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墓前栽上此樹,盜墓賊就不會光顧,光顧之後只會得不償失

2020-12-14 哎呀盤點屋

中國在很久之前就有自己的喪葬文化了,關於什麼才是合理的喪葬方式,孔子和墨子之間還有過一段爭執,墨子認為儒家所主張的厚葬是勞民傷財的,百姓不事農桑而去為死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是非常不合理的。孔老夫子顯然在最後勝出了,一直到了明清依舊有官員丁憂的規則。

孔子什麼都要講究個等級制度,就連對逝者也是這樣,如果一個諸侯用了天子才能用的黃腸題湊的墓形,孔子知道了一定是會大罵這個諸侯的。後來的中國採取的也是這種態度,什麼人的就是什麼規格。不僅墓葬有規格,連陪葬品的數量,價值,品類等等,都有自己的規格,一旦越制就是「不合禮」。

可能那些王公大臣們覺得,我的寶貝都在裡面,如何能顯示出我高貴的氣質呢?無法向世人展示我的財富那和沒有有什麼區別?所以他們慢慢地也就在陵墓的外部開始做一些文章了,什麼周圍不許蓋房子廟宇,不許遮棚等等。

除了這些,王公大臣們還會在自己的陵墓外面種上一些樹,但是具體種什麼樹,還是有規定和等級的,比如說皇室應該種松樹,大臣們應該種柏樹,尋常百姓家裡就只能中柳樹了,一個人不僅不能越制,也不能自降等級,比如說一個公主的墓前如果種了柳樹,那她也是不被儒家認可的。

所以,一個剛剛入門的盜墓賊都知道如何根據樹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那些種柳樹的墓穴一般都是不會引起盜墓賊的關注的,辛辛苦苦挖進去去,也就那麼一點錢,圖啥?

盜墓賊不盜「柳樹墓」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會受道義上的譴責,自古以來,人們都只有劫富濟貧的說法,而沒有劫貧濟貧的說法,大家都是無權無勢的弱勢群體,同病相憐,何苦相互為難呢?有時候即使迫於無奈盜了貧民的墓,這些盜墓賊也是會格外手下留情的。

再一個原因就是,在風水學中,柳樹和槐樹,桑樹,楊樹等一起被稱為「五鬼木」,正常的陽宅中都不會種這些樹的,因為它們陰氣極重,非常容易招鬼。而墓穴前種上了這種樹之後,那座墓的陰氣一定會格外濃鬱,常人不可靠近。

