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的風吹到了昌吉大地
——福建泉州攜手新疆昌吉築牢文化潤疆根基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近日,新疆昌吉市樂活小鎮風雅頌書局小店裡聚滿了聽眾。一場由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主辦的「文化潤疆·閩南是吾鄉」專題講座正在舉行。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泉州,一個是陸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昌吉。演講者用翔實的歷史事實,將兩個相隔萬裡的地方,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樣的講座非常好,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兩地的歷史文化,更讓中華傳統文化深深根植在我們心裡。」聽眾楊曼說道。
朗讀亭激發文化學習熱情
昌吉市阿什裡鄉中心學校6年級學生舒合拉·馬拉提走進刺桐朗讀亭。只見她一番操作後,聲情並茂地朗讀起唐詩來。
朗讀結束後,屏幕上打出93分的高分,她卻不好意思地說:「今天有點緊張,沒有發揮出我最好的水平。我的願望就是將來當一名播音主持人,用聲音傳播優秀的文化。」
這臺朗讀亭是由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為昌吉市投放的25臺朗讀亭之一,能糾正學生朗讀時的發音,又有大量的文學作品可供選擇,深受學生歡迎。
昌吉市阿什裡鄉中心學校泉昌情·冬不拉社團的達尼亞爾·加力哈斯(前右)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冬不拉演奏。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阿什裡鄉中心學校校長潘建東說:「學生們很喜歡這臺朗讀亭,放學時大家都排著長隊想進入朗讀亭裡朗讀。常常是一個學生剛進入,排在外面的學生就等不及地敲響門,希望他快點出來。無奈下,我們只好給各個班級排了個進入朗讀亭的時間表,分時段分班級進入朗讀亭。這個朗讀亭真把學生們學習中華優秀文化的熱情激發出來了。」
少年宮打造文化社團陣地
11月12日,「泉昌情·阿什裡鄉鄉村少年宮」在阿什裡鄉中心學校揭牌。藉助福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蘊,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通過打造陣地,促進文化傳播、交流,開展生動的文化潤疆實踐。「泉昌情·阿什裡鄉鄉村少年宮」包括泉昌情·少年兒童足球隊、泉昌情·冬不拉藝術社團、泉昌情·羽毛球社團等5個社團。
三年級學生達尼亞爾·加力哈斯7歲起就跟著爺爺和爸爸學習冬不拉彈奏,得知學校成立了泉昌情·冬不拉藝術社團後,立即報名參加。虎頭虎腦的小傢伙進入社團後,每天都要練習一小時的冬不拉。談起自己現在冬不拉彈奏,他自豪地說:「我已經學會了完整地彈奏三支曲子了。《我和我的祖國》《黑走馬》和一首哈薩克族傳統曲目《駿馬》,爺爺和爸爸都誇我彈得好。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去福建泉州,給那裡的小朋友演奏。」
五年級學生沙木哈爾酷愛足球,過去由於學校足球社團體育器材配備有限,他能踢到球的機會很少,心裡覺得不過癮。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去年分批次協調配備體育器材、足球隊服後,讓沙木哈爾和小夥伴們在有限的足球訓練時間得到充足完整地訓練,很快成長為足球社團的主力隊員。沙木哈爾說:「我要把踢足球的興趣變成專業特長,向俱樂部和體育專業方向發展。」阿什裡鄉中心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巴合提介紹,在泉州援疆資金的資助下,學校為所有足球社團學生建立足球檔案,並申報了國家足球特色學校。
圍繞深化文化潤疆這一主題,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依託學校文化社團這個陣地,把刺繡、石畫、剪紙等民族特色社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阿什裡鄉中心學校泉昌情少年宮主任阿熱依·奴爾沙帕說:「少年宮現在已經是學校開展愛國主義和中華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社團活動,有效推動了孩子們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豐富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形式和載體。」
昌吉市委副書記、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指揮長傅文星說:「援建泉昌情·阿什裡鄉鄉村少年宮是泉州援疆分指揮部學習貫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和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真實寫照。」
百姓書屋形成文化書香氛圍
入夜時分,在昌吉市寧邊路上,一個即將迎來讀者的泉州援疆·百姓書屋寬大的臨街窗戶引來眾人關注的目光。這個佔地80平方米的百姓書屋醒目位置上貼著「公益書屋 免費借閱」等字樣。這個書屋也是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利用援疆的300萬元資金,加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40萬元配套資金,在新疆率先推出的集閱讀、休閒、交流為一體的書香昌吉工程的縮影。
泉州援疆促進會會長黃漳平興奮地說:「這是新疆首次推出的24小時自助式的書屋,我們在昌吉市不同的地方設置了四個這樣的書屋,可以實現24小時自助閱讀服務,全城通借通還,讓昌吉市擁有一份書卷氣。」
書聲琅琅,詩韻傳情。除了朗讀亭、百姓書屋,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和泉州援疆促進會還捐贈100萬元,在昌吉市中小學建立了20家援疆書屋,並為每家書屋各配備了價值5萬元的圖書,以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昌吉。
昌吉市第五小學教務主任盧雲帆介紹:「我們學校的閱讀環境有了很大改變,孩子們的閱讀書籍更加豐富了。尤其是這學期增設了朗讀亭設備,孩子們對此項活動特別感興趣,孩子們閱讀體驗感更強了。」
早在2017年,泉州援疆促進會投資280多萬元,將泉州文化品牌企業風雅頌書局引入昌吉,致力於打造昌吉市最大的全民閱讀平臺。書局現有各類藏書3萬冊,今年8月以來,已經舉辦三場大型讀書講座活動,各種小型的讀書分享會舉辦多場,賦予了書局不同於一般書店的更多內容。
兩個絲路上的城市,在文化的媒介下,正一步步走得更加緊密更加親切更加融合。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1日 09版)
[ 責編:姚坤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