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德國美食的,除了黑啤,還有各種烤肉和口味多樣的德式點心,在歐洲最古老的聖誕市集上,我們掃蕩了慕尼黑的各類美食,又在當地朋友家享受了一頓地道的聖誕大餐。異國的節日溫暖了我們的胃,也讓我們的心裡暖融融的,原來德國硬漢們還有這麼暖心的聖誕餐呀。
文、圖|Rooose
探尋最古老的聖誕市集
在歐洲過聖誕節的感受,和在國內截然不同。先不說11月初人們就開始預訂酒店,光是步入12月之後的氣氛,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連消防車都裝扮上了,聖誕節的氣氛令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街邊的店鋪開始挖空心思裝飾自己,主婦們開始準備聖誕大餐的菜單,當然除了傳統的幾樣菜,比如奧地利人要吃聖誕燒鵝,法國人一定會準備樹根蛋糕,餐桌上一定還會出現一些特別的驚喜。歐洲人習慣在市政廳、廣場、教堂附近舉辦聖誕市集,這也是非常具有節日氣氛的場面。我們做好攻略後,選擇了慕尼黑。
教堂附近的廣場是聖誕市集舉辦的固定地點
不少地方的聖誕市集都被稱為German Market,比如倫敦的South bank聖誕集市、利茲的Christ kindle markt、伯明罕的Frankfurt Christmas Market、曼徹斯特的German Market、愛丁堡German Christmas Market……它們似乎都以自己是「純正」又「傳統」的德國風味而聞名。因為最早的聖誕市集起源於德國,確切說是中世紀的德奧。不過,隨著德國移民在歐美其他國家的安營紮寨,這個熱鬧又有趣的節日傳統也普及到了世界各地。
傳說中的聖誕金字塔,依靠蠟燭的熱量使頂上的風扇轉起來
慕尼黑的聖誕市集從11月底就開始了。主要在瑪利亞廣場(Marien Platz)的「中央市集」還有奧登廣場(Odeons Platz)附近備受歡迎的「中世紀市集」。步入聖誕市集,眼前的場景實在是令人開心:不論是飄著雪的白天還是燈光閃爍的夜晚,市集裡永遠有孩子的笑聲、熱紅酒的香甜、街頭藝人的表演、三五成群閒聊的人們。
出售各類聖誕飾品的老人
令人眼花繚亂的聖誕周邊產品一定是女孩子的最愛了,各種聖誕節裝飾層出不窮,除了國內也能見到的聖誕樹、聖誕彩燈、掛飾,還有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蠟燭拱門、聖誕金字塔、胡桃鉗子和香薰小人。
暖心美食嘗個遍
逛聖誕市集,最好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一個人去實在太孤單,也無人分享那些美味的聖誕傳統食品。德國黑啤在聖誕市集上幾乎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美味的熱紅酒(Mulled Wine)。與其說是酒,不如說是含酒精熱飲。販賣熱紅酒的攤位,也是人氣最旺的!總能見到不怕冷的德國小夥穿著T恤圍成一圈,一人手中一個馬克杯,閒聊暢飲。
裝熱紅酒的可愛馬克杯
看到別人愜意的模樣,我也蠢蠢欲動,交了2歐元押金拿到一隻可愛的馬克杯,依次排隊等攤主給我們倒酒。熱紅酒是歐洲一種非常傳統的熱飲,最先從德國流傳起來,在聖誕前後為人們所飲用。不光在聖誕集市,大多數歐洲人也會在家自製這款熱紅酒。在家慢慢喝著,絕對是一件無比溫暖的事兒。柔和的酒香和微甜的酒味,融入口中,愈品愈濃。
用香料和水果小火慢煮出來的熱紅酒,滋味難忘
好的熱紅酒是在最小火力下慢慢熬煮出來的,如果把酒煮開了,酒味的醇厚就會大大損失。攤主告訴我們,酒裡主要是加了一些香料和水果,比如肉桂、丁香、新鮮的橙皮和白糖或者紅糖。這種熱紅酒比常溫狀態下的紅酒口味更加豐富,果味、香料味和酒味相互融合,卻又十分細膩,而且更易入口,紅酒本身的澀味也被糖的甜味中和了。如果喜歡其它果味,還可以在裡面加入草莓、蘋果、檸檬等水果,如果你嫌這熱紅酒還不夠給力,也可以在最後一步加入少許白蘭地等烈性酒,如此一來,口感也會升華很多。
各種形狀、裝飾的薑餅是聖誕市集常見的點心
喝完了熱紅酒,可以把酒杯還給攤主取回押金,繼續向下一攤進發了。聖誕市集中另一個重頭戲就是各種德式點心攤,包括巧克力、史多倫(Stollen)麵包、薑餅(Lebküchen)和杏仁膏(Marzipan)都有賣。尤其是史多倫麵包和薑餅簡直就是我的摯愛,它們的地位就相當於英國聖誕期間的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和甜果派(Mince Pie)。
Stollen是德式傳統的聖誕水果蛋糕
史多倫(Stollen)是德式傳統的聖誕水果蛋糕,以有600多年歷史的德國德勒斯登的Stollen最為著名。在發酵的麵團中鑲嵌滿在朗姆酒中浸泡透的葡萄乾、蜜餞橙子或檸檬果皮、糖、香料,還有大量的黃油。送入烤箱等待一小時,並在完成時在外面撒上厚厚的糖粉,於是整個麵團就宛如在冬日大地上覆蓋了厚重積雪。這個麵包適合幾個人一起分著吃,因為德國人在用糖上毫不吝嗇,幾乎所有糖粉都是厚厚的一層,一個人吃一整個,熱量就要過剩了。
