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很久之前就有自己的喪葬文化了,關於什麼才是合理的喪葬方式,孔子和墨子之間還有過一段爭執,墨子認為儒家所主張的厚葬是勞民傷財的,百姓不事農桑而去為死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是非常不合理的。孔老夫子顯然在最後勝出了,一直到了明清依舊有官員丁憂的規則。
孔子什麼都要講究個等級制度,就連對逝者也是這樣,如果一個諸侯用了天子才能用的黃腸題湊的墓形,孔子知道了一定是會大罵這個諸侯的。後來的中國採取的也是這種態度,什麼人的就是什麼規格。不僅墓葬有規格,連陪葬品的數量,價值,品類等等,都有自己的規格,一旦越制就是「不合禮」。
可能那些王公大臣們覺得,我的寶貝都在裡面,如何能顯示出我高貴的氣質呢?無法向世人展示我的財富那和沒有有什麼區別?所以他們慢慢地也就在陵墓的外部開始做一些文章了,什麼周圍不許蓋房子廟宇,不許遮棚等等。
除了這些,王公大臣們還會在自己的陵墓外面種上一些樹,但是具體種什麼樹,還是有規定和等級的,比如說皇室應該種松樹,大臣們應該種柏樹,尋常百姓家裡就只能中柳樹了,一個人不僅不能越制,也不能自降等級,比如說一個公主的墓前如果種了柳樹,那她也是不被儒家認可的。
所以,一個剛剛入門的盜墓賊都知道如何根據樹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那些種柳樹的墓穴一般都是不會引起盜墓賊的關注的,辛辛苦苦挖進去去,也就那麼一點錢,圖啥?
盜墓賊不盜「柳樹墓」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會受道義上的譴責,自古以來,人們都只有劫富濟貧的說法,而沒有劫貧濟貧的說法,大家都是無權無勢的弱勢群體,同病相憐,何苦相互為難呢?有時候即使迫於無奈盜了貧民的墓,這些盜墓賊也是會格外手下留情的。
再一個原因就是,在風水學中,柳樹和槐樹,桑樹,楊樹等一起被稱為「五鬼木」,正常的陽宅中都不會種這些樹的,因為它們陰氣極重,非常容易招鬼。而墓穴前種上了這種樹之後,那座墓的陰氣一定會格外濃鬱,常人不可靠近。
又沒有錢,還要挨罵,弄不好還有生命之憂,誰會幹這樣的苦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