又沒有錢,還要挨罵,弄不好還有生命之憂,誰會幹這樣的苦差呢?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有人說,我們的歷史就是從墳墓裡挖出來的,這句話雖然不夠嚴謹,但卻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事實,因為在我國的歷史上,不管是位高權重、號令萬千的皇帝,還是家徒四壁,饑寒度日的普通人,在去世之後,都會被埋在土裡,不過地位不同,在後世所擁有的價值也會不同,比如那些生前顯赫之人,墓中大多寶物豐富,能夠挖掘的史料也就會更多。
  • 秦檜家族墓出土,專家看到墓頂上的盜洞,為何說是明代盜墓賊幹的
    從三座墓葬的形制規格上來看,其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極高,應該屬於史書中能夠有資格被記載的人物。根據初步推斷,該座墓葬群很有可能就是南宋著名奸臣秦檜的家族墓。三座墓葬整體呈「品」字形排列,其內均為土坑豎穴石室墓,墓中沒有墓門以及墓道,但是在墓室的上方,卻覆蓋有多塊大青石板,其本身質地非常牢固,為打開墓葬增添了不少的困難,令考古專家們一時感到有些棘手。
  • 盜墓賊未動塞石,龜山2號墓為何空空如也?專家:答案就在塞石上
    為了效仿高祖皇帝,劉交也採取了以依山建陵的葬制,生前享近不完的富貴,即便死後也要帶入墳墓中,就這樣劉交選擇了徐州龜山這個地方,修建漢墓群,把生前佔有的所有奇珍異寶都要隨葬入墓。直到近代,考古學家在這座龜山一號古墓群中,驚奇地發現所有的高等級的文物多達近200件,沒有被人盜挖過。
  • 此墓主人是防盜天才,玩死了三個朝代的盜墓高手,最後專家贏了
    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而墓葬文化也延續了數千年,人們認為人死之後會前往另一個世界,所以很多人會將生前積累的財富帶到墓中,希望去了另一個世界依舊能夠成為富貴人家,也正因為如此,盜墓行業慢慢的出現了,我國盜墓行業的歷史非常之久,在三國時期更是發展到了頂峰,曹操手下有一批「掘子軍」,專門為曹操開山挖墳
  • 古代防盜最成功一座墓,墓地就是盜墓賊的刑場,文物未丟卻遍布屍骸
    文/古代防盜最成功一座墓,墓地就是盜墓賊的刑場,文物未丟卻遍布屍骸 古代人死後多實行土葬,而且在「視死如生」的觀念下,也會厚葬,特別是先秦、秦漢時期,禮樂制度強化貴族的墓葬多有講究,不僅會修建豪華的墓室,陪葬品也令人十分眼饞。
  • 陝西梁帶村大墓被盜,神秘古國重現人間,專家:應該感謝盜墓賊
    而帝王陵墓大都陪葬著許多陪葬品,而這也引來了盜墓賊的光顧,而我們都知道盜墓賊的消息往往比考古專家靈通。 經過專家們的勘測和發掘,發現這不只是一座墓,而是兩座連體墓,讓專家們驚訝的是,這還是古代一個輝煌王朝的國都遺址。
  • 此墓是中國第一兇墓,80位盜墓賊困死墓中,墓中慘狀令人過目不忘
    人死後肉體雖然會腐爛消失,但靈魂卻會永存。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國人對於亡人的墓葬非常重視。事死者如事生,這六個字是對於中國墓葬文化的最好總結。封建貴族們,為了在死後依舊享受生前的富貴生活,往往會準備大量的陪葬品放在墓室。所謂財帛動人心,千百年來歲月匆匆,地下發生了許多故事。而墓穴的墓主為了防備盜墓者,無所不用其極。
  • 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的大墓,你認為有可能是曹操的墓嗎
    機智的村民立刻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坑,而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昨晚的那一聲悶響就是盜墓賊點燃的,於是村民立刻報了警。警察接到報警後,到現場勘察後,確信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他們就把盜洞回填了,同時派遣人員定期巡邏,但是後來發現沒用,盜墓賊依舊經常光顧。在經過考古文物專家的初步判斷後,這是一座東漢末期的王侯等級規模的大墓。
  • 化身盜墓賊專盜老祖宗的墓
    首先歷代統治者對盜墓深惡痛絕,只要抓住了盜墓賊是立斬不赦,所以私挖祖宗墳墓,稍有不慎可有掉腦袋的風險。其次不管是官方引導還是民間輿論都對盜墓從道德上進行攻擊,這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誰要是頂了個盜墓賊的名頭,出門被人指指點點不說,一輩子都得被歧視。這些八旗子弟雖然臉都不要了,但挖老祖宗墳後果可是身敗名裂,連做人都沒資格,還是得掂量一番。
  • 趙匡胤墓被盜,屍骨被吊起,口噴黑水,為盜墓賊留下一名號
    除了王公貴族那些大墓,地方上的士族豪紳的墓也是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場所。普通有錢人家的墓室沒有王公大墓那樣高大,盜墓賊並不會活動自如。這時盜墓賊會將棺材前板或者後板踹開,爬進去把屍體和自己綁在一起,拖拽出屍體再尋找寶物。但是一些王公大墓有時候也會被盜墓賊如此對待,這主要是因為墓主人身材太胖,不容易搬運。
