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2016「廣州爵士音樂節」迎來波薩諾瓦女王小野麗莎傾情壓軸演出,為廣州觀眾帶來最具爆發力和影響力的「巔峰之夜」,也給「廣州爵士音樂節」劃上了圓滿句號。
繼去年升級打造「廣州爵士音樂節」大獲成功後,本屆音樂節由廣東省文化廳指導,廣東星海演藝集團、星海音樂廳、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邀請百多位國內外音樂家,帶來超過30場高水準演出交流活動(活動20場,音樂會12場),分為「大師殿堂」、「巔峰之夜」、「相約系列」、「Made in Guangzhou 廣州」四大板塊。除了在音樂節上為觀眾帶來高水準音樂外,今年9月起,「廣州爵士音樂節」突破舞臺局限推出公益講座、論壇、迷你音樂會等各項免費互動活動,還走出音樂廳,走進大學校園、創意大道、羊城同創匯、中環廣場、289藝術park等城市的不同角落,推出覆蓋區域更廣、形式更多樣的地推活動,讓爵士更接地氣、更具人氣。
擦亮「爵士音樂節」城市文化新名片
「廣州爵士音樂節」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爵士音樂節。星海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系主任陶陌曾說,「在爵士版圖上,以前只有『北上』,現在也有了『北上廣』」。廣州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需要以文化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同主題的文化節慶活動,除了豐富當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更有助增強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越秀區作為廣州建城2200多年未曾遷移的城市中心,一直以文為脈,以文為媒,著力打造品牌特色文化活動,並致力推動本土文化國際化。如果說北京路代表著古老越秀的深厚底蘊,二沙島則代表了時尚越秀的無限活力。星海音樂廳是二沙音樂島上的城市大型專業音樂文化地標,在音樂資源整合、音樂活動策劃等方面亦具有較強的優勢,越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曉丹表示,越秀區助力星海音樂廳舉辦這項音樂盛事,為的就是搭建一個國際化的音樂平臺,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經過2013年「星海爵士音樂周」、2014年「星海爵士節」,到2015年、2016年的「廣州爵士音樂節」,從「周」到「節」,持續創新,不斷升華,逐步成為無界、國際、時尚的廣州城市文化新名片,被譽為華南地區最受矚目的城市音樂節之一。
「無界」音樂節展現廣州開放包容「國際範」
「廣州爵士音樂節」秉承「無界」的鮮明態度和藝術理念,堅持無成見、無門檻、無齡感,搭建一個國際化的音樂平臺,讓不同國家(地區)、不同風格的音樂在此交融,呈現國際化的視聽音樂盛宴,讓人們在自由、平等、尊重、融合的氛圍中,分享音樂。音樂節「無界」的氣質,與廣州開放、包容、隨性的城市性格高度契合,展現了廣州開放包容的「國際範」。
據介紹,本屆音樂節與去年相比,無論在規模還是陣容上都更加強大:一方面,今年的音樂節持續時間長、規模盛大,9天時間裡,高頻度地完成了12場演出,大咖頻現,陣容豪華。從世界最好Big Band西德廣播爵士大樂團閃耀開場,五次獲得葛萊美獎的傳奇小號蘭迪·布雷克相、丹麥爵士名伶辛娜·伊格繼登上廣州舞臺,到「相約波蘭」系列演繹絕美樂色;此外還有本土力量爵士好手以及人氣Bossa Nova女王小野麗莎帶來的「巔峰之夜」。本屆「廣州爵士音樂節」的系列活動也一直廣受好評,今年不僅場次更多,覆蓋區域更廣,持續時間更長,內容也更多樣。早在5月,星海音樂廳就推出爵士享樂課,用長達5個月的時間,以線上課加線下課的形式,普及爵士樂;部分市民已經在8月邂逅了在地鐵裡的爵士快閃;兼有講演形式的迷你音樂會從往年的一兩場擴為6場,並走出星海音樂廳和二沙島,深入到大學校園、創意大道、羊城同創匯、中環廣場等城市的不同角落;與廣東美術館合作舉辦的「音樂繪—藝術+音樂創作坊」更是首次將視聽兩種藝術形式創意結合;此外,創意集市、音樂裝置展、爵士影像展,也都是首次出現在「廣州爵士音樂節」上的活動形式。
各界齊贊「廣州爵士音樂節」
通過廣州爵士音樂節三年的實踐,讓人欣喜地看到,「廣州爵士音樂節」已超越了音樂節本身,成為了一個有口碑、有延續性的熱門文化事件。傳統媒體、新媒體持續熱捧,有很多愛樂樂樂的網友也在網上給爵士節留言、轉貼。據統計,2016「廣州爵士音樂節」相關新聞報導270篇,微博發布247篇,微信發布298篇。其中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均有多篇報導;「廣州越秀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專題圖文14篇,閱讀量達10615次;越秀區委宣傳部與新浪聯合製作的「玩出你的音樂DNA」H5引來大眾關注,曝光量高達5萬人次,轉發量3988次,參與人數12148人。網友普遍認為,如今廣州爵士音樂節把原來散落在民間的爵士樂從幕後帶到了公眾面前,廣州這座集時尚與傳統於一身的國際化大都市成了爵士音樂版圖上的重要地帶;廣州爵士音樂節已成為無界、國際、時尚的標誌,是廣州城市文化的又一張亮麗的名片。
