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眾多小山脈構成了山區獨特的絕美景色,這裡被譽為北美洲的「脊骨」。加拿大籍華裔職業風光攝影師阿劉說,最想推薦的就是他最熟悉的家之所在的地方——落基山區。
班夫,落基山皇冠山最璀璨的寶石加拿大的班夫國家公園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傳說和故事,從古印第安人圍追野牛到歐洲探險家發現硫磺巖洞,這片生生不息的廣袤土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草一木皆充滿了靈性,怪不得有人說班夫是落基山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我想這並不為過,但要真切體會到她的別樣魅力,還需要行走在那清澈動人的山水之間,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而作為一名自然風光攝影師,我帶著我的視角和解讀記錄下我所看到的班夫,這個極具詩意的地方。
在班夫搞攝影創作我不敢有須臾偷懶,清晨一定要早早起來,在第一縷陽光照耀大地之前來到雪山腳下的冰川湖邊,這裡的青草地、蘆葦塘、山石野花都是最佳前景,隨著快門按動發出的清脆聲響,我將朝霞渲染的風景捕捉進鏡頭,而林中此時往往有幾隻山雀掠過,還有歡快的小鹿在草叢間尋覓著食物,和著淙淙流水聲,令人為大自然的美所徵服,所陶醉。班夫國家公園的夜也是迷人的,晴朗的星空由於沒有城市燈光的汙染,銀河清晰可見,而此時我會將帳篷搭在群山的懷抱中,把相機的快門放慢到幾個小時,記錄的萬千星軌就像是在高山之巔舞蹈,如夢如幻。
入冬後的班夫也毫無蕭殺之氣,有的只是冰雪王國的綺麗。我穿著特製的寬底雪鞋,穿越冰原到達落基山腹地,而這些人跡罕至的所在處處充滿了野性,一座座天然形成的雪丘,在鏡面般不凍的湖水旁佇立,伴隨著大自然創作的的冰雕,清早升騰起來的霧氣,以及金色的太陽光,讓人忘記了寒冷,一張接一張地記錄下油畫般的風景。
很多時候,在班夫拍攝都需要遠足,背上厚重的登山包,將相機和鏡頭挎在腰間,登山杖是我雙足的延伸,從一座山再到另一座山,鬥轉星移和日月變換都被我收入鏡頭之中,雖然那背後是懸崖頂露營,被野獸追襲,百尺冰川的深夜跋涉,但每一個故事、每一幅圖片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與興奮。來班夫國家公園拍片是每個攝影師的夢想,不僅因為落基山區將最美麗的景致贈予了班夫,同時還有她承載的人類的歷史與大自然的野性,停車不出幾步就能看到的高山湖,隆冬時節群山環抱的溫泉,徜徉在小鎮上的麋鹿,這許許多多的畫面讓攝影變得自然而然。
旅行提示
班夫國家公園位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西部,離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卡爾加裡只有120公裡的行車距離。它的四季鮮明,春天冰雪初融,野花爛漫,夏天綠油油的山崗點綴在連綿的雪山之中,秋天金黃色的白楊樹和落葉松漫山遍野,一展大自然的絢爛色彩,而冬天奇妙的冰雪形態,溫泉在極寒環境下散發的霧氣,以及凍在冰中的氣泡,神奇如外星世界。
最佳拍攝時間:這裡的最佳拍攝季節是冬天,遊客少,但景致奇妙得超乎想像,尤其是亞伯拉罕湖的冰封氣泡,在1月最後一個星期和2月第一個星期呈現出最不可思議的樣貌。
抵達:去往班夫國家公園首先要乘飛機抵達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卡爾加裡,然後從這裡租車或者坐大巴往西經過1個半小時到班夫城,班夫國家公園的所有美景都可以以此為基地到達。
