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科技CEO陳立明:金融機構如何構建實用AI?|GMIC2017

2020-12-15 雷鋒網

雷鋒網4月28日消息,4月27日至5月1日,GMIC2017(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北京召開,今年的主題是「天工開悟」。據雷鋒網了解,28日,在新技術演示Show專場,平安科技CEO陳立明發表了「AIinFinTech」的主題演講。

陳立明認為數據、算法、人才、場景支撐起能夠為金融它機構提供建議的AI。在擁有以上要素後,下一步就是將技術與場景相結合,從而把認知轉換成決策。他還提到了平安的開放共享戰略,其他機構能夠通過雲計算使用平安的AI金融技術,認為這會是未來的趨勢。

以下是演講實錄,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平安科技是一家科技公司,為整個平安集團提供技術服務。此外我們也給中國的其他銀行提供服務。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進行AI的研發,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利用AI來推動平安金融科技的發展。

如何構建一種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建議的AI?

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是幫助你們省錢、投資,使錢生錢,幫助你花錢。一旦你有錢,接下來可以用錢買產品,買服務,買房子,買車,獲得醫療服務,來關愛自己。我們要幫助大家做所有這些事情。與此同時,我們會幫助大家進行錢的管理,幫助客戶節省時間。

數據是燃料: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完成數據收集工作

銀行服務或者保險服務,最重要就是涉及到移動數據,把數據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處理。數據是我們的石油、燃料,沒有燃料,我們是無法運行任何的引擎。現在AI是做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我們努力推動在金融服務當中利用AI。

我們所做的工作基礎就是數據。每個人都會談到數據,但是獲得數據並不容易。我們要確保我們有最佳的數據架構,在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銀行當中有很多的數據,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系統,都有自己的數據。為了能夠很好地應用它們,我們必須要把它們收集起來處理分析,建立一個平臺。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項收集所有數據的工作。

算法是AI的引擎

算法是人工智慧的硬體,AI的引擎。我們有深度的神經網絡GPU,還有機器學習系統,GPU深度的神經網絡,幫助我們識別自然的語言,識別出一些範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周圍發生的狀況,GPU有時候我們利用定製化的晶片,可以處理海量的數據,而且更快,要比通常的CPU快2到3倍。

機器學習系統是最核心的系統,在銀行業和保險業利用AI處理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我們現在有機器學習系統,它可以記憶,可以自我強化,所有這些現在都是可用的。我們可以把不同的AI系統打包,它會變得更強有力,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進行數據的分析,給我們提供洞察,而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人才供需不足:產學研推進

有大數據,有算法,當然還需要人才把它們進行整合。儘管這裡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到AI領域,這還是不夠的,因為需求遠遠超過了人才的供應。因此,我們會和合作夥伴合作,也和大學進行合作,相互補充,共同開展研發。這可以加速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場景至關重要

有了AI、大數據、算法、人才,而對於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使用場景、使用案例。而場景是一個自下而上,也是自上而下的一種融合,場景至關重要。一直是場景促使我們能夠做現在所做的事情。

如何把不同的認知轉變成決策

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大數據平臺,有人、場景、算法,接下來要把不同的認知轉變成決策,覆蓋面部識別、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行動識別、情感情緒識別等方面的捕捉,然後綜合起來做出決定。

技術不結合場景,它只是一個技術而已。舉一個例子,我們利用不同的人臉識別技術,來分析客戶的風險狀況。如果客戶要申請貸款,可以去網上申請,直接利用AI去確定風險水平,然後識別客戶的臉進行匹配,在6分鐘之內,我們就可以在網上給客戶派發貸款。

利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我們能知道客戶是誰,也能知道是否滿意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覺得客戶並不滿意,我們會作相應的調整和升級,我們重點關注客戶,以客戶為中心,快速實現認知轉換成決策。

平安車險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如果你的車輛受損,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圖片上傳,我們會評定車輛受損的程度。一旦你把圖片傳給我們,引擎就可以確定它受損的水平,然後確定多少的賠償。如果說面板受損,可能只需要去噴一下漆,或者需要替換整個面板。幾分鐘之內,你的帳戶當中就會有我們的報銷款。

如何把狹隘的AI變成智能的AI

藉助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同時也聚集網際網路的消息和新聞,確定你的情緒,來確定你需要什麼樣的金融解決方案、金融產品,以便我們能夠提供給你一個定製化的金融產品、組合。當你登錄的時候,我們會向你建議一個金融組合,如果你同意就提供給你。但是我們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獨有的產品組合。

狹隘的AI只是解決單獨一個問題,沒有綜合起來,它是弱人工智慧。為了給客戶帶來價值,我們必須要把它們都連接起來。平安在金融、衛生醫療、汽車、住宅等各領域都有業務,在這方面比較有優勢。我們有平安360度全覆蓋客戶體驗體系,包括客戶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網購數據。

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只是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小部分問題,他們要解包這些金融服務,但這並不是客戶想要的,客戶想要的是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業務集成起來,這樣才能把狹隘的AI變成智能的AI,我們要融合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客戶金融狀況。這是未來AI在金融領域當中的應用,也是我們一直致力於開發和發展的。

未來在於開放與共享(用我們的雲吧!)

