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是我們以前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長期對打車市場進行壟斷。但隨著網約車的出現,計程車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網約車以方便、快捷、舒適等越來越得到乘客的青睞,從而形成計程車與網約車競爭、共處的局面。但乘客在打計程車與網約車的過程中,態度卻有天壤之別,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以網約車代表滴滴車來說說這個問題。
1.計程車長期壟斷市場,沒有競爭,乘客沒有選擇的餘地,導致計程車司機服務差,乘客也是敢怒不敢言。計程車在沒有滴滴車出現前,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相比公交車更方便,快捷,舒適,乘客只有打計程車,計程車根本不愁客源,乘客你愛坐不坐對計程車司機收入也沒有影響,形成計程車挑客,而不是乘客挑計程車。計程車司機態度不好、繞路、拒載、亂收費等,乘客也只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但網約車的出現確大大改變了這種局面,打計程車已經不是唯一,乘客有了選擇的餘地,所以計程車面臨大量乘客流失的風險。如果計程車再不改革,將會被網約車逐步淘汰。
2.滴滴車比計程車更優越,但乘客對待司機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有這樣一句話,乘客以前打計程車像孫子,而現在打滴滴車卻變成了大爺。我坐過計程車,也是兼職滴滴司機,的確是這樣。乘客打滴滴亂定出發地或目的地,還說滴滴司機繞路、遲到、不認路等。乘客打車後經常讓滴滴司機等,自己卻不到定位出發點,即使近在咫尺也讓滴滴司機繞路到其面前等等,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滴滴司機也只有強裝笑臉呵護乘客,乘客也就把自己當成了大爺。這主要是因為滴滴平臺的管理與制度造成的,滴滴平臺為滴滴司機實行了服務分與星級制度,服務分的高低決定了滴滴司機派單量的多少,直接與滴滴司機的收入掛上了鉤。而滴滴司機服務分的高低卻主要取決乘客對滴滴司機的態度評價,也就是滴滴司機的生殺大權掌握在了乘客手上。所以不管乘客有理無理,滴滴司機也只有聽之任之,努力呵護乘客,獲得好評,更別說得罪乘客了。
3.滴滴平臺管理與制度還需要不斷完善,對滴滴司機要求嚴格、提高服務無可厚非,但也不能過度。滴滴平臺是服務行業,也是網約車最大的平臺,面對龐大的滴滴司機與乘客,的確面臨監管的壓力。但滴滴平臺對滴滴司機的監管與要求也不能一邊倒,更應該完善對滴滴司機的評價制度,滴滴司機出車,出人,出風險,平臺在抽成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好司機與乘客。
綜上所述,我們要正確看待網約車市場的發展,更應該看到網約車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網約車市場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國家監管、平臺的改善,真正做到滴滴一下,美好出行,構建一個和諧,安全,美好的社會!你覺得呢?謝謝關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