人工用鐵錘敲碎,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

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反覆清洗揉捏,使泥中沒有雜質且水分均勻。

隨後是拉坯,印坯,利坯,曬坯等工序,直至器物成型。

等待泥坯幹透,在表面畫上底稿與塗色,就可以進行到施釉的步驟,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

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燒窯完成後,再次對瓷器進行彩繪,完成後,再次高溫燒制就完成了,一個月左右經過眾多匠人之手,顏色鮮豔明亮的有田燒就此誕生了。

極真

日本的手工藝活是這個國家的驕傲之一,有田燒發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最為人稱道的其中一個。

根據不同的燒制年代和款式,可將江戶時代在有田製造的瓷器統稱為「古伊萬裡」。古伊萬裡中又可細分為「初期伊萬裡樣式」、「古九穀樣式」,「柿右衛門樣式」、「鍋島樣式」等等。

雖說都是有田燒,但在器形、顏色和花紋搭配上也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它的出名得益於中國陶瓷工藝和文化流入,又經過日本人不斷的創新,四百多年來其燒制工藝和關於食器的各種故事才一直延續至今。

古伊萬裡

這個名稱是源於,瓷器從有田相鄰的伊萬裡港裝船出港的緣故。江戶時期出現的,使用紅色與金色的顏料構成綺麗的圖案的手法,被稱為「濃染付」,「金襴手」。

柿右衛門

多採用被稱為「濁手」的手法,在大片乳白色背景下,巧妙地利用六百,以顏色鮮明的紅、青、綠、黃等色彩描繪花草動物紋樣,並以染錦為主,彰顯和諧高貴。

由於當時中國瓷器處於「孤芳自賞」的狀態,柿右衛門樣式的有田燒大量出口歐洲。隨著歐洲文化的影響,又開始向歐式審美靠攏,成就古典瓷器。

鍋島藩窯

當時統治佐賀縣一帶的鍋島藩的御用瓷器式樣。細分為以白底青花和紅、黃、綠為基調的「色鍋島」和單一藍色精細描繪的「藍鍋島」,以及藍綠色的「鍋島青磁」等。

此時的有田燒,將東西方的美融合,並注入日本傳統的素樸與禪意,令其自成一派,既有青花的古雅,又有幽雅的禪意。

每件瓷器都有屬於自己的美與靈性,它們都在在細細訴說著其獨特性,或幽雅或恬靜。

古人有云,以物明志。對於有田燒的偏愛,或許也是內心對靜謐生活的嚮往。或渾厚,或輕盈,或華麗,或質樸,融匯了幾百年工匠的智慧與汗水。有田燒,一望而知煙火氣,總有一款打動你。