越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曉丹:
廣州爵士音樂節的理念是「無界」,搭建一個國際化的音樂平臺,讓不同國家(地區)、不同風格的音樂在此交融,讓人們在自由、平等、尊重、融合的氛圍中,分享音樂。這種釋放的歡樂,「無界」的爵士氣質,與廣州開放、包容、隨性的城市性格非常相符。我們非常自豪非常期待我們的廣州爵士音樂節能夠逐步地成為展示無界、國際、時尚的廣州城市文化新名片。今年的廣州爵士音樂節高大上的演出和接地氣的公益推廣活動進一步融合,國際元素和本土原創進一步融合,藝術與生活進一步融合。時至今日,金秋十月,在二沙島最美的季節相約星海音樂廳聽一場國際範的爵士樂,已經成為我們羊城文化的一種新時尚。越秀是個古老的城區,亦是個時尚的城區,來北京路可以領略她亙古流傳的魅力,來二沙島可以感受她搖曳多姿的風情。無界爵士,盡在星海,盡在越秀。
作為主辦單位,我們會把市民對爵士節活動的熱愛、認可,當作給了我們持續地把這個活動辦下去,並且把它辦好的最大動力,將繼續把二沙島戶外音樂季、廣州爵士節等品牌活動做優做好,逐步擦亮「二沙音樂島」品牌,為市民奉上更多精彩紛呈的藝術大餐,營造一方愛樂、樂樂的樂土。
廣東星海演藝集團管委會副主任、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
「Born inGuangzhou」邀請的是出生於廣州,在其他地區發展並獲得全國知名度的音樂人「回娘家」演出;「Made inGuangzhou」的音樂家則一直在廣州堅守和耕耘,以廣州作為自己創作表演及生活的主陣地。他們演出的作品將以原創為主,體現本土文化,有很多甚至是專為本次爵士節而作。其中,維度大樂隊及全場音樂作曲林昶將以爵士的手法演繹廣東音樂,王璁把拉威爾的《帕凡舞曲》改編後用粵語詩詞演唱,Sync四重奏對傳統作品進行時尚改編,蔡劍四重奏則將演奏借古懷今的赤壁之戰,這些都非常讓人期待。
作曲家,星海音樂學院教授陶陌:
廣州爵士音樂節自2014年舉辦以來,已成為我國繼上海、北京爵士音樂節之後,爵士音樂界最重要的盛會之一。此次2016廣州爵士音樂節在演出陣容、音樂風格以及展示單元設置等方面,我認為較前兩屆體現出更突出的廣度、厚度和深度。在廣州爵士音樂節,我們盡情地在風格種類多樣、文化各異的「世界音樂」大舞臺中相互碰撞、交融、對話,感受爵士樂藝術的靈光之美。與此同時,我們不忘思索爵士樂開放、包容、創新的精神內涵,並探索如何進一步推動本土化爵士樂的發展。相信,在以開放、兼容、創新為特徵的全球化的今天,廣州自己的爵士音樂節一定會越來越棒!廣州自己的爵士高等教育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粵劇大師倪惠英:
我覺得作為一個大都市,它應該是一個文化生態的平衡,它應該是可以讓各種各樣的藝術並存共生的。不同的藝術,那種享受是不同的。比如說看粵劇,你會有一種親切感,會有一種與身俱來的那種DNA的認同,它的故事,它的音樂,它的整個表演,是那種很傳統的,也可以是一種很典雅的藝術欣賞。當我們去欣賞爵士樂的時候,你就好像在跟現代對話,甚至有時會有一種你身在何方的感覺。因為我始終覺得藝術是無國界的,藝術是相通的,它是講究一種心靈的體驗,是一種心情的愉悅。特別是爵士樂,在中國或者廣州應該來說還是比較小眾的,但是這種藝術形式,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因為它根本是一種很放鬆的,你看那些演奏的人,他們的表演是很放鬆的,那我覺得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國外爵士名人:
廣播爵士大樂團指揮文斯·門多薩:儘管星海音樂廳的空間那麼大,但我們在舞臺上能感覺到跟觀眾的距離是那麼接近,爵士樂就該是跟觀眾彼此靠近的。
美國傳奇小號大師蘭迪·布雷克:廣州爵士音樂節真的很棒!
Bossa Nova女王小野麗莎:爵士讓我們可以自由去表達自己,即興則讓音樂有了更多的變化。每一次演奏即便是同樣的音樂,新的靈感也會不斷地被激發出來。當我們到達一座新的城市,這座城市的感覺,它的味道,都會對我們產生新的感受,然後我們的音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歐洲爵士名伶辛娜·伊格:不同的音樂能帶給人不同的改變。我覺得爵士音樂能讓人想得更多,能讓人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這對一個城市來說是很好的。
樂評人、音樂媒體人周洋:
這些年,星海音樂廳一直在做爵士樂本地化的推廣工作。從之前的星海爵士音樂周、星海爵士音樂節,到去年,發展成為國內首個以城市命名的爵士音樂節——廣州爵士音樂節。廣州的樂迷不但可以現場感受到世界級爵士巨星的風採,還能見證廣州本土爵士音樂力量的迅猛崛起。
電臺工作者陳靈偉:
作為千年商埠,廣州向來開放寬容,廣州爵士節的保留單元,就叫「Made In Guangzhou」,這是廣州獨有的,也見證了廣州出產的爵士音樂人的逐漸茁壯;展現廣州製造的原創爵士,交出一份不失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