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花石樓已成旅遊景點 上世紀40年代的花石樓(資料照片)
蔣介石曾在次下榻仍是宣傳賣點
1931年,第二海水浴場伸入海中的海岬處,一座別墅拔地而起 ,它有旋轉式露臺 、哥德式尖塔,當然它也有個美麗的名字——花石樓。這是黃海路上的第一座別墅,也是八大關風景區闢建之初最早的一座私家花園別墅。
80多年來,它的美麗和神秘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前去觀賞和探索,花石樓是誰建的?在老青島人眼中,他們更習慣稱它為「蔣介石公館」,但蔣介石真的在這裡住過嗎?
白俄貴族建造了花石樓當這座美麗的別墅出現在眼前時,人們會賦予它更多的故事,有人說這裡是德佔時期德膠澳總督郊外狩獵時下榻的行宮,俗稱「歇腳樓」;還有人說這個美麗的地方原來是海濱提督別墅;也有人說這裡原本是小提督樓……演繹的版本很多。
花石樓究竟是誰建的?在真正走進花石樓的故事以前,我們先得找出它真正的主人——白俄貴族淶比池。1919年的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很多沙皇時期的富人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為了保命,他們中有些人逃到了中國,淶比池就是其中一位。
「淶比池個子不高,還有點駝背。」青島著名文史專家王鐸是最早關注和研究花石樓的學者之一,他回憶:「淶比池當時在俄國是個報人,辦報經營主要有兩條領導線,一條是總編輯、一條是經理人,淶比池就是位經理人。他只需要出錢出思路就行,可他的老婆卻很喜歡報紙,操辦主要事務。逃到中國後,他們先去了上海,在那裡辦了一份報紙。」
在俄國,富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冬天打獵、夏天度假。當淶比池來到青島後,看到了這裡的景色,瞬間心動,這不就是夏天度假的一個好場所嗎?於是在1929年8月31日,他向「青島特別市土地局」呈報修建別墅的申請書:太平山黃海路西南角,有12號地皮一段,約千餘方步,尚屬空地。竊以為,該處地勢臨近海濱,風致優雅,極宜於建築,故擬在該段地內建築樓房,以作消夏處所。這個申請書至今還保存著,它也打破了花石樓曾經的那些版本,不是「歇腳樓」、也不是「提督別墅」。
花石樓從1930年11月開工,至1931年10月3日建成,前後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建築投資八千銀圓。由島城著名設計師劉耀宸設計,王雲飛組織施工。其院落中的八角亭、馬廄、傳達室和網球場等附屬建築,均為建築師王義朋設計,整個配套建築直到1932年2月21日才全部完工。王鐸還補充:「1929年以後,以胡若愚、沈鴻烈為代表的政府計劃把八大關一帶建成度假別墅區。但之後戰爭動蕩,斷斷續續一直到了1947年。這期間,花石樓便成為黃海路上的第一座別墅。」
曾被視為兇宅多次轉手十一長假之後,來青島的遊客依然不少,作為八大關的代表景點,花石樓更得進去一看。從外觀看,它有旋轉式露臺、哥德式尖塔、拜佔庭式的門廊、組合主體是巴洛克式的建築……王鐸拿出一個精巧的花石樓模型跟記者介紹,整個花石樓是個「格調與文化拼在一起的集中式建築」。
堅硬的花崗巖把整個別墅包圍,讓它顯得保守又厚重,這個特點似乎與海邊的清爽不太搭調。「在俄羅斯的鄉間,古堡大部分就是這種類型,之所以建得這麼厚重是因為俄羅斯常年冰雪,厚重才能禦寒。這個建築放在俄羅斯就不會顯得厚重了。」
進入別墅裡面,牆面摸上去光滑且滲出絲絲涼意。花石樓為什麼叫花石樓?據說就與這些「滑石」牆壁有關。原來,滑石(當時來自萊州的一種石材)在中國建築中少有採用,這座別墅裡面的牆壁卻鑲嵌有大量滑石,人們便將其稱之為「滑石樓」,後來覺得「滑石」二字不好聽,便取了與它諧音的「花石」。至於淶比池當初建設這座別墅時給它起了什麼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這裡確實是娛樂、休閒的好地方,但建成後沒幾年,1936年淶比池便生病去世了。他的遺孀睹物傷情,便把花石樓以4.25萬銀圓的價格賣給了一位英國保險業老闆埃非哈利司,之後自己回到了俄國。也是從那之後,花石樓開始了它多舛的命運。淶比池死後,花石樓被冠上了「兇宅」的稱呼,因為建成後4年淶比池便生病去世,那一年淶比池才50多歲,有人覺得這是花石樓惹的禍。此後它被轉賣了五六次之多,一直沒有人好好住過。王鐸記得自己小時候有「換房子」之說,用小房子換大房子,但沒有人願意換到花石樓,問為什麼?大人解釋:「那裡面死了人了!」「其實淶比池並不是死在花石樓裡,大家只是覺得那裡不吉利。」