每件瓷器都有屬於自己的美與靈性,它們都在在細細訴說著其獨特性,或幽雅或恬靜。

古人有云,以物明志。對於有田燒的偏愛,或許也是內心對靜謐生活的嚮往。或渾厚,或輕盈,或華麗,或質樸,融匯了幾百年工匠的智慧與汗水。

有田燒,一望而知煙火氣,總有一款屬於你。

本文分享自東家日本古器物玩家:「一望斎」古美術

相關焦點

  • 驚豔了時光、匠心不息的日本有田燒
    作為日本知名陶瓷器「有田燒」產地,佐賀縣有田町在1990年代中期,曾有300多家陶瓷器店鋪。
  • 有田燒物語
    李黎你即使單知道中國的英文單詞小寫是瓷器之意,也很容易忽略日本(JAPAN)的小寫代表著日本瓷器。在亞洲,日本瓷一直以溫和恭順的姿態和中國瓷器分著同一杯羹。在1656年中國頒布「海禁令」時,這個東方大國以神秘得不容窺視的態度幽幽閉上鑲花門,也把中國的瓷器孤絕於海外眾生。
  • 日本名瓷「有田燒」引進中國銀聯卡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莘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隨著日本旅遊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銀聯卡在日本也越來越多地被引進。眼見著引進銀聯卡就可以引來大量購買商品的中國遊客,使日本傳統手工業也動了心。以有田燒聞名全世界的日本佐賀縣有田町也於近日宣布,將於2010年9月在有田町的有田燒卸團地導入中國銀聯卡付款系統。
  • 日本陶瓷的發源地有田燒,原來也受中國景德陶瓷技術的影響很深
    有田有很多燒窯,我們去的是它最初發展起來的地點:被山環繞的一個盆地有田町。有田燒自16世紀中期在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時候,從朝鮮帶回制陶匠人李參平,現在被尊為有田燒鼻祖。李參平發現有田周圍有大量的適合燒制陶器的白瓷礦,這種白瓷泥細膩隔離性好適合燒制陶器,有田燒由此發展起來成為日本陶瓷的發源地。
  • 日本陶瓷「有田燒」商標在中國遭搶註
    環球網實習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共同社8月30日消息,日本具有代表性陶瓷品種「有田燒」在中國已遭商標搶註,這將對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當地陶瓷業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佐賀縣有田町及相關業界團體正在商討對策。據日本佐賀縣流通科透露,一名在華從事餐具銷售的中國人於2002年11月向中國商標局提出申請,並於04年11月獲得了為期10年的商標使用權。
  • 日本瓷器之鄉邀你體驗有田燒,中意的「寶物」就買買買
    日本的手工藝之美深得人心,尤其是瓷器。 「有田燒」稱的上是最早也是最經典的日本瓷器,發源於佐賀縣的有田町,這裡的幸樂窯倉庫歷經150年,堆積了數不盡的瓷器,堪稱有田燒的寶庫。最近,幸樂窯開啟了一場遊客尋寶旅程,給你90分鐘,帶著手電和籃子,即可啟程搜羅最美的有田燒。
  • 多米遊受邀對日本「有田燒」瓷器進行深度考察走訪
    圍繞日本瓷器的無上代表,擁有400年歷史傳統工藝的「有田燒」瓷器、以及日本首屈一指的木藝家具生產地「大川」,來自中國大陸、臺灣的4家高端旅行機構的代表進行了周詳地考察和體驗。多米遊作為此次受邀的4家高端旅行機構之一,由多米遊聯合創始人陳超出席了本次考察活動,並受到了來自當地的熱情地高規格接待和安排。
  • 日本推出咖啡師計程車 可在車內用有田燒飲用咖啡
    人民網東京2月26日電 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佐賀縣有田町推出了日本首家「咖啡師計程車(Barista Cafe),並於近日開始運行。 Barista指專門製作咖啡的人,「咖啡師計程車」是有田町商工會議所與有田町計程車同雀巢(日本)公司共同推出的活動。
  • 日媒:日本有田燒「割捨傳統」的海外挑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8月16日報導稱,作為日本知名陶瓷器「有田燒」的產地,佐賀縣有田町在1990年代中期,曾有300多家陶瓷器店鋪。而如今,店鋪數量減少了一半,銷售額也降至頂峰時的6分之1。
  • 京都第一名妓遇上日本瓷器鼻祖|伊萬裡‧有田燒美人像
