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可以毫無欲望

2021-01-09 騰訊網

關鍵是,身邊沒什麼值得追求的東西啊。

我倒是很喜歡跑車,但是買不起啊。街上看見了,瞅幾眼也就算了,住在三四線小城市,買輛2000塊電動車,足夠去任何地方了,最近我爸給了我一輛二手別克,也夠我開到30歲了。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一年比一年好,接受不了今年大環境變差的感覺。

我家附近的中百倉儲裡的保安和售貨員都開始出現了大學生、應屆生等年輕人的身影,以前都是老大爺和中年人混搭。

為什麼網上仇富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為富不仁這是事實啊!外交形勢嚴峻,疫情又飛來橫禍,國家層面上本來還可以玩的槓桿和微操都不能玩了啊!

社會越內卷,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機率就越渺茫,資本都不去看外面鍋裡的,只盯國內碗裡的。

以前開個副食店/雜貨店,可以養一家人,現在你的身邊都是沃爾瑪,家樂福。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連鎖Today、可多、711、天貓便利店(各地名稱不一樣,比喻連鎖小超市)年輕人毫無競爭力,有的地方甚至還不如打工掙的多。

你說,那就幹點巨頭不願意幹的累活吧,去賣菜。

現在賣菜都難,一線二線到處都是盒馬生鮮、京東到家。我小區樓下的美團買菜正在做活動,1塊錢給你20個雞蛋。

你怎麼跟別人玩?

