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
開放時間:每天8:30-16:30(門票於15:20停止發售)
門票信息:500泰銖(套票,包括玉佛寺、大皇宮、阿南達宮,柚木王宮)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3-4小時
注意事項:1、參觀大皇宮時要求穿著莊重。必須穿著長褲或者長裙,禁止穿拖鞋,露出腳趾。如果衣服不合格,入口處有專門賣長褲和衣服的商家,100泰銖一件,至於質量,我只能說我穿了一天沒有壞,應該還是不錯的。 2、大皇宮進門口有提供免費地圖,可以在售票處租賃中文講解器,2小時租借費用為200泰銖。 3、可以和大皇宮內守門的士兵拍照,但是請勿觸碰他們。 4、不要相信那些在大皇宮門口閒逛的人,這些都是當地的假導遊,最終會帶你到他們可以從中獲得佣金的禮品店。
交通:
公交:1、坐公交船至Tha Chang(N9)碼頭,下船按路標步行前往。 2、乘公交25、80、91、503、508路也可前往。打的士或者Tuk Tuk,直接中文說大皇宮就好,的士記得說by meter,使用計價器,Tuk Tuk記得講價。
相比於唐人街,泰國的大皇宮才是真正的是中國人的天下,這裡中國的遊客非常的多,無數次聽到鄉音,都會有一種錯覺,這裡不是泰國,這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築藝術特點,裡面匯集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粹,簡直精美卓倫。宏偉的建築,直衝雲霄,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如同置身在畫中一樣,一切對美的詞彙都不足以描繪它的魅力。從大皇宮出來經過這裡在姿態各異的古樹下納涼,看著碧綠如茵的大草坪,視覺一片開闊,心情似乎也比在裡面略顯擁擠的建築和人群紅要好了許多,遠處三座宮殿的尖頂依次排開,即使身處宮外,也掩蓋不了它的氣勢恢宏。
現在,大皇宮除了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遊客開放,其實我們參觀的只是大皇宮的一小部分,國王生活辦公的地方是不對外開放的,剛剛進入大皇宮就被人群包圍,其實遊客們可以簡單的劃分為中國旅遊團和泰國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還有極少部分就是向我們這樣的自由行。
走進皇宮庭院,映入眼帘的是大皇宮建築群,一座挨著一座略顯的緊湊,帶有濃厚的泰國特色,直插雲霄的佛塔式尖頂,金碧輝煌與蔚藍的天空形成鮮明對比,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宵,屋頂的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顏色分外的耀眼,去去到過這裡的遊客,無一不被這些格外耀眼的建築和精湛奢華的裝飾所深深震撼。
大皇宮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神秘的皇家宮殿,接受著歲月和遊人們的洗禮,不同的人到這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大皇宮會讓人們感受到泰國建築的精美,也可以到感受到泰國王室絕對至高無上的地位,吸引著人們前去感受,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大皇宮給人們的美麗就像是一個金黃色的巨人,在那裡默默的守護著這裡的一切。
精緻是大皇宮內最大的特點,每一個建築外的裝飾壁畫,都像是人工一點點打磨上去的,看不去沒有一絲機械的痕跡,甚至有一些手工的歪歪扭扭,大皇宮的建築集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粹為一體,讓人不由得感嘆匠人們的耐心和他們的嚴謹。
守護在門口的佛像,更加的像是一個侍衛,就好比中國佛教中主殿供奉著釋迦摩尼,而前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手持武器驅散一切邪惡的東西,來保衛更重要的東西。
整個大皇宮可以遊覽的面積並不大,遊客很多雖然人擠人,但作為曼谷的絕對地標,這裡頭恐是磚縫之間才有一點的空閒。但依舊是阻擋不住大皇宮的規模宏大和金碧輝煌,遠遠望過去就能看到一道金光,屋頂在烈日的照耀下顯得顏色更加的鮮豔,仿佛要和著滿是耀眼金色的宮殿一爭高下。