擺放得整整齊齊的Lebküchen,攤主很細心地分好了小包裝
Lebküchen是一種類似薑餅(Ginger bread)的傳統德式甜點心,內餡有濃鬱馨香的香料味,再裹上巧克力或者糖霜的外衣,使其味道紮實飽滿,於是現在成為了在聖誕季節特別受歡迎的應季食品。吃的時候,若能搭配一杯咖啡或熱茶就更好了!Lebküchen在整個德國都很流行,以紐倫堡的最為出名,價格大概為2歐元至4歐元。
現在流行把鬆軟的Lebküchen改良變硬,壓製成動物或者小人的形狀,上面用食用色素寫上祝福的話語,比如最常見的「I love you」,這種就便宜得多,1歐買上一個,送給朋友很合適。Lebküchen很適合在新鮮出爐的時候吃,放久了不熱乎,香味也大打折扣。我們買了一些第二天早晨搭配黑咖啡一起吃,味道就遠不如頭一天在市集上吃的那樣。
在鐵爐子上冒著熱氣的德國烤腸,香氣四溢
在慕尼黑的聖誕市集上,我們也掃蕩了幾乎全德的聖誕小點心。同行的周老師力挺德國烤腸Bratwurst,配上一杯巴伐利亞啤酒,實在令人回味。攤主在一個特製的炭烤架子上擺好香腸,下面是紅彤彤的炭,上面是噴香撲鼻的香腸,靈巧地用夾子翻動香腸,不用刷醬汁就已經香飄四溢。而我比較鍾愛的就是各式堅果,攤主們把炒好的堅果裝在一個精緻的小袋子裡,封好口遞給客人,當你接到這個小包裝的瞬間,溫暖就隨之傳遞到你手上。這有點像北京的糖炒慄子,也得趁熱吃才好。
感受傳統聖誕餐
結束了聖誕市集之旅,回到我們的德國朋友Alexander家裡,他媽媽已經在準備晚餐,說實話,在市集上幾乎已經吃撐的我們也不可能再吃下一頓正餐了,但是看到了傳統的德國聖誕餐還是激動了一下。聖誕節當天的晚餐其實不一定非要吃火雞,還有很多其它的肉、菜和調料,如火雞(聖誕晚餐有也經常會有雞肉、豬肉等)、烤土豆、土豆泥、甘藍、胡蘿蔔、防風草、越橘醬等。德國人吃完這些,也會吃各種甜點。聖誕節就像中國人過年一樣,大家都會吃很多。很多人過完節都會胖一圈,我們也一樣。
這種麵包在德國非常常見,經常有人一提溜好幾串在手上
Alexander說,他還是覺得聽老一輩講述他們的聖誕節故事比較溫馨。以前,很多家庭的孩子會把爸爸的長襪子掛在床腳邊,然後在聖誕夜裡「聖誕老人」會過來把橘子、蘋果、等食物放到裡邊。那時候也有稍微貴重一點的禮物,不過不會像現在這麼多。我感覺以前的聖誕節聽起來更簡單、更輕鬆、更重視「家庭」這個觀念。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在聖誕市集歷史最久遠的德國度過了一個被美食美酒塞滿了的聖誕節,異國的節日溫暖了我們的胃,也讓我們的心裡暖融融的,原來德國硬漢們還有這麼暖心的聖誕餐呀。
慕尼黑美食推薦
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是慕尼黑的市中心,其左側是新市政廳,在其高85米的鐘樓上,有著名的玩偶報時鐘,廣場中間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西北面不遠處是聖母教堂。在瑪利亞廣場,除了感受慕尼黑的傳統與現代,還可以享受地道的慕尼黑啤酒和烤豬肘。這裡有諸多當地特色的頂級餐廳,即便在路邊坐著喝杯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烹飪雜誌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國烹飪雜誌
訂閱方式
雜誌定價:20元/期,全年12期240元。
1.郵局匯款
收款人姓名:《中國烹飪》雜誌社
匯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報國寺1號
郵政編碼:100053
2.銀行匯款
開戶名稱:《中國烹飪》雜誌社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天寧寺支行
匯款帳號:0200 0248 0920 1016 662
3.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2-440
可直接到全國各地郵局辦理訂閱,具體內容可向工作人員諮詢。
發行部電話:010-63044739。
請在匯款後及時聯繫發行部,告知訂閱信息,謝謝。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老烹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新烹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烹飪雜誌」,立即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