大欲望,超跑別墅嫩模,這輩子網絡上看一看也算見識過了。

小欲望,娶妻生子平淡日子,也看不上眼。

那麼知道自己是five之後選擇躺平,其實還蠻舒服的。

4線城市的大專人下人,26歲,當過兵,幹的工作都是沒什麼專業技能的普工。

每天晚上5點到早上8點上班,拿著不到知乎評論水平一半的3000的工資但並沒覺得累或是不知足。父母給買了房子。所以也是不愁吃不愁喝的水平。

沒想過談戀愛結婚,就算運氣爆表遇到了那麼一個人,也打算丁克。

託小城市的福氣,我這裡消費不高,生活費一個月1500。 只要不戀愛,不接觸花費高的愛好,工資是夠我自己花的。

下班了願意自己在家喝點酒,傑克丹尼,野格,範佳樂百威班露都是我的最愛。自己烤些餅乾紅薯薯條薯片,便宜又好吃。

休息了和朋友江邊戶外燒烤,黃昏時候,一箱啤酒系好繩子扔下江水裡冰冰涼涼的很爽。喝到恰到好處大家一起去泡澡汗蒸,一個月一次的去會所約見小姐姐當然也是必備項目。

相關焦點

  • 日本社會低欲望的現狀:處女率40%,年輕人住網吧,不願結婚生子
    這也是為何當今社會出現了眾多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問題,其主要來源於精神層次的壓力或者是需求才造成了當今這種局面,在日本有一種現象表現得尤為明顯,那就是如今年輕人的現狀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生活,也可以說是佛系生活,導致社會進入了一個低迷的狀態;這裡的年輕一代對結婚生子沒有上一輩那麼強烈,他們安於現狀,甚至可以會在網吧住上一周,並且這個國家的處女率率也達到了
  • 「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生活,誰該背鍋?
    ,而養豚指的是日本當代整體散發出的氣象,豚是日本對於豬的稱呼,豬除了吃就是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欲望,藉此來形容日本低欲望社會下的年輕人,也是我們常掛在嘴邊佛系青年。前幾代人的高欲望透支,連帶著透支了日本年輕人的未來,在日本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資本家生產的LV、GUCCI這些奢侈品,無論怎麼宣傳、怎麼打折,年輕人都不為所動。
  • 京都,一個可以滿足你任何欲望的城市!| TRAVEL
    對於京都的喜好我身邊的朋友呈現兩極分化,一類迷戀東京的,對於京都毫無興趣,事實上這兩個城市生活中也是如此,彼此看不上。想要找到一家好吃的餐廳說易也難,大部分好吃的餐廳都要提前預訂,找一個日本當地朋友或者酒店幫忙預訂通常比較靠譜,當然也可以藉助一些APP來預訂。
  • 成年人逐漸失去傾訴的欲望:年輕人,切忌交淺言深
    知乎上也有一個話題:什麼時候是你失去傾訴欲望的時候?我覺得這兩個話題放在大學生當中很有意思,小學中學時期,是我們傾訴欲望最強的時期了吧,一部無聊的電視劇都能聊半天。從高中畢業就是破殼的時候一群骨架都還沒張定的小雞崽,隨便一個磕磕碰碰都能摔斷骨頭,這時候偏偏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想試試。
  • 日本陷入低欲望社會:處女率40%,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愛在網吧睡
    年輕人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標新立異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一代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這本身是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當個性變成共性,似乎就出現了一定隱藏的問題。所以,專家們總是會從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來分析一代人的成長環境。
  • 馬競主場毫無贏球欲望,全場一數據真是尷尬,戰平黃潛實屬不易
    本場比賽,雖然馬競是坐擁主場之利,再加上實力也佔據著優勢,但是在比利亞雷亞爾隊面前,馬競將士們的表現,可以說是令人大失所望。尤其是上半場比賽,馬競的「蘇菲組合(蘇亞雷斯+菲利克斯)」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再加上其他將士們也都沒能進入到比賽狀態中。
  • 《神界傳說》七原罪各尋對手,欲望與幻想對他毫無作用
    小六假設過這樣一個想法, 七原罪是人間的七情六慾,他們代表著人類的貪婪。也是神界至高無上的神,除了毀滅以外,是沒有人能夠催動他們的。如果有神祇經過他們的考驗又是什麼樣的結果?成為神祇的眾神們看似心無雜念,實際還是有著許多沒有完成的事情,如果通過這七個人的考驗,那麼他們的實力是否會晉級到一級神祇或者神王呢?
  • 令人警醒:放縱慾望,就是在和魔鬼做交易
    他試著下載了一個APP,借了一筆錢,這是他第一次覺得,原來得到錢可以是這麼容易的一件事。何明峰來自農村,原本生活一直很儉省,但手頭有了錢之後,他發現自己可以暢快淋漓地吃之前認為是奢侈品的肯德基、必勝客,還可以隨心所欲地買手機,把各大廠商出的旗艦機型全部收入囊中。
  • 是什麼導致了日本社會的低欲望?
    這數字背後透露出中國人消費的高欲望,想必會讓鄰國日本心生羨慕。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曾寫過一本《低欲望社會》,分析日本經濟尚未能復甦的原因——國民消費欲望極低,特別是老齡人口。萬一生病,自然需要錢來治病;萬一更長壽,以目前日本護理人員嚴重短缺的情況看,等老人到了真正需要護理的時候,除了可以出高價保證自己得到護理之外,還可以用存款牽制自己的兒女,讓他們盡到贍養之責。所以,他們情願把政府每年給他們發放的年金三分之一存起來,也不願意進行消費。
  • 90後人均負債12萬起,背後是被「假精緻」拖垮的年輕人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房貸車貸確實是一種很大的壓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買了房買了車,那些沒房沒車的人,每月依舊在思考如何清還各種帳單。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錢包滿足不了想要消費的欲望。衣服非名牌不穿,車子必須是進口車。毫無節制的消費背後,是早已被透支的錢包信用卡,甚至是網貸。
  • 透視「佛系」日本:低欲望令社會陷入危機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出版過一本《低欲望社會》,他在這本書中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一次「全面淪陷」 在大前研一眼中,「低欲望社會」指: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對於車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
  • 放開三胎政策真的會提高人們的生育欲望嗎?
    關於放開三胎的政策,我最近看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放開三胎政策就好比很多公司對待客戶,年輕人屬於新客戶,就類似於我們說的頭胎,保證每個新客戶買個產品,二胎就類似於新客戶有點兒發展不動了,然後再發掘發掘老客戶的資源,三胎政策就類似於政策對於年輕人已經完全沒有作用了,只能回過頭來再薅一薅老客戶的羊毛
  • 低欲望社會下的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
    報導一出,引來了廣泛關注,但在當年基本是一片譴責性的聲音,指責這些年輕人的不上進。 其實,早在多年前,日本就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大批年輕人開始蝸居,降低欲望,不社交,不結婚,不生子,獨自生活,壓縮成本。
  • 是什麼榨乾了年輕人的錢包,是什麼讓年輕人負債纍纍
    多少年輕人都是月光族現在年輕人大多數收入都在3000-4000之間,但是可以說基本是每個月剩不下什麼錢。有的人平時不怎麼消費依然存不到什麼錢,那麼年輕人的錢都去哪了。目前也有很多年輕人是負債纍纍,於是就有很多人說了,年輕人自己控制不住消費欲望,導致自己負債纍纍,這能怪誰呢?其實我想說,年輕人的確喜歡超前消費,但是這不代表年輕人出現負債纍纍的情況,就一定是超前消費引起的?其實每個月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拿去交房租了。
  • 日本年輕人已無消費欲,中國年輕人卻負債881億……
    鼓起勇氣算了下,一共負債14萬,每個月還要交房租,還款日期一個接一個。壓力沒過我頭頂,我整夜整夜的睡不著,連呼吸都覺得困難。脾氣越來越差,整個人的狀態都非常消極,忍不住做了下心理測試,發現已經中度抑鬱……這是一個典型的,深陷消費貸款的年輕人的故事。負債,就像一座大山,不僅讓年輕人舉步維艱,還嚴重影響年輕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 降低欲望,知足常樂,中國人就不會活得那麼累了
    其實想要擺脫這樣的生活,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降低欲望女作家周軼君說過,如果大學畢業生沒有買房的壓力,大家或許能活得更快樂些。就像我從小就一直記住林則徐寫過的: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想要堂堂正正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減少不必要的欲望。
  • dnf寂靜之森、欲望之森入口、欲望之林蔭小道、欲望之森中心區boss...
    DNF史詩之路地圖進入方法dnf寂靜之森、欲望之森入口、欲望之林蔭小道、欲望之森中心區boss攻略,看看dnf寂靜之森、欲望之森入口、欲望之林蔭小道、欲望之森中心區boss攻略。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庭,父親是個銀行家,母親是個當時小有名氣的作家。在叔本華成年之際,叔本華的父親希望兒子跟他從商,繼承家族的事業,母親希望他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叔本華拋棄了這兩種選擇,終生所做的事就是進行哲學研究,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
  • 你知道低欲望社會嗎?一起去看看低欲望中的日本吧
    ,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 在「低欲望社會」的背後,原因諸多,既有一個社會高速發展趨向成熟後的共同原因,也有日本在稅收政策上的傾斜因素,更有日本社會獨特的傳統文化基因因素。
  • 讀《牆有茨》:有欲望真的好嗎
    在今天,好像喜歡一個東西就要赤裸裸把欲望表達出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這是很多成功學的演講上來都會問你,你們對錢、權有欲望嗎?如果說沒有欲望的話,就說我鄙視你們這樣虛偽的去表達感受。一次次地逼問,直到你把心底裡的欲望赤裸裸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