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枕上聽雨,清晨,雨早已停了。大雨洗淨了滿天的塵埃,趕走了暑天的燥熱。此刻,站在蓮花山巓,瓦藍藍的晴空,清澈、深邃,天藍得讓人心疼;雲,晶瑩、恬靜,白得讓人生出漣漪。抬眼,雲聚雲散、雲走雲飛;閉眼,雲從心底流過,墜落在詩裡。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唐·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心裡便有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的浪漫。
農諺雲「七八月裡看彩雲」。其實,農曆六月的白雲,有著「彩雲」沒法比的純潔、超然。白雲,變幻莫測,來去無定,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清淨遠逸,瀟灑從容。它,白如雪,柔如絮,輕如煙,透如紗;一朵朵,一團團,一簇簇,隨意組合;藍藍的天幕上就變幻出千姿百態的圖形,妙趣蕩漾,引人遐思。
白雲,真美。這種美,美得讓人不可思議,讓人質疑。
《樵夫詞》清·朱景素白雲堆裡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白雲堆」裡「撿青槐」,連「鳥」都「不猜」;這白雲下的松蔭,明淨,清幽;樵夫下山,「挑」的不是「柴」,竟然是「蝴蝶」。樵夫無意帶花、挑蝶,蝶自相隨,意蘊頗豐。白雲下悠閒自得的生活,竟如此美好。
看雲,在於雲的淨白與寧靜,豁達與陶然。「故人家住南山下,心與白雲共瀟灑」(元·丁鶴年《寄武昌南山白雲老人》)。山中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韻味雋永,是一種超塵出世的境界。
《詔問山中和所有賦詩以答》南北朝·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雲」實在不值什麼;唯有品格清逸、風神明朗、曠達灑脫的情懷高士,才能領略「白雲」的奇韻真趣。所以詩人說,我的志趣所在是:白雲青山林泉,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悠悠白雲,難以持贈一樣。可惜,如果足夠高,我準備反其意而為之,踮起腳尖,伸手摘幾片雲帶回家。如此靜美俊美的雲,應屬於更多的人。
看雲,更愛白雲的超然恬靜。特別嚮往宋人姚鏞對白雲的眷戀。
踏雨來敲竹下門,荷香清透紫綃裙。相連未暇論奇字,先向水邊看白雲。
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竹影婆娑,荷香嫋嫋,白雲朵朵,倒映水中,太美麗,太靈動,也太迷人了。如此風光,暫且不要「奇文共欣賞」,「重與細論文」了;先向水邊去看那變幻多姿,空靈灑脫的白雲吧。遠離塵世、空靈灑脫、輕盈高雅的雲,是詩人和朋友飄逸浪漫、心懷高潔的情趣,是友情的深摯、純真。那些容易讓人享受幽居閒逸、衝淡欲望的佳句,不知不覺就脫口而出:「雲無心以出岫」(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看雲,喜歡雲的自由閒適、與世無爭。
《尋隱者不遇》宋·魏野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
白雲朵朵,松風陣陣,幽香縷縷,清泉淙淙;山深,松香,風清,雲白;深邃杳靄,曠古絕今。「白雲滿地無人掃」,朵朵潔白悠閒從容的雲,自自在在,清淨淡然,慢慢悠悠,無拘無束,隨風舒捲,靜謐美好。遙遠而又縹緲的意境,超然脫俗、無欲不爭、閒適淡定、卓爾不凡的隱者風採,令人無限神往。
「平生白雲志,早愛赤松遊」(陳子昂《答洛陽主人》);「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柳宗元《漁翁》);「白雲無種滿地生,有時出山為雨露」(宋·黃庶《《和白雲庵七首·白雲庵》》);「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林逋《宿洞霄宮》);「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元·宋方壺的《山坡羊·道情》)。
白雲以其潔白美麗的姿態博得了古代詩人的青睞;這曠達灑脫清逸情懷的詩句,是詩人對白雲意趣悠悠的凝神觀照。令人迷戀,令人流連的白雲,承載著不盡的憂思和希望,融進了他們的生活與生命。
站在蓮花山上,看朵朵白雲,你不知雲自何處來,也不知雲會飄向何處,「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白居易《白雲泉》)。它來去了無掛礙,給碧空以活力,給人以快樂。靜默地望著,頭頂那片雲已經不知所蹤了。
我望向遠方,希望它能從遠方飄來,在我的天空裡自由自在地飄蕩。心靈的天空中,經過歲月的發酵,會凝為碧空中一朵飄逸的白雲,它點綴心的天空,燦爛自己的心空。「一陣落花風。雲山千萬重」(宋·李之儀《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擁有了晴空白雲的開闊明朗,你的生命便融進了靜美雅致,你的生活會純淨自然、瀟灑從容。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隨筆、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臺。在徵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