玩轉班夫國家公園:班夫國家公園的徒步路線眾多,簡單的路線有約翰斯頓峽谷,可以欣賞上下兩個瀑布,秋天還可以去落葉松峽谷金色的海洋,較難的有斯柯基峽谷,往返20多公裡,而冬天陽光牧場的滑雪路線也是經典中的經典。班夫國家公園所有地方對遊客開放,只需一次性購買日票或者年票,就可以隨意在這片山區遊覽拍攝,不受時間限制,也沒有開門關門的約束。
常見班夫國家公園拍攝戶外用品清單:適合寒冷季節拍攝的手套,帽子,衝鋒衣,羽絨服,滑雪褲,暖手袋等。適合寒冷季節的冰雪拍攝,防滑,跋涉,防雪的冰爪,雪鞋,滑雪板,防雪裹腿,以及冰斧等。適合湖邊拍攝,防止身體和攝影器材被湖水打溼的防水靴,下水褲,鏡頭和機身防水保護罩等。適合黑暗時拍攝,起照明作用的頭燈,手電筒等。適合地廣人稀地點的拍攝,起聯絡通信作用的手機,衛星電話,SOS信號發射器,對講機等。適合野生動物頻發出現的區域,起防身的作用的防熊噴霧,熊鈴,喇叭,獵槍,木棍等。
拍攝提示
器材選擇:談攝影,不能不說器材,而且風光攝影更是與硬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風光攝影由於需要遠足,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一定要輕,以下是我個人的裝備列表,可以參考。
機身和鏡頭:加拿大的風光絕美,建議採用全畫幅高像素的機身,可以保留更多的細節。鏡頭方面,超廣角變焦和中長焦變焦鏡頭是拍攝主力。
濾鏡:一組好的濾鏡可以為風景拍攝添色不少,建議採用CPL+GND的組合。CPL可以在拍攝有水的景色時,過濾掉水面的偏振光,讓水面看起來更加純淨。中灰鏡和GND中灰漸變鏡,靈活組合可以在白天拍攝出水流如絲的畫面,也可以在日出日落時分,控制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這兩種中灰鏡建議採用方鏡加濾鏡架的組合,這樣在使用和組合方面都會非常方便快捷。
線控:建議攜帶一隻可編程快門線,用於拍星軌,還具有防手抖、反光鏡預升等功能,是攝影包中的必備品。
三腳架:加拿大拍攝需要徒步,三腳架方面建議採用碳纖維輕量架。碳纖維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如鋁合金結實,不過在穩定性方面還是不錯的,主要就是重量小,適合長途跋涉。很多時候我會把所有東西都省略,只帶一臺機身、一隻鏡頭、一個三腳架加上線控就出發了。原因很簡單,很多時候登山時我連攝影包都背不了,只有一個40多升的背包,睡袋、帳篷、防潮墊、食物塞進去就沒有其他地方了。
拍攝技巧:以下列舉一些我在落基山拍攝常用的方式。
長曝流水效果:小光圈和慢快門的組合,如果天光比較亮,則需要將光圈收到22,這樣快門才能慢下來,而同樣需要將ISO降到很低或者最低,比如100或者200,在強烈陽光下需要濾鏡做輔助。太陽或者路燈的星芒效果:這種效果一般需要小光圈,以光圈9以上的數值為最佳,快門則沒有要求。
虛化背景效果:虛化背景一般需要大光圈的配合,從光圈2.8到4都可以使背景虛化。當然,這也跟物體距離鏡頭的遠近有關,距離越近,越容易虛化。逆光過曝效果:逆光過曝是拍攝人像的一種常用方式,用在風光攝影中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來講,光圈和快門的組合都不重要,因為逆光的景深需要不是很大。但是需要設置曝光補償為+1或者+2。
大景深風光片:這也是拍攝大場面風光的慣用參數,大景深就需要小光圈。一般來講,我喜歡用光圈11和ISO 100,而快門則根據曝光補償讓相機自動選擇。在風光拍攝時,建議全程都把相機放在腳架上。
圖文/阿劉