    吉野太夫,江戶時代的京都第一名妓;柿右衛門,日本瓷器起源「伊萬裡‧有田燒」的名匠。
  • 你知道有田燒是什麼嗎?——1616/Arita菊花盤
    很多朋友跟我們說,「多分享一些日本的食器吧,顏值高,質量也好「。的確,提起食器,就不得不說日本。日本是一個十分注重食器文化的國家,家庭用餐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用餐具,且大小、花色各不相同,從而造就了各種精美絕倫的日式食器。Centti Home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來自日本的「有田燒」食器品牌--1616/Arita。
  • Presage全新出發,致敬有田燒陶瓷工藝
    日本有田町,坐落於日本佐賀縣西部,是一個小鎮。早在17世紀早期,這裡被發現有合適製造陶瓷的黏土。之後,這裡生產的瓷器因為其精良的工藝聞名日本,是日本陶瓷文化的腹地。數十年後,有田燒陶瓷逐漸聞名海外,並因其出口港口而獲名「伊萬裡燒」,被運往世界各地,並在全球久負盛名,這主要歸功於悠久的工藝傳統、種類繁多的工藝品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工匠們獨特的日式審美。精工Presage系列腕錶,一直在致力於將腕錶與各種日本工藝錶盤進行結合,之前的七寶燒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 日本陶瓷「有田燒」商標在中國遭搶註 日方將重新申請專利
    據日本共同社8月30日消息,日本具有代表性陶瓷品種「有田燒」在中國已遭商標搶註,這將對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當地陶瓷業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佐賀縣有田町及相關業界團體正在商討對策。     據日本佐賀縣流通科透露,一名在華從事餐具銷售的中國人於2002年11月向中國商標局提出申請,並於04年11月獲得了為期10年的商標使用權。
  • 到日本九州陶瓷小鎮體驗「有田燒」技術、潛入倉庫尋寶
    喜歡日本瓷器的人想必都聽過九州佐賀縣所生產的「有田燒」,來到有田除了觀光、購買陶瓷品之外,深入陶瓷窯廠內參觀工廠內部,了解生產過程是很知性的旅行新選擇,還能在工廠內體驗日本高超的工藝技術,製作屬於自己的瓷器呢!
  • 探訪日本「瓷都」有田-伊萬裡 穩坐瓷器業金交椅
    圖為有田町內的陶工紀念碑。 王健 攝  中新網東京11月11日電 走進日本佐賀縣的有田町,撲面而來的,便是一片瓷器的世界。  從鐵路、公路沿線,便可遙望各處散在的瓷窯煙囪。步入街區,沿街兩側密布大大小小的瓷器店鋪,一眼不見盡頭。
  • 有田燒有個意想不到的科技魅力,就是溫度均勻,熱茶或熱湯倒入
    有田燒批發市場淘寶、體驗有田燒繪畫有田燒,九州重要的名片之一,尤其在老外眼裡,日本有田燒(伊萬裡燒)等同於中國的景德鎮瓷器。在日本各種燒有田燒,九州重要的名片之一,尤其在老外眼裡,日本有田燒(伊萬裡燒)等同於中國的景德鎮瓷器。
  • 旅行丨有田燒&唐津燒,奔赴一場陶器巡禮
    稍微對陶瓷器皿有所了解的人,相信一定聽過有田燒和唐津燒。
  • 蘿蔔燒肥腸,夾沙肉,藿香燒鱔魚,芋兒雞,自貢一頓難忘的家常飯
    有一年去自貢,當地的朋友徐波春老徐帶著遊玩尋鮮,其中有一餐是在一戶農家吃的,是老徐的一個朋友家裡,車子曲曲折折走了很久,到了一處鄉村,這戶農家院子不大,但一眼就喜歡上了,有竹篁叢叢,蓊樹遮日,鳥兒啁啾,幾盆橙黃色的小花兒開的正旺
  • 難忘田婆婆的辣菜
    原創 閒譚編輯 平叔閒譚難忘田婆婆的辣菜作者 ▏張浩明春深似海。辣菜,還有一芳名叫「衝菜」,因其有股直衝鼻子的衝味。其味像芥末又不全像芥未,比芥未溫柔,比芥未淳厚,還有著淡淡的難以名說的清香的嗆味,芥未是無法和它比擬的,這是我們川西壩子獨家的特色和美味。記得我輩上小學時,幾條科甲巷,大科甲巷正科甲巷小科甲巷和錦華館一帶,三四月間,總有個專賣辣菜的田婆婆。
  • 日本"秘窯之鄉" & ありたやき有田燒
    圖片來自日本國家旅遊局 (Photo from JNTO)時間在指縫中悄悄溜走,又是一個冬去春來。常駐首爾已近三年,今年是任期的最後半年,利用周末的時間,我們開啟了首爾- 福岡- 有田、伊萬裡的短途瓷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