「兇宅」只是一段時間裡大家對花石樓的看法,並沒有產生長遠影響。那這麼好的別墅為什麼被不斷轉手,又沒有被人好好住過呢?王鐸分析原因有三:其一,這裡沒有封閉的臥室。所謂的封閉臥室是有一個門、有衛生間,但這裡的每一間屋子大小相當,而且都是貫通的。其二,它處在第二海水浴場的海岬上,從東南西北吹過來的風很硬,並不安靜。其三,一般建築都有進出兩個門、多個通道,這裡只有一個門,不方便。
這裡也是蔣介石公館?花石樓從造型上共有五層,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塔樓到五層,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一層是會客室、餐廳,二層是臥室,三層則是咖啡室和書房。特殊的建築、美麗的外表,都成為花石樓招徠遊客的閃光點,除此之外,還有一層神秘吸引大家前來探索,那就是據說蔣介石曾經在這裡住過。
在花石樓的入口處掛有兩個宣傳牌,其中一個不鏽鋼製作的宣傳牌最為顯眼,遊客駐足閱讀:花石樓又稱「蔣介石公館」,系西歐古典城堡式建築,是一幢珍貴的建築藝術品。
這層歷史為花石樓增色不少,大家都想來看看,蔣介石住過的房子長什麼樣子。「蔣介石在這裡住過哦,進來看看吧。」「蔣介石當時住在哪一層?」工作人員回應:「住在第二層,但不對外開放。」二樓有三個房間,其中一個確實房門緊閉。
蔣介石究竟何時在這住過?在一樓只有幾張陳毅元帥在花石樓居住時的照片,卻沒有蔣介石居住的痕跡。唯一的「證據」是牆上掛著的一塊更詳細的花石樓簡介板,上面明確標註:據傳1946年,東北戰事緊張,蔣介石秘密飛到青島研究對策,即住在花石樓一樓。
據說,1998年5月29日原國民黨蔣介石警衛隊警官重遊花石樓時證實了這一說法。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舉攻克南京,蔣介石最後一次下榻花石樓……正是因為這些,青島市民異口同聲稱花石樓為「蔣介石樓」或「蔣介石公館」。
記者在採訪時遇到59歲的王大爺,他從李村趕來,也這樣說:「這裡是蔣介石公館嘛,青島人都知道啊。在這兒住過,是肯定在這兒住過的,門口的牌子上都寫著呢。反正大家都這麼說。」
但這些年,花石樓和「蔣介石公館」之間的聯繫一直是文史學者爭相探究和討論的話題。迄今為止,多數文史學家從所掌握的資料對這一歷史做出肯定:蔣介石並沒有在花石樓住過。
蔣介石究竟有沒有在花石樓住過?究竟該不該被稱為「蔣介石公館」?
島城作家、文藝評論家呂銘康先生認為:「蔣介石並沒有在花石樓住過,花石樓被稱為蔣介石公館是不合適的。」
島城著名文史專家王鐸在對花石樓進行細緻研究後,也得出肯定答案:絕對沒有住過,他從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第一點,蔣介石的住所都有兩個通道,一個正常使用,一個作為備用。花石樓呢,前前後後只有一個門、一個通道。第二點,蔣介石有保衛的衛隊,這些衛隊應該住在副樓,而花石樓並沒有副樓。第三點,蔣介石必須得住在交通發達的地方,而花石樓處在一個海岬處,相當於是個死角。所以,基於這三點考慮,花石樓根本不適合緊急時候疏散,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而對於花石樓簡介上所提到的那些證據,王鐸搖搖頭:「道聽途說,那些是不存在的。」
還有人認為:「且不說蔣介石究竟有沒有在這裡住過,就算是有,住過一次兩次就得改為蔣介石公館嗎?這種說法也不正確。」
為進一步落實,記者又聯繫了青島市檔案館編研處的工作人員于斌,他進一步解釋道:「到現在並沒有發現蔣介石曾經在花石樓住過的相關文史資料,所以這個歷史是不存在的。蔣介石並沒有在花石樓住過。」
不管怎樣,現在花石樓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矗立在黃海路18號,它成為新人拍婚紗照的浪漫殿堂、成為電影電視劇裡的拍攝場景、也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美景。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總協調員亨利先生來青島看這些建築時說:「這建築一看就是俄國建的。如果歷史建築能很好地保留下來,好好進行歷史原貌復原,就有可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文/圖 記者 宮巖(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