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茶葉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有可能會產生一些認識誤區。那麼,最常見的誤區有什麼呢?
第一、茶樹越老越好。茶樹有分青、壯、老年之分,有些人就認為茶樹越老越好,就像那雲南的古茶樹,製作出的茶非常受歡迎。但是,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一般來說,茶樹處於青壯年時期額營養最為豐富,而老年期的茶樹,茶多酚、胺基酸等營養物質會比較少,並不是一種質量較好的茶葉。當然,任何茶類都有最佳飲用期,如普洱茶可能是用老茶樹上的茶葉好,而綠茶可能是用新茶樹上的茶葉好。
第二、茶葉越嫩越好。這個誤區與上一個本質是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一概而論。況且茶鮮葉中的第一片葉子雖然營養大於芽,單太嫩的鮮葉做成的茶葉會口感淡泊,香氣不足。
第三、茶葉越早採越好。這也是一個認識誤區,因為許多茶類,如龍井茶,明前茶就比雨前茶的品質更好。但是,這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茶葉過早採摘,其營養物質就會過少,因為茶樹還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光合作用,營養物質尚未形成。不僅如此,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最佳的物候期,不能「一棒子打死」。
第四、茶葉越貴越好。對你適合的茶葉不一定昂貴,以營養學觀點來說,自身的體質會決定適合的茶類。如綠茶偏涼,適合陽性體質,紅茶偏熱,適合陰性體質,烏龍茶性平,適合所有人群,只有你選中了合適的茶葉,再便宜的茶葉也沒有關係,如果不適合你的體質,那麼貴又有什麼用呢?
第五、茶葉農殘。很多人認為茶葉中或多或少有農殘,比如安溪鐵觀音,生長在沿海地區,高溫多病,病蟲害多,因此農藥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要明白一點的是,現在茶葉生長的環境被很多人看中,因為好茶就出自好山好環境中,如安溪鐵觀音,海拔超500米,高於國內很多茶區,氣溫並不高,且生態環境較好,病蟲害不會太多。其次,茶葉農殘並不等於茶湯農殘,這是因為茶葉一般使用的是脂溶性農藥,並非水溶性,故飲茶較為安全。一般來說,大品牌茶葉和名茶更有安全保證。
認識茶葉不能片面認識,也不能人云亦云,而要以科學的態度,認真解讀,否則很容易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