在擁有這些技術解決方案後,平安希望民主化,分享開發出來的東西,而不是獨有。因為隨著享有金融服務客戶的增多,無疑會提高對整個金融服務領域的需求,不僅僅是幾個城市上海、北京、廣州的金融領域需求上升,我們希望能夠促進整個中國範圍內的金融業發展。如果我們這樣做,既能給其他銀行帶來好處,也會給平安帶來好處。

我們如何實現開放?

我們把技術都放在平安金融雲上,以便其他的機構可以使用平安基於AI的金融技術。我們覺得這是一片藍海,也是未來。

AI是否改變了金融技術?是的,已經改變了。而其中的關鍵問題不是是否改變,而是改變的速度有多快。

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要問我們將如何利用AI,還要自省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整個公司層面是否做好了準備,我們是否讓客戶、員工做好了準備,每個人都必須要認識到金融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將來會利用AI來促進金融技術的發展,改變銀行業和保險公司開展業務的方式。我們願意跟大家共享我們所做的一切。

相關焦點

  • 平安科技陳立明:開放、共享,構建全新金融科技生活
    藉助於人工智慧技術,可隨時根據金融市場走向調整投資組合比例,根據投資者家庭的閱讀習慣,建議更改流動資金的投資方向……這是平安科技CEO陳立明Ericson Chan頭腦中所想像的金融科技生活。而作為平安科技的「領路人」,陳立明正在帶領平安科技走向自己頭腦中的這個世界。
  • 專訪平安科技CEO陳立明:AI應用場景比技術更重要
    人工智慧目前已經在醫療、金融、智慧城市等方面得到了諸多嘗試及應用。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高達22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2015年的26倍,增長速度非常驚人。而相較於初期注重技術本身的發展,更多企業瞄準人工智慧與多類型行業協同運作的空間。  在陳立明看來,人工智慧是當下最前沿、最熱門的技術,絕大多數公司高管都看到了它的商業價值,但如何運用才是開啟未來的鑰匙。
  • 平安科技CEO陳立明已於本月初離職,將加盟蘇黎世保險擔任CIO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兼CDO(Chief Digital Officer);本月初,陳立明已卸任平安科技CEO一職。平安科技官網顯示,其作為平安集團旗下的科技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主要為機構、企業、政府提供端對端智能科技服務,以幫助企業完成智能化轉型,目前已覆蓋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服務用戶超過5億。
  • 平安科技CEO陳立明將登RISE舞臺 分享科技跨界融合新趨勢
    被稱為亞洲最大的科技盛會之一RISE,將於今年7月9-12日在香港舉行,全球最活躍的創業者、投資者和初創企業將出席本次大會。作為科技行業的代表,平安科技CEO陳立明(Ericson Chan)將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 平安科技CEO陳立明被「挖走」 將出任蘇黎世保險CIO
    圖片來自:pexels 9月30日,據《財經塗鴉》消息,平安科技CEO陳立明已於9月初卸任,並於10月1日擔任蘇黎世保險公司CIO兼CDO
  • 平安科技陳立明:分享技術為用戶定製服務
    而處在金融科技風口的平安科技,更是致力於人工智慧的開發應用。平安科技CEO陳立明提出,利用五大關鍵要素和AI產品應用來重新定義金融科技,並打造金融集團的技術與平臺分享為用戶提供定製服務。「金融科技」,這個眼下大熱的詞在平安科技有了新的定義。陳立明表示,金融科技不僅僅只是P2P的借貸和機器人的發展,與金融行業無關的刷臉技術、聲紋識別技術也是平安科技金融技術的組成要素。
  • 平安壹錢包金融壹帳通人事巨震持續:平安付總經理杜少傑離職
    原標題:平安壹錢包金融壹帳通人事巨震持續:平安付總經理杜少傑離職,明年面臨續展  平安壹錢包、金融壹帳通的人事巨震仍在繼續,藍鯨財經從多個信源處獲悉,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平安付支付」)總經理杜少傑已離職。
  • 平安壹錢包金融壹帳通人事巨震持續:平安付總經理杜少傑離職,明年...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電訊平安壹錢包、金融壹帳通的人事巨震仍在繼續,藍鯨財經從多個信源處獲悉,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平安付支付」)總經理杜少傑已離職。工商信息上,平安付支付的總經理職位仍為杜少傑並未變更,其早在2017年11月就已進入工商信息中的高管名單。
  • 平安出圈指南,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如何築起疫情護城河
    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作為平安的兩大核心抓手,以年報和董事長致辭的方式再一次描出了重點。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疫期平安運用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力量,為對抗新冠肺炎做出一系列實際舉措,展示出巨型企業科技抗「疫」的「教科書」式範式。
  • 金融壹帳通區海鷹:科技助力金融機構實現蝶變
    9月18日,由科學技術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23屆科博會2020中國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主題為「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壹帳通 Gamma CEO區海鷹出席會議,並圍繞「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機構發展蝶變」分享金融壹帳通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探索經驗和創新成果。
  • 巧借衛星、物聯網等黑科技 金融機構花式監測復工率