  • 長沙挖出特殊墓葬,考古家只憑出土的玉印,就判斷出墓主人是女性
    02大墓埋葬在山頂,建造難度高,只為不想讓盜墓賊光顧 陡壁山的這座大墓選址非常特別,整個墓建造在了山頂上,成為了「以山為陵」,建造好後封土與山丘合體
  • 封土15米高的「孤墳」,被盜墓賊炸開,考古隊:保險套裝炸藥
    而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古代社會發生了「禮崩樂壞」的社會變化,厚葬之風隨之盛行,在漢代的時候尤為明顯。古人信奉,人在死後還能夠繼續享受生前所擁有的一切,有的人生前就為自己準備好大量的陪葬品,也有的人是死後子孫給自己置辦的。但無論怎麼說,從那時候開始,人們就已經知道,古墓中有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得到一點,就足以改變一生,於是盜墓之風隨之盛行。
  • 盜墓賊瘋挖15米深盜洞,只需再挖5公分,10多噸錢幣將不復存在
    不管是盜墓賊也好,還是文物販子也罷,他們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要錢不要命。只要遇到老墳、大墓,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侵襲。在盜墓賊眼中,一般墓地的石刻很有意義,通過石刻他們可以鑑定這座墳墓是否是古墓。
  • 3名盜墓賊成功盜掘一座漢墓,墓葬卻暗藏機關,這幾人竟幹出這事
    這兩位士兵勸架之後竟然發現,這些村民可能是從磚瓦廠附近發現了古代墓葬。隨後,當地文管所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駐現場。沒想到,由此發現了一座西漢王侯級別的貴族大墓。根據專家推斷,這座墓葬於晚清時期遭到幾名盜墓賊的光顧。因為墓中暗藏機關,這幾位盜墓賊差點身首異處。可是這夥盜墓賊洗劫財寶之後,卻對幹出一件傷天害理的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內鬼報信 盜墓賊雨夜挖墓(圖)
    古墓被盜賊挖開一個口徑達50釐米×1米,深約9米的盜洞,墓底範圍約為2平方米。墓內已沒有一件文物,只有盜賊留下的作案用布袋和5個礦泉水瓶。  警方認為,盜洞系人工用6~8小時挖掘而成。由於當日適逢大雨,古墓周圍的樹木、高稈玉米成了天然屏障,盜賊作案後從容逃離,此期間巡查人員及梁帶村村民都沒有絲毫覺察。
  • 唐朝第一大盜墓賊溫韜盜墓成癮 最後...
    在我國盜墓歷史上軍閥一度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往往為了籌集軍 費才幹起此等人神共憤的事情,比如 三國時期的一方豪強曹操,又比如隋 朝末年的義軍領袖竇建德,又比如明 國時期的孫殿英。軍閥勢力往往割據 一方,手下兵多將廣,有自己的勢 力,做起盜墓的勾當來自然更加無法 無天,為所欲為,光天化日之下聚眾 掘墳挖墓實屬平常,當然比起一般的 盜墓賊破壞性也就更大,簡直到了令 人髮指的程度。
  • 盜墓賊水潭下盜墓窒息而亡,專家坐享其成,出土的寶物真豪華
    自厚葬風俗開始盛行後,盜墓行業也日漸興盛,許多盜墓賊前僕後繼的光顧豪華墓葬,以至於不少珍貴文物都為他們悉數盜空,可有時候也正是他們的光顧,讓一些塵封千年,專家苦苦尋找無果的墓葬,有了重新面世的可能。在江蘇地區有座大雲山,在整座山的山頂有個水潭,當地百姓稱其為龍潭,2009年,當地警方突然接到村民舉報,說龍潭上飄著四具神秘屍體,他們聞訊火速趕到現場。
  • 河北挖出一遼墓,墓主卻以「美酒佳餚」招待,留下10個字讓人無語
    在考古過程中的確是會出現許多奇葩的事件,比如當年揚州那座古墓中,盜墓賊就留下了「燕趙人氏,來此一遊」的挑釁話語,的確是非常讓考古隊氣憤,還有李靜訓墓中棺墓刻著的「開棺即死」4個字,那真的是一度嚇壞了考古隊,真的是好半天不敢開啟。
  • 安徽發現一座大墓,早已被古代盜墓者光顧,盜墓賊盜洞打得奇準
    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此墓結果複雜,體量很大:由斜墓道、封門牆、擋土牆、短甬道、小前室、雙側室、大橫堂、地道、後室組成。墓內總長17.68米,大橫堂內高3.75米,內寬5.76米。在造成後,內壁被燻成漆黑色,推測一是為防潮,一是出於闢邪考慮。 盜宋山大墓的盜墓賊,不是現代人,是古代盜墓者,技術不一般,比現代盜墓者厲害,盜洞打得奇準,全在要害地方。
  • 盜墓賊挖15米盜洞後放棄,卻不知離墓中珍寶僅5釐米,專家很慶幸
    9年前,1座漢代古墓差點就遭了毒手,盜墓賊把古墓挖了15米後選擇了放棄,但他們距墓中10噸珍寶僅5釐米的差距,真的是太懸了。2011年3月一天的深夜,江西當地居民聽到附近有不同尋常的動靜,他馬上出去趕到現場查看,結果發現地上有個很大的深坑,他意識到這應是有人在盜墓,所以他馬上報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