泰國佛塔與中國的佛教塔有絕大部分的相似之處。整個佛塔主體為圓形錐狀,塔身由下至上逐層收分。尖角高聳的廟宇和佛塔。用玲瓏剔透,金光閃閃,金碧輝煌來形容佛塔絲毫不過分,尤其在陽光下金色的佛塔發出耀眼的光芒,那種精緻的金碧輝煌不同於故宮紅牆碧瓦的雄壯,更不同於江南園林的婉約,而是散發著令人目眩的佛光寶氣,也許象徵著佛教在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
有一種說法是泰式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很多都運用了飽和度很高的色彩,因為泰國這裡屬於亞熱帶地區,盛產許多熱帶水果並遠銷海外,對於色彩方面的選擇,可能是和盛產水果有關,鮮豔的色彩是泰式裝修風格的一貫作風,是和水果色彩很相近的。
泰國無論是哪裡都會有許多充滿佛教含義的建築,當然大皇宮也不例外,這裡對遊客開放的地方有眾多的宮殿和佛塔,且大多歷史悠久,每個寺廟和佛塔的建築風格都各有特色,並且寺廟與佛塔中除了供佛的殿堂之外,還有不同的園林景色相應。
看它們的模樣,應該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哼哈二將」吧,或者是門神的含義吧,守衛著這座宮殿的大門。
藏經樓的整個建築都用金箔和彩色玻璃覆蓋,每一個圖案都是用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小玻璃塊手工拼接而成。這裡是用圍欄圍起來的不對外開放。
整個建築群鑲嵌了大量閃亮的珠貝、彩色琉璃和金箔,正好趕上了工作人員維護,一點一點的進行精細的修補,匠人們用自己的耐心和細心修補著這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讓這座歷史的見證者完好的保存下去。
壁畫是泰國佛教建築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精湛的壁畫藝術品更是泰族人民的偉大創造。當然,畫師們塑造的藝術形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影響。泰國佛教建築的壁畫在色彩的運用上也有其本土特色,強調對比,講究色彩豔麗,追求金碧輝煌的效果,並用點金或其他中和色統一畫面。
大大小小的佛塔,真的是印證了佛教在泰國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想起了前幾天在MRT上,僧侶有乘車特權,不用排隊直接上車,有工作人員帶上車幫著找座位。
大皇宮內的鐘樓,並不像國內佛教寺廟,有鐘樓肯定會有鼓樓,鐘樓鼓樓遙相呼應,不過作用應該是一樣的,大多是集會時或者是古時報時用的工具。
節基宮的西面是律實宮,這是一座泰國傳統建築,律實宮主要作為國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舉行喪禮的地方,由於是舉行喪葬的地方,沒有拍攝整個完全的照片,其實從整個大皇宮裡的建築風格,看出他們並不是同一批次修建的宮殿,有歐式的節基宮,也有律實宮和大多數宮殿一樣紅綠黃相間的屋頂。
這扇門內是國王辦公的地方,不允許參觀,門口有衛兵把守,衛兵可以拍照和可以合照,不過要注意分寸,不要觸碰他們,畢竟衛兵神聖不可侵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在節基宮附近蹭了幾個導遊的講解,大概了解了節基殿的基本結構於英皇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藝術,當時的國王受西方的影響較深,所有在充滿泰式風格的宮殿群中,建造了一各與眾不同的宮殿,後來據說是由於王室和民眾的反對,後來在原有的基礎上殿頂增加三個了屬於泰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方形尖頂。
參觀時間快要結束時,皇宮內的守衛會進行換班,由於動作幅度比較的大,用誇張裡形容一點都不過分,不過不允許拍照,拿著手機偷偷拍了一張,據蹭的導遊說這裡一天24小時都會有守衛巡視,來保護國王的和各官員的安全。
節基宮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其他任何的宮殿風格與眾不同,泰式屋頂是後來加裝的,這也使得這座宮殿中西合璧,西洋建築風格和泰式風格融合在一塊。
在皇宮看外側的迴廊有許多關於大皇宮的壁畫,將泰大皇宮的歷史通過壁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講述的多為當時泰國發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