    巧借衛星、物聯網、大數據等黑科技,金融機構花式監測復工率戴安琪 衛星、夜光技術、物聯網、大數據……金融機構正在用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發布疫情逐步好轉背景下我國企業復工率動態。日前,招銀理財、國泰君安、平安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發布了高科技手段監測下的企業復工率。
  • 恒生電子章樂焱:效率提升仍是金融機構難點之一 AI技術落地需要...
    但是如何尋找到有效因子以構建投資組合,獲得持續的alpha收益,是量化投資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恒生電子(600570,SH)旗下恒生研究院於12月13日推出了恒生alpha策略交易數據服務平臺——AlphaMind。
  • 清華五道口金融科技在線大講堂第十二期——金融科技背景下,證券...
    2020年是資本市場全面改革,深入推進的一年,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證券市場競爭加劇,證券經營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如何應對行業發展帶來的歷史緊迫感?本期金融科技在線大講堂,將帶領您深入分析行業現狀,探索如何利用技術手段進行破局。
  • 平安架構曝光:科技領域持續布局,四大生態服務戰略(附PPT) | 獵雲網
    日前,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營運長兼首席信息執行官陳心穎、平安科技總經理陳立明、平安科技首席產品專家區海鷹等高管就向投資人介紹了平安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平安為銀行、非銀和做市商提供資產金融機構交易,在一帳通的平臺上可以有效減少成本,發布自己的產品。平安目前有1.3萬億人民幣在區塊鏈。API是開放式的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三大空間艙(APP自助艙、大數據應用艙、智能企業應用艙)幫助機構高效、自助、便捷接入金融科技服務。目前有34家銀行已經在這個平臺,他們有自己的團隊,平安未來將加快發展這一平臺的進程。
  • 「盤點」中國平安的2018年金融科技大事記「成績單」
    站在2019年的開端,中國平安這家未來十年將在科技能力上投入逾1000億人民幣的金融機構在2018年都做了哪些科技大事?2018年11月,中國平安宣布預計,未來十年的科研投入將達人民幣1,000億元 (150億美元),用以鞏固其在金融服務行業的領先優勢。
  • 平安信用卡構建金融消費圈 搶佔線上支付首選
    為了搶佔以大銀行信用卡為核心的在線支付市場,以花唄、白條等消費金融為輔的產品進入市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根據中國研究網絡的數據,到2020年,全國信用卡發行量將達到7.4億張,未來十年中國信用卡發行的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4%左右。隨著信用卡客戶群的不斷增長,持有多張銀行信用卡的現象也已成為普遍趨勢。與此同時,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信用卡客戶群的需求日益多樣化。
  • 當金融遇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當金融遇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  新華社記者 譚謨曉  科技改變生產生活,並影響各行各業。當數位技術加快賦能金融業,新型金融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 前海航交所區塊鏈項目獲「2017年度深圳市金融科技專項獎」
    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辦組織實施的2017年度金融科技專項獎評選於2018年6月11日正式公布結果。憑藉「基於區塊鏈的航空航運金融結算與數據服務平臺」項目,前海航交所從眾多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2017年度深圳市金融科技專項獎」並獲得30萬元政府專項補貼資金。
  • 聚焦智能金融,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會發布2017年度創新榜
    2017年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將金融列為人工智慧產業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本屆大會以「智能金融——引領新時代金融大變革」為主題,圍繞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和金融科技發展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廣泛交流,同時展示了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最新創新創業成果。
  • 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8037項 助力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中國平安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出席論壇並致辭,介紹了中國平安發揮「金融+科技」優勢,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推動誠信體系建設的企業經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特別是今年疫情背景下,企業的業務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對誠信的要求也更高。網際網路是雙刃劍,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誠信危機。在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如何建立誠信體系,是亟需解決的議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